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模式
本文关键词: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模式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知识产权客体存在一定程度的契合乃至重叠,对其实施知识产权法律保护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可能性。此外,知识产权制度有利于传承人文化权利的实现,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完整地传承和发展。但是,运用知识产权法律模式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又面临着著作权的保护期限限制、专利权的条件限制等诸多制度障碍,同时还存在着保护不全面、保护范围受限制等局限性。我国应当采用综合法律模式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即在知识产权法中对其做出防御性保护规定,同时,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质和特性,制定专门法律制度进行积极保护,规定其权利归属、权利内容以及利益分享机制,并赋予专门部门以行政职权,对损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行为实施处罚。
【作者单位】: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法研究中心;
【基金】:河南省软科学研究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研究》(112400420020)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923.4
【正文快照】: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民族传统文化不断传承、创新和积淀的成果,也是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促进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源泉,具有极为重要的文化价值、科技价值和经济价值。然而,随着经济发展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许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和利用却陷入商业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颖迪;民间文学艺术表达之商标保护[J];中华商标;2004年07期
2 林山泉;;联想理论在认定驰名商标与企业名称权冲突中的运用[J];中华商标;2006年04期
3 郑瑞琨;任越先;;驰名商标保护的混淆理论与联想理论探析[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4 周文洋;我国数据库的法律保护问题探析[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5 王晓军;;数字图书馆合理使用规范适用的思考[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6年03期
6 金毅;;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保护机制的构建[J];文史博览;2006年12期
7 陈宗波;;东盟传统知识保护的法律政策研究[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8 陈碧贤,闵婉;论驰名商标的认定与保护——兼评《驰名商标认定和保护规定》[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9 唐广良;可持续发展、多样性与文化遗产保护[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10 刘富生;钟丽;;论体育用品驰名商标的法律保护[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李晓民;地理标志法律保护机制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2 吕凤金;植物新品种保护对我国种子产业的影响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年
3 张术麟;企业商业标记权法律保护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4 杨延超;作品精神权利论[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5 费艳颖;专利权法律冲突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7年
6 冯寿波;论地理标志的国际保护[D];华东政法大学;2007年
7 李静;国内政治与国家对外缔约行为[D];暨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乐;我国民间文学艺术表达法律保护模式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2 薛慧彬;数据库的知识产权保护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张新名;网络传播中的邻接权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文献情报中心);2004年
4 刘森;国际技术转让中技术秘密的保护[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5 周琰;基因专利——我们如何面对“生物海盗”?[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6 郭澍e,
本文编号:11797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zhishichanquanfa/11797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