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木枝丫压缩特性及其车载式压缩打捆装置研究
本文关键词: 林木枝丫 压缩特性 压缩仓 打捆机 动力学特性 出处:《东北林业大学》2016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是我国能源战略的重要内容,是实现我国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林业生物质资源是重要的可再生资源,我国开发和利用林业生物质资源具有巨大优势。本论文基于《全国林业生物质能发展规划2011-2020年》和《全国林业机械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的重点研发山场移动式枝丫收集、打捆、压缩运输装备的方向,依托中央高校博士研究生自主创新基金项目和国家林业局"948"项目,提出林木枝丫压缩特性试验及研究分析方法,在林木枝丫打捆机关键装置压缩仓的数字化设计及分析、打捆机样机设计及制造、林间试验检测等几个方面开展研究。本文选取樟子松、丁香及桉树三种南北方常见的林木枝丫作为试验材料,利用电子万能试验机进行林木枝丫压缩特性的试验与研究,并提出其压缩特性的理论分析方法;应用SPSS数理统计分析软件构建林木枝丫材在压缩过程中所受的压强与压缩位移、压强与压缩密度、压缩密度与体积模量的数学模型;通过优化分析分别确定林木枝丫试材的最佳压缩密度值及相应最佳压强值,并确定作用于压缩仓关键部件的最大压强值0.24MPa作为设计参数。结合国内外森林工业装备现状及发展趋势,根据森林采伐运输作业系统的实际环境和条件,提出车载式林木枝丫打捆机压缩仓的主要技术要求和设计参数;确定压缩仓的结构组成及工作原理,并应用Pro/E软件构建压缩仓三维模型及整机装配模型,完成压缩机构的运动学分析和干涉检查。应用ADAMS动力学分析软件对压缩仓的关键部件和驱动液压油缸进行运动学和动力学特性研究分析;应用最大压强值及压缩部件的面积确定所施加的最大压力为900kN,建立了压缩仓ADAMS动力学特性分析边界条件;获得不同压缩部件的液压油缸的最大载荷分别为490kN,180kN和230kN;对压缩仓侧推板的角位移、角速度和角加速度的动力学特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压缩部件在整个摆动运动过程中加速度运动变化较小,但在摆动运动的启停瞬间,加速度会发生突变,存在骤然启停特性。研究结果为压缩仓的设计及辅助的液压系统设计提供了数据支撑,为后续的ANSYS有限元分析压缩仓关键部件的强度、刚度、振动模态提供了边界条件。应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车载式林木枝丫打捆机压缩仓的关键部件进行静力学和振动模态分析;分析变形、正应力、剪切应力、弹性应变、应变能密度等状况,探索了压缩仓关键部件的固有频率及振型的相应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压缩部件所受最大载荷工况下,压缩仓的结构强度、刚度均满足设计要求;获得压缩部件的前20阶固有频率及振型的相应变化规律,揭示了其工作系统的动力学特性,验证了车载式林木枝丫打捆机的压缩仓不会发生共振现象。以压缩仓的设计研究结果为主体,应用现代设计方法制定车载式林木枝丫打捆机样机的工作原理并进行系统配置和选型设计,完成了样机制造;在林业生产基地进行车载式林木枝丫打捆机作业性能试验和主要技术参数检测;样机运转平稳,各项工序流程通畅;含水率36%的松树枝丫材压缩打捆作业生产率为12.8t/h,林木枝丫捆的长度和直径分别在3000-4400mm和600-800mm,枝丫捆重量540-850kg。压缩后的单位体积重量及圆柱外形与采伐作业系统中的原条木材相应参数值接近。检测结果表明,基于林木枝丫压缩特性试验中最佳压强值为主要设计参数的车载式林木枝丫打捆样机符合技术要求,其关键技术指标达到了预期研究目标,验证了林木枝丫压缩特性的数学模型及研究方法在实际工程设计上应用的正确性、实用性和可靠性。本文应用林木枝丫压缩特性试验的优化分析结果,探索了林木枝丫压缩装置及车载式林木枝丫打捆样机的设计方法;通过自主创新开发,获得适合我国国情、满足林业生物质产业链的发展需求、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装备。为其它林业剩余物的压缩打捆装置提供理论基础、设计方法及参考数据;为构建林木枝丫材料收集运输的机械装备体系及相应行业标准的制定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具有较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林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S77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侯武英;小方捆打捆机的安全使用[J];农村牧区机械化;2005年03期
2 周斌;;圆捆打捆机的选择方案[J];农业机械;2010年05期
3 周斌;;库恩大方捆打捆机的选型特点[J];农业机械;2010年09期
4 ;打捆机操作要领[J];乡村科技;2012年02期
5 燕晓辉;李树君;杨军太;景全荣;马娇;周树辉;陆文平;;大中型方捆捡拾打捆机整机原理研究[J];农业工程;2013年04期
