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消费者购买氢能汽车行为意图影响因素研究
本文关键词:论知识产权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对模仿行为的规整——兼论“两法”的联系与区别,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2013年
我国消费者购买氢能汽车行为意图影响因素研究
金美花
【摘要】:近年来,随着全球低碳环保意识的崛起,氢能作为一种崭新的能源,由于其零排放、转换效率高、燃料来源多元化等优点,利用氢能替代传统能源将成为一种趋势。过去探讨氢能汽车的研究多以发展策略及技术层面的研究为主,很少有学术研究针对消费者对氢能汽车的使用态度与行为意图进行研究。但要了解消费者所需,找出影响其购买意愿的主要因素,才是政府与企业能够成功研究和推广氢能汽车的重要关键。 本研究将引用Davis(1989)的科技接受模式为理论基础,从知觉有用、知觉易用、使用态度、行为意图并结合低碳环保态度、油价上涨这两项外在变量,来发展本论文的研究假设,然后根据所作的研究假设,以问卷方式进行调查,针对实证资料采用SPSS和AMO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来探讨消费者购买氢能汽车的行为意图,以了解影响消费者购买意愿的主要因素。实证分析主要得出以下结论: (1)消费者如果内心知觉氢能汽车确实能为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增加实值的效益,则会提高其对氢能汽车的使用态度,但不会影响其去购买氢能汽车的意愿。 (2)消费者如果认知到氢能汽车是容易使用的,则会显著地正向影响其内心知觉氢能汽车带来的帮助,同时也会提高使用态度。 (3)消费者若对使用氢能汽车有正面的感受与评价,则想使用氢能汽车的意图就越强烈。 (4)消费者自身的低碳环保态度会正向影响其对氢能汽车的使用态度。 (5)油价上涨并不会影响消费者对氢能汽车的使用态度,但会显著地正向影响其购买氢能汽车的意图。 研究结果将有助于政府与企业更清楚了解潜在消费者对氢能汽车的看法,,从而有效地拓展氢能汽车的市场,为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氢能汽车发展战略、政策鼓励提供理论基础。另一方面,通过政府和企业推动氢能汽车的产业化和商业化,强化消费者对氢能汽车的接受态度,可以增加消费者的认知程度,进而提升其对氢能汽车的行为意图,从而达到提倡的“节能、低碳、减排”的绿色生活效果。此外,本研究提出的研究框架可供学者日后在研究相关绿色产品时作为参考。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F274;F426.471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接信;;小模数渐开线花键轴冷挤压成形工艺[J];工程机械;2006年10期
2 黄雄健;;我国未来汽车新能源发展研究[J];内燃机与动力装置;2006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楼狄明;张瑞峰;胡志远;谭丕强;祝勇;;柴油出租车路试经济性研究[A];2007年APC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王红民;;氢气在汽车燃油替代能源方面的应用[A];第七届全国氢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3 范军锋;陈铭;;中国汽车工业环境可持续发展研究[A];2006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创新与政策导向专辑[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赵佳佳;碰撞式取样系统开发及在柴油机燃烧分析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2007年
2 刘林;气动发动机工作过程和关键零部件优化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3 张树伟;基于一般均衡(CGE)框架的交通能源模拟与政策评价[D];清华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郭莉钰;汽车室内热环境自然通风预冷过程模拟分析[D];吉林大学;2006年
2 范军锋;曲轴模拟弯曲疲劳损伤的磁记忆参数表征[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3 钟立龙;多相态反应条件下十氢萘催化脱氢反应过程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4 刘丽;轿车城区瞬态运行工况的组合设计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5 李宇;乙醇燃料SI/HCCI燃烧模式转换平顺性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6 程报;柴油机EGR掺氢燃烧及柴油废气重整化学动力学建模[D];合肥工业大学;2007年
7 王煜;低热值气体燃料发动机性能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8 李强;进气歧管喷射式氢气发动机性能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谊;论知识产权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对模仿行为的规整——兼论“两法”的联系与区别[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2 张生生;朱红;俞红梅;侯俊波;衣宝廉;明平文;;碳化钨用作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催化剂载体的抗氧化性能[J];催化学报;2007年02期
3 张燕;邓西海;高翔;窦贻俭;彭补拙;;用参评因子动态排序法评价环境综合质量[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6年01期
4 王新华,李寿权,葛红卫,陈长聘,杜天申;Ml-Ca-Ni系储氢合金的储氢特性及其在氢──汽油混合燃料车中的应用[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1年03期
5 田玉冬,朱新坚,曹广益;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建模与控制[J];电池;2004年04期
6 陈桂兰,温旭辉,孙晓;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控制系统的研究[J];电源技术;2004年04期
7 许榕,王童远,曹广林,王森;环境影响评价因子的筛选[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3年01期
8 张勇军;;基于中国汽车工业自主品牌发展的对策分析[J];改革与战略;2006年01期
9 胡红斐;黄向东;罗玉涛;赵克刚;;并联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全局优化控制[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4期
10 张维刚,钟志华,赵幼平,谷莉,刘永超;计算机仿真技术在汽车正碰安全性能改进中的应用研究[J];机械工程学报;2002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肖润谋;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研究[D];长安大学;2000年
2 杨武;车用燃料电池动力系统的仿真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
3 梅乔;专利法制“绿化”刍议[D];河海大学;2006年
