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视听作品的网络传播权侵权数额论析
本文选题:非物质文化遗产 + 知识产权法 ; 参考:《传播与版权》2014年12期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需要借助并有效发挥知识产权法的保障与激励作用。"非遗"视听作品承载着权利人的传统知识智慧和付出,其网络传播权应予尊重。"非遗"视听作品网络传播权的司法保护中需要合理确定侵权赔偿数额。侵权数额的确定,应准确理解法律、司法解释并依据证据事实综合各影响因素判定。
[Abstract]:The inheritance and protection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need the help and effective play of the protection and incentive role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law. " The audio-visual works bear the wisdom and pay of the right holders' traditional knowledge, and their right to network dissemination should be respected. In the judicial protection of the network communication right of non-sequestration works, it is necessary to reasonably determine the amount of compensation for infringement. In order to determine the amount of infringement, we should understand the law, judicial interpretation and judge according to the facts of evidence.
【作者单位】: 凯里学院;
【分类号】:D923.41;G20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张玲玲;;网页快照提供行为的著作权侵权判定——兼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侵害信息网络传播权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五条[J];知识产权;2014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珠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谐社会发展中的文化传承[J];中共珠海市委党校珠海市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2 齐爱民;;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研究(二)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法律问题[J];电子知识产权;2007年05期
3 徐秉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策研究[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4 谭启术;;政府该如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J];学习月刊;2007年13期
5 田传江;;薪火相传 文明永续——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一席谈[J];江淮;2007年06期
6 李晓秋;齐爱民;;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研究(四) 商业开发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异化”与“反异化”——以韩国“人类活的珍宝制度”设计为视角[J];电子知识产权;2007年07期
7 谢正普;;十堰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及其保护研究[J];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S1期
8 程润江;;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若干建议[J];政协天地;2007年09期
9 薄茹;;守护精神的家园——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纪实[J];北京观察;2007年10期
10 薄茹;;“不要丢掉祖先留给我们的财富”——访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保护国家中心主任田青[J];北京观察;2007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兴燕;;关于黔西南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与保护的探讨[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2 李玉军;冯静;;浅谈抚宁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3 张洪波;;黔西南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及思考[A];布依学研究(之九)[C];2008年
4 齐易;;从冀中“音乐会”看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的一些问题[A];河北省第四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9年
5 柳霞;;山东公共文化服务机构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4)[C];2009年
6 贾晓峰;;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打造特色历史文化名城——以山东省平度市为个案[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4)[C];2009年
7 隋维娟;;青岛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4)[C];2009年
8 蔡文琴;;青岛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述评[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4)[C];2009年
9 李秀娜;石美玉;;关于建设世界城市中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研究[A];建设世界城市提高首都软实力——2010北京文化论坛文集[C];2010年
10 刘临安;马龙;;传承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策略[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人类遗产对文明进步的启示”考古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黄小驹;全面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N];中国文化报;2006年
2 徐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突出重点全面推进[N];中国文化报;2006年
3 单继瑜;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的重要性[N];中国文化报;2007年
4 杨红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性开发[N];中国文化报;2007年
5 檀勇 陈酿;安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后继乏人[N];中国文化报;2007年
6 记者 徐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需要全社会参与[N];中国文化报;2007年
7 孙志兵;江苏资助首批31位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N];中国文化报;2007年
8 曾岩;非物质文化遗产不能重申报轻保护[N];中国文化报;2007年
9 孟贵成;河北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立法进程[N];中国文化报;2007年
10 池墨;保护“非遗”更应该重内质[N];中国文化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华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墨丝;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制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9年
3 韩小兵;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基本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4 吴磊;我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5 周志彬;关于中医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若干问题的探讨[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8年
6 王巨山;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及博物馆化保护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7 谭志国;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1年
8 刘洋;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路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2年
9 高晓芳;物质文化遗产的电视传播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10 盛静;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探讨[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2 崔苗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3 陈多琦;哈尔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4 张娜娜;我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9年
5 李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初探[D];南昌大学;2008年
6 罗艺;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立法保护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7 但娟;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及其法律规制[D];西南大学;2010年
8 国慧霞;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立法保护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9 张敏;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D];浙江大学;2010年
10 王娟;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行政法保护及其完善[D];苏州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9203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zhishichanquanfa/19203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