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密测量直流大电流的自激振荡磁通门法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14 20:02

  本文选题:直流大电流测量 切入点:自激振荡磁通门 出处:《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磁通门电流传感器作为直流大电流精密测量与反馈元件广泛用于新能源电动汽车、高铁动车、智能电网、磁共振成像仪、精密直流大电流测量仪、精密直流大电流源等工业、医疗以及精密测试、测量等领域。但是,受国外核心技术垄断,目前国内大量使用的精密磁通门电流传感器几乎全部依赖进口。近年来,自激振荡磁通门技术以其电路结构简单、灵敏度与激励频率和磁芯参数无关等诸多优点逐渐引起关注,这为我们突破国外核心技术封锁,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精密电流传感器提供了一个契机。在上述背景下,本课题来源于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宽量限超高精密电流测量仪”(项目编号:2011YQ090004),致力于探索基于自激振荡磁通门技术实现直流大电流测量的新方案,基于新方案,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电流传感器,打破国外对精密磁通门电流传感器的垄断,提高国产仪器的自主创新能力和自我装备水平。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在对现有平均电流模型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自激振荡磁通门的占空比模型,即激磁电压占空比与被测电流之间存在近似线性关系。分别基于磁化曲线的分段线性函数模型和反正切函数模型对其进行了证明,并通过实验进行了验证。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平均电流模型与占空比模型的线性度和稳定度的主要影响因素及提高措施,为自激振荡磁通门作为闭环系统直流零磁通检测器实现自身线性度和稳定度的优化设计提供了重要参考。提出的占空比模型为后文建立闭环系统感应调制纹波的理论模型,从而研究磁积分器对感应调制纹波的抑制原理奠定了理论基础。(2)针对现有闭环测量方案由于未考虑自激振荡磁通门自身线性度和稳定度、缺乏系统优化设计的理论依据、未考虑调制纹波引入的测量误差等导致测量精度难以提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将自激振荡磁通门技术与磁积分器技术相结合构成新型零磁通闭环系统实现直流大电流精密测量的新方案。分析了新方案的基本组成与工作原理,并通过仿真进行了验证。基于磁路法,建立了安匝平衡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并推导出便于实际工程应用的直流稳态误差模型,为提高测量精度,实现系统优化设计建立了理论依据。针对滤波解调电路引起的传导调制纹波,采用了通过加入高通滤波器,同时降低激磁电流采样电阻和激磁电流峰值的抑制方法,并验证了其有效性;针对变压器效应引起的感应调制纹波,提出了使用经过优化设计的磁积分器同时降低激磁电流频率的抑制方法,并通过理论计算、电路仿真和对比实验进行了证明。(3)基于以上研究成果,作为方案验证,研制了一种600A新型精密电流传感器,并对其关键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传感器的测量精度达到1.3ppm,与现有类似方案达到的最高指标0.2%相比提高了3个数量级;调制纹波降至0.12μA,与现有类似方案指标10μA相比降低了83倍;与国外知名商用磁通门电流传感器对比,关键性能指标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了国外同类产品水平。(4)针对现有测试用恒流源的长期稳定性指标不满足要求导致新型精密电流传感器额定电流下的长期比例稳定性无法测试的问题,研制了一台输出电流为10A、稳定度达到9.8×10-8/24h的高稳定度恒流源,并基于等安匝法对本文研制的新型精密电流传感器额定电流下的长期(24小时)比例稳定性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传感器额定电流600A下的长期比例稳定性达到1.7×10-7/24h。为了实现测试用恒流源的高稳定度,基于低频等效电路模型建立了MOSFET压控恒流源的严密电流方程,为关键部件选型建立了理论依据;基于高频等效电路模型分析了多MOSFET并联导致恒流源自激振荡的原因,并设计了相应的频率补偿网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可调线性稳压源的调整管压降控制方法,解决了恒流源调整管压降波动导致输出电流漂移的关键问题。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P2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晖,宋绍忠,石秀华;磁通门罗盘的设计[J];仪表技术;2002年05期

2 游余新,王东红,陈伟平,王蔚,兰慕杰,王喜莲,于杰;微型磁通门工艺的研究[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3 郝建伟;娄文忠;王永强;徐祥红;;基于弹载测速的微型磁通门集成系统研究[J];传感技术学报;2008年02期

4 李文通;瞿少成;陈婵;;三分量磁通门数字磁罗盘研制[J];电子测量技术;2011年03期

5 张开拓;张永华;;基于磁通门的钢缆损伤检测[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年04期

6 王文彬;程彦秋;;磁通门罗盘的原理[J];海洋技术;1992年02期

7 顾伟,,褚建新;单绕组单磁芯磁通门的设计[J];磁性材料及器件;1996年04期

8 杨尚林;刘诗斌;郭博;李学亮;秋颂松;;铁芯参数对磁通门输入输出特性影响分析[J];传感技术学报;2014年01期

9 郭博;刘诗斌;杨尚林;;微型正交激励磁通门结构设计[J];传感技术学报;2014年07期

10 顾鹏;磁通门技术在导航系统中的应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丁一凡;孙宇平;丁鸿佳;;磁通门技术在安全和经济建设中的作用[A];国家安全工程地球物理研究——第二届国家安全地球物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顾伟;褚建新;;基于磁导率分段线性化的单绕组磁通门原理研究[A];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第三届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2001年

3 隋厚堂;贾文奎;王晓霆;张奇;;卫星磁通门数字磁强计[A];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探测专业委员会第十三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郭博;硅基微型磁通门传感器关键技术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15年

2 吕辉;基于多孔软磁薄膜的微型磁通门低功耗技术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15年

3 王农;精密测量直流大电流的自激振荡磁通门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4 卢浩;时间差型磁通门传感器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梁;基于磁调制原理的正交磁通门技术研究[D];青岛大学;2014年

2 温祖旭;磁通门式电子罗盘的设计与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年

3 高音;磁通门罗盘的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0年

4 杨会平;一维磁通门磁力计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5 汪阳东;井中磁通门三分量仪的研制及校准算法研究[D];重庆大学;2014年

6 李文通;基于磁通门的高精度数字磁探仪系统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杜卓宏;三端式磁通门传感器接口ASIC设计[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8 董俅;方波激励磁通门接口ASIC设计[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9 张鹏;基于磁通门的核磁共振地磁场测量装置的研制[D];吉林大学;2015年

10 陈宝明;基于磁通门的低频弱磁测量系统设计[D];山西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6126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zhishichanquanfa/16126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854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