4 夏世东;轿车车门关闭声的声品质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5 王静;知识产权技术保护的利益平衡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燃料电池有望替代石油、煤炭[J];机电设备;2001年06期
2 陈敏;;通用Hydro Genl燃料电池轿车[J];轻型汽车技术;2001年09期
3 王静,薛明霞,孟婕;燃料电池——21世纪的能源之星[J];河南科技;2002年17期
4 熊一权;燃料电池的开发概况及发展前景[J];节能;2002年11期
5 陈静;便携式电源:微型燃料电池[J];世界科学;2002年03期
6 ;让笔记本电脑连续使用达7小时的燃料电池[J];中国科技信息;2003年11期
7 ;加科研人员发明可改进PEM燃料电池的新材料[J];材料工程;2009年11期
8 ;第二代燃料电池[J];电力建设;1984年01期
9 李福秀;;以燃料电池为动力的船舶[J];中外船舶科技;1996年03期
10 王筱武;燃料电池[J];科技通报;199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琨;吴德荣;马紫峰;;大型乙烯裂解炉与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联合[A];第十二届中国固态离子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2 韩敏芳;彭苏萍;王立刚;;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制备方法评述[A];第四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3 朱文菊;;燃料电池用石墨材料[A];第19届炭—石墨材料学术会论文集[C];2004年
4 董华;冯瑞香;艾新平;杨汉西;;一种直接硼氢化钾燃料电池[A];第十二届中国固态离子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5 李碩仁;邱弘興;;燃料电池金属双极板现况与未来发展[A];智能制造技术研发及应用——第十三届海峡两岸机械工程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6 唐有根;卢凌彬;黄伯云;;高能金属铝燃料电池的研究[A];2002年材料科学与工程新进展(上)——2002年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7 夏长荣;;低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A];2004年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8 李永振;;燃料电池技术研究进展及产业化[A];第九届全国化学工艺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于树友;陈虹;张东波;郭洪艳;;PEM燃料电池空气供给系统氧匮乏的模型预测控制[A];第二十七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8年
10 魏子栋;陈四国;郭琳;丁炜;李莉;;PEM燃料电池Pt/C催化剂稳定化方法[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0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惠荣;[N];中国建材报;2001年
2 ;[N];中国汽车报;2000年
3 刘四旦;[N];中国经济导报;2006年
4 本报记者 房琳琳;[N];科技日报;2006年
5 本报记者 宋剑峰;[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2年
6 陈锐;[N];国际商报;2003年
7 ;[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3年
8 ;[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4年
9 本报记者 吴凡;[N];机电商报;2007年
10 唐士军;[N];中国现代企业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段东红;直接硼氢化物燃料电池铜阳极电化学性能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0年
2 王广进;直接硼氢化钠燃料电池阳极催化剂及膜电极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3 王广进;直接硼氢化钠燃料电池阳极催化剂及膜电极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4 阎景旺;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研制与电极过程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2002年
5 崔春华;多元金属纳米结构燃料电池催化剂的设计与制备[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6 田植群;低温燃料电池用纳米催化剂新型制备技术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4年
7 聂明;WC增强燃料电池贵金属催化剂催化性能的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8 侯中军;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抗CO电催化剂及电极结构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2003年
9 马文会;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复合掺杂阴极材料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1年
10 尹燕;关于高分子电解质型燃料电池用新型侧链型磺化聚酰亚胺的合成及性能的研究[D];天津工业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志丰;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分布式发电的鲁棒H_∞控制[D];燕山大学;2010年
2 孟艺飞;小型氢空燃料电池结构及操作条件优化的研究[D];汕头大学;2010年
3 劳国洪;电催化氧化溶液硫化物的基础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4 赵巧云;基于光伏发电微源的微网动态特性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5 张巍;燃料电池内阻测试用交流变频信号源研究与设计[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6 傅婧;燃料电池用化学交联聚乙烯醇基碱性复合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7 李明;燃料电池碱性阴离子交换膜的制备与表征[D];北京化工大学;2010年
8 黄镜欢;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传热传质数值模拟[D];南京理工大学;2004年
9 岳增芳;添加剂对硼氢化钠电化学行为的影响[D];重庆大学;2010年
10 尚方剑;燃料电池用全氟磺酸质子交换膜制备与性能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论知识产权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对模仿行为的规整——兼论“两法”的联系与区别,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044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zhishichanquanfa/2044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