环境押金制度研究
本文关键词:环境押金制度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环境押金制度 环境利益 国家环境管理 企业环境责任 公众参与
【摘要】:自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以来,环境押金制度在部分西方国家己经成为环境保护领域的重要法律制度。传统环境押金制度,就是指对具有潜在污染的产品在销售时增加一项额外费用,如果通过回收这些产品或把它们的残余物送到指定的收集系统后,达到了避免污染的目的,就把押金退还给购买者。然,此定义只适用于污染防治方面,是环境押金制度狭义上的概念。也有学者认为环境押金制度同样可以适用于自然资源利用和生态保护方面,即广义的环境押金制度。环境押金制度作为一项环境保护制度其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环境问题,保护环境和维护生态平衡,它的适用不必局限于某一领域,只要能实现有效保护环境这一宗旨,其可以灵活广泛的适用。纵观我国现阶段污染防治、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以及生态保护现状,我国理应构建广义环境押金制度。所谓广义的环境押金制度,是指在进行可能造成环境污染或自然资源破坏的活动时,预先交纳一定数额的费用,如果在活动中未出现破坏或者污染环境的情形,环境押金将退回,否则就将其作为治理恢复环境的费用。广义的环境押金制度可以适用于污染防治领域、自然资源开发利用领域,以及生态保护领域。环境押金制度的主体思想就是“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3R)”的循环经济思想,其适用的根本目的就是实现环境利益,保护环境。环境利益是环境押金制度所保护的核心利益,是环境押金制度构建的伦理基础。所谓环境利益,是指环境对人的需要的某种满足,但是,这里所强调的人在环境方面的利益并不能脱离环境自身的利益,即不能将人对环境的需求与环境自身的利益截然分开。环境押金制度是一个复杂而又立体的社会环境保护法律制度,为我国现今生态文明社会建设提供了一条有益选择。研究环境押金制度其中应包括:环境押金制度的环境法伦理基础研究,界定环境利益的涵义,剖析环境押金担保环境利益的本质特性,将环境押金制度与民法押金制度、环境税费制度以及传统的废品回收进行比较,确定环境押金制度的适用范围;吸取国外适用环境押金制度的经验,结合我国实际,运用比较法研究方法,描述我国现阶段环境污染、自然资源及生态破坏现状,查探适用环境押金制度的空间,探求构建环境押金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明确环境押金制度构建要以国家环境管理权为依托,依托公共信托理论,呼吁有效的国家环境行政裁量;要求企业承担环境责任,明确企业理应承担的四部分责任,坚持生产者责任延伸原则;需要公民的参与和监督,找寻公众参与和监督的有效路径;探求适合我国的环境押金制度构建方式,追寻环境押金制度的立法基础,确立我国环境押金制度的模式,明确我国环境押金制度的具体内容,,使环境押金的收取、返还和利用应该系统化、立体化、规范化;探究环境押金制度制度保障,通过立法建立环境押金制度与其他制度之间的联系,明确国家环境行政裁量对国家行使环境管理权推进环境押金制度的意义,确立环境公益诉讼为环境押金制度设立最后一道保障。
【关键词】:环境押金制度 环境利益 国家环境管理 企业环境责任 公众参与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922.68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9
- 引言9-11
- 一、 环境押金制度概述11-18
- (一) 环境押金制度释义11-12
- (二) 环境押金制度的性质12-15
- (三) 环境押金制度的具体适用范围15-18
- 二、 构建环境押金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18-24
- (一) 建立环境押金制度的必要性18-21
- (二) 构建环境押金制度的可行性21-24
- 三、 环境押金制度中的环境责任24-31
- (一) 环境押金制度中的国家环境责任24-26
- (二) 环境押金制度中的企业环境责任26-29
- (三) 环境押金制度中的公民环境责任29-31
- 四、 建立环境押金制度的设想31-37
- (一) 环境押金制度的立法基础31
- (二) 环境押金制度的模式31-33
- (三) 环境押金制度的具体内容33-37
- 五、 环境押金制度的支撑37-42
- (一) 环境押金制度的立法支撑37-38
- (二) 环境押金制度的行政支撑38-40
- (三) 环境押金制度的司法支撑40-42
- 结论42-43
- 参考文献43-45
-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45-46
- 后记4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先年;;环境公益诉讼[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2 别涛;;中国环境公益诉讼的立法建议[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3 王艳;;论建构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必要性[J];郑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4 张海峰;王晓;;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研究[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5 马平;;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探析[J];前沿;2009年08期
6 陈可;;论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健全和完善[J];科技信息;2009年19期
7 蔡守秋;;论环境公益诉讼的几个问题[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9期
8 周小青;;浅议环境公益诉讼立法的原则[J];才智;2009年34期
9 黄中显;;公民环境公益诉讼的动力机制[J];重庆社会科学;2009年04期
10 李镇炎;;构建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必要性[J];法制与经济(中旬刊);201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宁;杨芳纳;;浅议我国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杨春梅;;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研究[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周琪雪;许玲;高勤琴;;构建我国环境公益诉讼[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李卫国;;关于构建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思考[A];当代法学论坛(二○○九年第3辑)[C];2009年
5 曲妍;;环境公益诉讼主体问题探析[A];当代法学论坛(二○○九年第3辑)[C];2009年
6 王亚男;;能动司法与环境公益诉讼的推进[A];生态文明与林业法治--2010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0年
7 张捍卫;;新形势下建立健全环境公益诉讼的思考[A];第七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会议文章[C];2011年
8 程守太;;浅论环境公益诉讼制度[A];环境公益诉讼开展与律师的作用——2005年全国律协环境与资源法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郭小东;;环境公益诉讼的法律问题[A];环境公益诉讼开展与律师的作用——2005年全国律协环境与资源法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田红梅;;试论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构建[A];环境保护法制建设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集(上)[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N];团结报;2009年
2 美国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NRDC中国项目律师 高洁;环境公益诉讼与环保法庭的生命力[N];人民法院报;2010年
3 记者 李严;环境公益诉讼案最高获20万元救济[N];昆明日报;2010年
4 胡娜;首次明确提起环境公益诉讼六大主体[N];人民法院报;2011年
5 孙秀英 胡娜;海南明确环境公益诉讼主体[N];中国环境报;2011年
6 记者 徐珊珊 通讯员 张泽彪;推动我省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建设[N];海南日报;2011年
7 许平飞 曲永生;海南设立环境公益诉讼资金保护蓝天碧海[N];人民法院报;2011年
8 记者 傅勇涛;海南设立“省级环境公益诉讼资金”[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9 本报记者 丁国锋 本报见习记者 马超 本报通讯员 王云兰 周超 ;200吨受污染淤泥引发环境公益诉讼[N];法制日报;2012年
10 记者 魏如松 通讯员 詹沛嘉;省政协专题调研环境公益诉讼实施情况[N];海南日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陈冬;环境公益诉讼研究——以美国环境公民诉讼为中心[D];中国海洋大学;2004年
2 胡中华;论环境保护之为普遍义务[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乐;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初探[D];兰州大学;2009年
2 马晓媛;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09年
3 周立坤;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基本问题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0年
4 骆丽莉;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5 王海涛;浅议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建构[D];河南大学;2010年
6 苏翠芸;我国环境公益诉讼立法问题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杨妮娜;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构建之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年
8 齐依南;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研究[D];河北大学;2008年
9 汤永林;我国环境公益诉讼立法问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10 杨莉;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研究[D];河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8642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zhengfalunwen/8642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