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城镇生态环境法律保护研究
本文关键词: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城镇生态环境法律保护研究
【摘要】:新型城镇化是对“传统城镇化”的扬弃和发展,它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新型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为支撑,以城乡要素的合理、自由流动为前提,以实现“城与乡”、“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目标,以集约、智能、绿色、低碳为特征,构筑人与自然融为一体、互惠共生的崭新城镇化过程。2014年6月,国家发改委、住建部等11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工作的通知》,确定了62个“国家级”试点市、县、镇。城镇化首先表现为人口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建设虽应更加注重城镇的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生态文明,但人口集聚、工业发展不可避免地会给城镇发展带来一系列的环境问题,主要有:人口集中带来的不利后果,包括土地资源利用不合理、水资源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乡镇企业带来的工业污染,包括电子垃圾造成的土壤污染、“工业三废,,污染;城镇交通扩张带来的环境压力,包括汽车尾气加重大气污染、噪声污染等。这一连串的环境污染,必将严重阻碍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进程,给未来城镇的可持续发展带来极大的挑战。我国环保法律历经三十多年的发展,己具有相当规模,但与有着丰富环境治理经验的西方国家相较,我国明显存在着立法起步晚,经验不足,立法前瞻性不够等问题,无法有效适应国家建设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需要。城镇生态环境治理工作不理想的主要原因就在于环境保护存在着法律问题,主要表现为环境立法不完善、环境执法不严、环境司法功能较弱、公众环保意识淡薄等。西方发达国家的城镇化几乎与工业化同时进行,其工业化过程中所采取的主要环保举措也能为我国所借鉴。美、英两国不仅建立了较为完备的环保立法体系,而且具有健全的环保执法体系,两国政府还十分重视对国民的环保素质教育,公众参与环保行动的积极性非常高。法国是欧盟中第一个设立二氧化碳排放税的国家,该国政府十分重视税制改革,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生态税收制度”。德国设立环保警察,享有环保强制执行权。总结各国环境法律保护的成功经验,并结合我国具体国情,对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城镇生态环境的法律保护可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四个层面进行。立法上,应进一步完善环保法律法规,强化生态环保制度,针对城镇环境治理难的现状,要加重惩罚力度,从立法上赋予环保部门行政强制执行权;执法上,明确环保部门的职权权限,加重环境污染行为的执法力度,整治城镇生态环境应实行最严格的环境监管制度;司法上,应加强对法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不断提高审判人员的综合能力,同时,还要转变司法理念,树立“能动司法”,切实发挥司法在治理城镇环境污染中的重要效能。守法上,要不断提高公民、企业的环保责任意识,共建美丽城镇。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 生态环境 法律保护
【学位授予单位】: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922.6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1 绪论10-16
- 1.1 论文的选题背景及意义10-12
- 1.1.1 选题背景10
- 1.1.2 研究意义10-12
- 1.2 国内外研究状况12-14
- 1.2.1 国外研究现状与水平12-13
- 1.2.2 国内研究现状与水平13
- 1.2.3 研究现状述评13-14
- 1.3 研究目标、方法及创新之处14-16
- 1.3.1 研究目标14
- 1.3.2 研究方法14-15
- 1.3.3 本文创新点15-16
- 2 概述16-22
- 2.1 相关概念界定16-19
- 2.1.1 城镇化概念及内涵16-17
- 2.1.2 新型城镇化的概念和内涵17-18
- 2.1.3 城镇生态环境的概念18-19
- 2.2 理论基础19-22
- 2.2.1 马克思生态环境理论19
- 2.2.2 可持续发展理论19-20
- 2.2.3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理论20
- 2.2.4 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理论20-22
- 3 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22-26
- 3.1 人口集中带来的不利后果22-23
- 3.1.1 土地资源利用不合理22
- 3.1.2 水资源污染22-23
- 3.1.3 固体废弃物污染23
- 3.2 乡镇企业带来的工业污染23-24
- 3.2.1 电子垃圾造成土壤污染23-24
- 3.2.2 “工业三废”污染24
- 3.3 城镇交通扩张带来的环境压力24-26
- 3.3.1 汽车尾气加重大气污染24-25
- 3.3.2 噪声污染25-26
- 4 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城镇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的法律问题26-32
- 4.1 环境立法不完善26-27
- 4.1.1 环保法律规定不具体26-27
- 4.1.2 环保制度不健全27
- 4.2 环境执法不严27-28
- 4.2.1 环境监管体制混乱27-28
- 4.2.2 部分地方政府消极不作为28
- 4.2.3 环保执法人员素质不高28
- 4.3 环境司法功能较弱28-29
- 4.3.1 司法效能发挥受阻28-29
- 4.3.2 司法队伍素质不高29
- 4.3.3 环境监测、鉴定评估机构设置不合理29
- 4.4 公众和企业环保意识淡薄29-32
- 4.4.1 公众环保意识不高29-30
- 4.4.2 企业环保责任意识不强30-32
- 5 国外城镇化建设中生态环境保护经验借鉴32-36
- 5.1 通过立法手段保护生态环境32-33
- 5.2 建立健全的环保执法体制33
- 5.3 完善的环境公益诉讼33-34
- 5.4 重视环保教育34
- 5.5 合理运用财税等经济手段34-36
- 6 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城镇生态环境法律保护的对策36-44
- 6.1 完善立法36-37
- 6.1.1 将相关环保制度入法36
- 6.1.2 加重对环境犯罪的惩罚力度36-37
- 6.1.3 赋予环保部门行政强制执行权37
- 6.2 严格执法37-39
- 6.2.1 明确环保职权权限划分37
- 6.2.2 加大环保执法力度37-38
- 6.2.3 实行最严格的环境监管制度38
- 6.2.4 提高环保人员执法素质38-39
- 6.3 公正司法39-40
- 6.3.1 对法官进行专业培训39
- 6.3.2 改进环保司法理念39-40
- 6.3.3 组建中立的环境监测、鉴定评估机构40
- 6.3.4 贯彻“恢复性司法”40
- 6.4 全民守法40-44
- 6.4.1 督促政府及环保部门积极履行法定职权40-41
- 6.4.2 提高公众对环保的重视度41-42
- 6.4.3 加强企业的环保责任意识42-44
- 结论44-46
- 参考文献46-50
-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50-52
- 致谢5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毕筱奇;;新型城镇化如何突破[J];人民论坛;2010年30期
