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Bt cry1Ac和cry1Ie抗虫玉米抗螟性及其在IRM中的作用

发布时间:2017-12-20 03:32

  本文关键词:复合Bt cry1Ac和cry1Ie抗虫玉米抗螟性及其在IRM中的作用 出处:《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亚洲玉米螟 Bt 生物技术玉米 基因叠加 Elisa Cry1Ac Cry1Ie


【摘要】: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ée)是我国玉米上的重要害虫之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与基因工程技术的应用,使能够高效控制靶标害虫的Bt作物得到推广。但大面积种植转单一Bt基因作物可引发靶标害虫产生抗性,避免和延缓抗性是保障转基因抗虫作物持续应用所面临的一项巨大挑战。“多基因”策略能有效延缓抗性产生,且更适宜于小农户种植模式,但要求所表达的毒素间不存在交互抗性或交互抗性很低。本研究通过田间抗螟性鉴定、组织生测、Elisa等方法,系统评价了cry1Ac/cry1Ie双价抗虫基因玉米组织蛋白表达量,田间抗虫效果,室内对于亚洲玉米螟敏感品系ACB-BtS和以Cry1Ac、Cry1Ie、Cry1F分别连续筛选多代的抗性品系ACB-AcR、ACB-IeR、ACB-FR的杀虫活性及其在抗性治理中的应用潜力,并结合不同配比的蛋白浓度毒力生测,模拟蛋白在组织中的表达,探索其功能和规律,以期为抗性治理和新基因的挖掘及应用提供依据。另外将同样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转有耐除草剂epsps基因和Bt cry1Ac基因的双抗玉米进行对除草剂耐受性及目标蛋白表达量的研究。获得的主要结论如下:心叶期接虫后转基因玉米的食叶级别1-2级,而对照5-8级,差异显著。转基因玉米平均每株活虫数0.11头、蛀孔数0.59个、隧道长度1.06 cm。单价和双价抗虫玉米抗虫效果差异不显著。组织生测表明,玉米螟敏感品系取食不同组织时,转基因和非转基因玉米品种间都存在显著差异,取食花丝的死亡率较低,取食转复合基因玉米雄穗的死亡率较高。ACB-Ie R在转单价cry1Ie基因的玉米中死亡率较低,ACB-AcR在转单价cry1Ac基因的玉米中死亡率较低,ACB-FR在转单价cry1Ac基因的玉米中死亡率也较低,这可能是由于Cry1F毒素和Cry1Ac毒素具有一定的交互抗性,而这几个抗性种群在转双价基因的玉米中死亡率都较高,与敏感种群相近,说明转复合基因玉米对抗性种群有较好的杀虫效果。蛋白毒力生测表明,Cry1Ac和Cry1Ie在浓度配比为1:5时对ACB-AcR不具增效作用。对草甘膦的耐受性实验表明,转复合基因玉米CC-2×BT799与单抗草甘膦品种CC-2对草甘膦均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心叶期喷施草甘膦推荐施用剂量中量和2倍剂量对其株高和后期生长发育无不良影响。Elisa检测显示,CP4 EPSPS蛋白在雄穗中的表达较叶片稍高。且双抗品种较CC-2中的CP4 EPSPS蛋白含量稍高。在雄穗中,BT799的Cry1Ac蛋白含量与CC-2×BT799相当。在叶片中,Bt799的Cry1Ac蛋白含量约为CC-2×Bt799的2倍。抗虫耐除草剂玉米能够有效抵御草甘膦的喷施,Cry1Ac蛋白含量在不同品种不同组织中存在差异。结果表明,4种转基因玉米都具有较好的抗虫效果。不同组织而言,花丝的抗虫效果较差。蛋白毒力生测表明不同配比对不同抗性品系具有或强或弱的增效作用。在亚洲玉米螟敏感品系中,Cry1Ac和Cry1Ie毒素配比为5:1时效果最佳,说明二者的结合更有利于靶标害虫的防治。对草甘膦的耐受性实验表明,转复合基因玉米CC-2×BT799与单抗草甘膦品种CC-2对草甘膦均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心叶期喷施草甘膦正常剂量和2倍剂量对其株高和后期生长发育无不良影响。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S435.13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赵文柱,冯国营,赵勇,孙耘芹;家蝇对DDT和拟除虫菊酯的重要抗性机制——中枢神经系统的不敏感性[J];昆虫学报;1992年04期

2 康保珊,张锐,潘登奎,王远,郭三堆;转基因双价抗虫棉中Cry1Ac基因与CpTI基因的共表达[J];棉花学报;2005年03期

3 王振营,鲁新,何康来,周大荣;我国研究亚洲玉米螟历史、现状与展望[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0年05期

4 周大荣;我国玉米螟的发生、防治与研究进展[J];植保技术与推广;1996年02期

5 张永军;吴孔明;郭予元;;转Bt基因棉花杀虫蛋白含量的时空表达及对棉铃虫的毒杀效果[J];植物保护学报;2001年01期

6 韩海亮;李光涛;王振营;张杰;何康来;;Cry1Ac抗性亚洲玉米螟对四种Bt蛋白的交互抗性[J];植物保护学报;2009年04期

7 关雄;蔡峻;;我国苏云金杆菌研究60年[J];微生物学通报;2014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严吉明;转Bt抗虫基因植物的酶联免疫检测技术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2年

2 李宁;亚洲玉米螟中肠Bt毒素结合位点及V-ATPase A亚基基因与抗性的关系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年



本文编号:13106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zhishichanquanfa/13106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f4f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