6 苗利圆;;使用纽荷兰565型小方捆打捆机的几项基本要求[J];农业机械;2002年02期
7 ;可靠而不知疲倦的打捆机[J];农业机械;2002年05期
8 刘振良;小麦秸杆打捆机械应用技术初探[J];黑河科技;2003年02期
9 ;切割打捆机[J];农产品加工;2003年08期
10 周良墉;三种新型秸草捡拾打捆机[J];农家顾问;2003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王德福;蒋亦元;;钢辊式圆捆打捆机改进实验研究[A];走中国特色农业机械化道路——中国农业机械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2 杨中平;朱新华;郭康权;闫小丽;祝明雪;;玉米秸整秆压缩打捆青贮关键技术的试验研究[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高东明;王光辉;刘鹏军;王永浩;王德成;;青贮打捆机机身模态分析的建模方法[A];首届中国奶业大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4 丛宏斌;李明利;李汝莘;王克恒;赵何;范修文;;4YQK-2型茎秆青贮打捆玉米收获机的设计[A];纪念中国农业工程学会成立30周年暨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CSAE 2009)论文集[C];2009年
5 李亮;陈工;闫晓强;;钢丝类打捆机线结特性分析[A];2001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下卷)[C];2001年
6 刘质加;刘永光;姚钦;;新型钢卷全自动气压打捆机的设计及分析[A];第五届全国流体传动与控制学术会议暨2008年中国航空学会液压与气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7 高银波;;宝钢线材打捆质量问题的分析与对策[A];2001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下卷)[C];2001年
8 李建桥;郜楠;崔占荣;许述财;连紫璇;;基于ADAMS的中小型割捆机的仿生研究[A];2007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机经;如何选购小麦打捆机[N];山西科技报;2003年
2 姬艳红邋杜永兵 逯三星;集中打捆打出一片新天地[N];焦作日报;2007年
3 牛新刚;河南济钢轧钢厂高线实现打捆全自动化[N];世界金属导报;2006年
4 明文;打捆机技术设备最新进展[N];中国冶金报;2008年
5 张兰娣 王建军 张龙君;加强打捆机研发 增强钢材竞争力[N];中国冶金报;2009年
6 龚明明 张雪琴;一种新型半自动打捆机的设计[N];世界金属导报;2012年
7 鞠清明;分层次 巧打捆 融文化[N];吉林日报;2013年
8 本报记者 曹宏源;“水风光”打捆推动新能源消纳[N];中国电力报;2014年
9 记者 陈黎明 通讯员 李园 董留忠;沙钢一车间实现打捆机备件国产化[N];中国冶金报;2007年
10 潘双清 本报记者 王长兴;打捆机为石家庄农民找“财源”[N];经济日报.农村版;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于航;林木枝丫压缩特性及其车载式压缩打捆装置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6年
2 赵蕊;打捆贷款问题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白云龙;钢材自动打捆机轻量化的研究[D];河北联合大学;2014年
2 李生福;特高压直流与送端“风火打捆”电源间的稳定控制技术研究[D];贵州大学;2015年
3 孙常伟;双轨道全自动棒材打捆机关键技术的研究[D];华北理工大学;2015年
4 许智;抛送喂料式秸轩打捆机结构设计与分析[D];河北科技大学;2015年
5 刘绿朋;自走式小麦秸秆打捆机关键部件设计与分析[D];浙江农林大学;2015年
6 闫东旭;秸秆打捆机自动控制系统的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5年
7 程联社;玉米秸秆整秆打捆青贮设备和关键零部件的设计[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8 刘双源;玉米秸秆打捆部件的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2年
9 祝明雪;玉米鲜秸秆压缩打捆特性及装备的试验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年
10 安玉静;热窄带卷多卷打捆机液压控制系统研究[D];燕山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5158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zhishichanquanfa/15158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