2 陈强;庄国良;江建国;;建设文化生态名城——抚州市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做法[J];当代江西;2011年06期
3 赵红;;新型城镇化的路径分析——以泰安市为例[J];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4 康桂芬;刘娟;;河北省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的战略选择[J];领导之友;2012年03期
5 王伟;;推进新疆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思考[J];实事求是;2012年02期
6 李明;;走具有安徽特色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J];江淮;2012年06期
7 刘建明;;新型城镇化工作解读[J];重庆行政(公共论坛);2012年05期
8 甘露;马振涛;;“新型城镇化发展与转型”观点综述[J];求知;2012年12期
9 张占斌;;新型城镇化的战略意义和改革难题[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10 王喜成;;以战略思维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J];学习论坛;2013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澄;陈锦富;;重构制度支撑,推进新型城镇化——以湖北省为例[A];2012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2年
2 郭宇;;论筠连县新型城镇化建设[A];第六届四川省博士专家论坛论文集[C];2012年
3 王婧翱;;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与人的发展的思考[A];中国第五次人的发展经济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4 李志慧;刘山;;四川省新型城镇化下的制度重构[A];2013第六届中青年专家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3年
5 丁少群;;新型城镇化的路径选择:农村就地城市化的难点及对策[A];2013第六届中青年专家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3年
6 李明泽;;新型城镇化路径探析[A];2013第六届中青年专家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3年
7 陈志;;解读新型城镇化[A];2013·学术前沿论丛——中国梦:教育变革与人的素质提升(下)[C];2013年
8 ;第四十五期 新型城镇化:中国的现实选择[A];中国智库经济观察(2013年第1辑)[C];2013年
9 汤文华;;强化创新驱动 推进新型城镇化[A];中国《资本论》年刊(第十一卷)[C];2014年
10 陆晶晶;;智慧城市助力上海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A];2014年6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军 记者 廖琴;共论推进新型城镇化又好又快发展[N];广安日报;2008年
2 记者 陈华北;全市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会议召开[N];上饶日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李辉 实习生 于茜茜;新疆新型城镇化规划呼之欲出[N];新疆日报(汉);2010年
4 记者 王纪洪;加速推进新型城镇化有效示范[N];中国建设报;2010年
5 胡敏华 吴瑕 记者 范嘉欣;昌南组团新型城镇化示范镇第二批项目开工[N];南昌日报;2010年
6 记者 何红卫 通讯员 沈雯;湖北提出新型城镇化目标[N];农民日报;2010年
7 记者 陈岩;张通与网友在线聊新型城镇化[N];湖北日报;2010年
8 本报评论员;抓扩容 促提质 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N];团结报;2010年
9 本报评论员;推进新型城镇化更好更快发展[N];克孜勒苏报(汉);2011年
10 记者 唐正鹏 通讯员 张永斌 鲁迎春;州住建局 围绕新型城镇化建设谋划新年工作[N];团结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双涛;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2 李栋林;财政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绩效评价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3 刘升勤;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资源统筹与配置机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4年
4 李新光;我国新型城镇化的金融支持问题研究:理论与实证[D];华侨大学;2015年
5 孙彬;天津市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策略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6年
6 王恺;中国新型城镇化的金融支持体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4年
7 胡际权;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5年
8 张贵凯;人本思想指导下推进新型城镇化研究[D];西北大学;2013年
9 王蘅;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地区经济的影响[D];重庆大学;2015年
10 李文平;内蒙古粮食主产区城镇化发展规制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衡杰;安徽省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关系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2014年
2 任庆焕;河北省新型城镇化问题及发展对策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3年
3 冯慧;基于“产城融合”的乌鲁木齐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4年
4 胡波;推进广东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政策研究[D];广东省社会科学院;2014年
5 赵文忠;基于参与主体视角的丽水莲都区新型城镇化路径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6 曹尤;拉萨市新型城镇化中的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研究[D];西藏大学;2015年
7 李顺飞;金融发展对新型城镇化影响的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15年
8 尹兆钊;乡村旅游与新型城镇化建设互动发展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5年
9 纪晨芝;新型城镇化建设系统工程及其保障机制研究[D];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5年
10 成莎;云南城镇化就业极化效应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9450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zhengfalunwen/9450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