署名权定义重构研究
本文选题:署名权 + 虚假署名 ; 参考:《华东政法大学》2013年硕士论文
【摘要】:我国知识产权界在署名权基本理论中向来存在着一些争议,主要包括署名权主体唯一性分歧、署名权客体双重属性认识误区和署名权内容认识分歧三个方面。署名权主体的唯一性,至少包括三个方面含义:第一,,署名权主体只能是作者;第二,署名权不可共有;第三,署名权随作者死亡事实发生而消灭。署名权客体双重属性认识误区,主要指将作品既看成人身又看成财产的现象。署名权内容认识分歧,主要在于署名权和表明身份权之间的区别于联系的认识。在这三个署名权基本问题的认识上,目前我国知识产权界确实存在着较大的分歧和不可调和的内在矛盾。这解释了揭示了知识产权界对于知识产权理论的模糊与混淆,亟需符合法学原理及知识产权特性的知识产权法律理论厘清与构建。本文以民法、知识产权法和署名权基本理论为出发点,从新的角度——支配关系,审视署名权本质内涵。通过对署名权各权利要素的梳理与分析,以及署名权与民法姓名权的比较,对知识产权中的署名权进行重新的认识与界定,并对分析虚假署名行为进行实务论证,以期为我国著作权领域署名权相关问题的研究以及我国著作权立法及司法实践提供有益的借鉴。 本文总体上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是对署名权定义重构的必要性和重构路径进行梳理和说明。对署名权基本理论中存在的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争议,主要包括对署名权主体唯一性分歧、署名权客体存在双重属性认识和署名权内容认识上的分歧等问题进行梳理和初步分析,指出目前知识产权界对署名权基本概念认识上的模糊不清与不良后果,并大致说明本文对署名权进行重构时论证的角度和分析的路径。 第二部分主要是从署名权主客体间存在的支配与被支配关系的角度对署名权的主体和客体进行解释。首先从支配、支配权的概念与知识产权的关系出发,得出了署名权属支配权、署名权主客体间存在着支配与被支配关系的结论。其次,支配主体的视角从发,以人身权和财产权的本质区别为逻辑起点,通过对委托作品、合作作品和作者死后作品署名权的保护三个相关问题的分析,论证了署名权主体唯一性的观点。最后,从被支配者的视角出发,否定了作者与作品间支配与被支配关系,从作品具有财产唯一属性角度,得出了署名权客体并非作品的结论,并提出了署名权客体应当满足的四个要件。 第三部分主要对署名权的定义进行了重构。首先从署名权的私权性、署名权属精神权利、署名权属能权范畴、署名权是一种定向的人身自由权四个方面分析了署名权的本职属性和内涵,随后,结合上文分析得出的对署名权主体和客体理解,对署名权提出了新的定义。其次,是对虚假署名作品行为侵权性质的分析。最后,通过对假冒他人署名作品行为的本质属性分析,得出了该行为侵犯了原作者署名权的结论。
[Abstract]:There are some disputes in the basic theory of the right of signature in our country ' s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 including the uniqueness of the subject ' s uniqueness , the misunderstanding of the dual attribute of the right object and the content of the right of signature . The uniqueness of the subject of the right of signature includes at least three aspects : First , the subject of the right of signature can only be the author ;
Second , the right of signature cannot be shared ;
Third , the right of signature is destroyed by the fact that the author dies . The recognition of the dual nature of the right object of the right is the phenomenon of the personal and the property . This explains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the right of signature and the legal theory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
This article is generally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
The first part is mainly to comb and explain the necessity and the reconstruction path of the definition reconstruction of the signature right .
The second part explains the subject and object of the right of signature from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dominant object and the dominant object .
In the third part , the definition of the right of signature is reconstructed . First , from the private right of the right of signature , the right of signature , the right of signature , the right of signature , the right to the right of signature , the right of signature is the right category of the right of signature , and the right of signature is a new definition of the right of signature .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923.4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玲伶;;章程对公司对外担保的效力影响[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1期
2 马特;;人格权与宪法基本权关系探讨[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3 屈茂辉;张彪;章小兵;;产权概念的经济学与法学比较[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4 孙宪超;;大陆法系民法对罗马法错误制度的继受及中国民法中的重大误解[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5 马驰骋;;论行政指导的再完善——以信赖利益保护原则导入为进路[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6 肖俊;;统筹城乡背景下集体林权抵押法律问题研究——以重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7期
7 宋林莉;;欧盟商标法律制度中的协调机制对我国的启示[J];中华商标;2010年02期
8 魏敬贤;;文物管理机构商标注册问题——由“天下第一福”商标侵权案说开去[J];中华商标;2010年05期
9 李广明;;iPad之争与商标价值[J];中华商标;2012年05期
10 孔东菊;;有限责任公司股权的性质[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潘中毅;;论发明专利临时保护的法律效力——兼评最高人民法院(2011)民提字第259~262号判决[A];发展知识产权服务业,支撑创新型国家建设-2012年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年会第三届知识产权论坛论文选编(第一部分)[C];2011年
2 张效羽;;隐私权的道德困境及其化解——论公法隐私权与私法隐私权[A];第四届全国公法学博士生论坛论文集[C];2009年
3 杨朝霞;;论动物福利立法的定位——道德法律化的视角[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邹碧华;王建平;陈婷婷;;审视与探索——要件审判九步法的提出和运用[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5 李杰;;法官机械司法的博弈分析[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6 李翌平;;类比房产买卖对墓穴买卖中的土地财产权问题分析[A];第三届西部律师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0年
7 张寒;;浅析专利权滥用[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1辑)[C];2010年
8 杨凤祥;;论域名争议的解决[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2辑)[C];2010年
9 曹淑江;;公立高校银行贷款中的法律问题探讨[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10 朱新力;陈无风;;行政法对财产权作用的边际思考——写在《物权法》出台以后[A];财产权与行政法保护——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潘晓宁;商标权限制制度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沈强;TRIPS协议与商业秘密民事救济制度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颜晓闽;美国证券法律史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魏树发;论我国成年监护制度改革[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阮思宇;论知识产权的权利限制[D];吉林大学;2011年
6 张健;专利权滥用及其法律规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侯德斌;农民集体成员权利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郭湫君;企业专利侵权诉讼预警机制与应对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9 姚王信;企业知识产权融资研究:理论、模型与应用[D];天津财经大学;2011年
10 董火民;中国古代抄书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金华;期待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周姚春;论个人信息的民法保护基础[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陈晓燕;公益征收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耿如昕;反思与重构:我国行政诉讼被告认定规则[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刘f
本文编号:18958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zhishichanquanfa/18958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