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放开采煤矸自然射线辐射规律及识别研究

发布时间:2018-11-10 10:41
【摘要】:众所周知,综放开采实现自动化放煤的瓶颈是煤矸自动识别技术。因此,煤矸自动识别的研究一直是综放开采技术领域研究的重点和热点,它关系到综放开采技术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和煤矿安全绿色开采的保障。基于此,论文采用理论分析、现场调研、现场煤岩样采集和实验室试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基于煤矸自然γ射线的自动识别理论和技术进行了深入的基础性研究。(1)研究了沉积煤岩层中放射性核素的分布特征。调研分析了天然放射性核素在沉积岩中的成因及分布规律,确定了对放射性测量有影响的核素只有钾、铀和钍三类。对于煤矿顶板来说,不同的沉积岩具有不同的放射特征,其中的铀、钍、钾的含量相差也很大,顶板中放射性核素含量主要与沉积物的粒度、沉积环境内有机物质的数量、沉积环境和沉积条件、沉积时间等因素有关。煤中放射性核素含量相对于顶板岩石小很多,在辐射测量的过程中可以忽略不计,因而可以通过对煤矸混合物中辐射强度的探测来确定其中矸石的含量,且探测过程不受煤、矸块度的影响,具有很大的优势。(2)研制了煤矸自动识别试验系统。设计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煤矸混合度实验台和模拟放煤过程的煤矸动态识别试验台及相配套的测试分析系统。确定了合理的探测材料、性能及规格尺寸,能够满足对综放工作面液压支架放煤环境进行实验室模拟的要求,确定了探测系统中探测器配件的型号,研制了配套的数据实时处理及显示软件,形成了综放工作面放煤过程煤矸自动识别试验研究体系。(3)建立了煤矸混合体自然射线辐射模型和煤矸冒落辐射探测有效厚度模型,计算得到不同条件下煤矸混合体的饱和体积及含矸率与辐射强度之间的关系。针对放射性计数的统计性涨落规律,分析了本底辐射对矸石低水平辐射探测过程的影响,确定了矸石放射性阈值、合理的探测时间及滤波方法。(4)探测器探测到的矸石辐射强度与其上覆盖的煤的厚度、矸石和探测器的距离、矸石质量、温度及湿度等因素有关,探测器探测得到的矸石辐射强度与测距具有非线性关系,不同质量的矸石辐射强度不同,当温度和湿度变化较大时,需要安装温度和湿度传感器以纠正探测器的探测值;覆盖于矸石上方的煤层对矸石的辐射强度具有屏蔽作用,且覆盖煤层厚度增加,所探测到的矸石辐射强度减小,20cm厚度的碎煤可以屏蔽底层矸石的辐射;对于煤矸混合体,当混矸率小于35%时,辐射强度随混矸率的增加而增加,当混矸率大于35%时,混矸率增加时辐射强度的增加不再明显。(5)研究得出,当煤矸自然射线测量系统的稳定采样周期为0.1s,采用的加权移动平均滤波法的滤波因子取20时,能够满足实时判断煤矸混合物中矸石含量的变化趋势和显示的要求。通过理论分析并结合实验室试验测试,分析了采用自然γ射线法进行煤矸识别的条件和特征量,确定了煤矸识别指标体系和临界值,确定了自然γ射线煤矸自动识别技术的适用性。研究成果为综放开采煤矸自动识别的现场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矿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D823.9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清堂,宋保胜,李光明,贾光胜;大阳煤矿3~#煤层综放开采可行性研究[J];煤矿开采;2002年02期

2 李玉民,李德荣;高韧性煤层综放开采可行性研究[J];煤炭工程;2004年09期

3 王金安,焦申华,徐勇;综放开采端面变形控制的模糊聚类分析[J];煤炭学报;2005年01期

4 付亚平;;褐煤底分层综放开采的技术措施[J];中国煤炭;2006年12期

5 张日晨;;神东矿区保德煤矿综放开采可行性研究[J];煤炭学报;2008年05期

6 侯国忠;;综放开采的“三防”技术[J];煤炭技术;2010年02期

7 王忠明;;合理布局、依靠科技综放开采建筑物下残煤[J];科技风;2010年05期

8 路全宽;田取珍;刘跃飞;李鹏翔;;龙泉煤矿综放开采可行性研究[J];山西煤炭;2012年04期

9 李建忠;;703工作面走向长壁综放开采可行性分析[J];煤;2013年04期

10 邬培菊;宋选民;祁景生;段春生;;磁窑沟矿10号煤层综放开采的适应性研究[J];山西煤炭;2013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成文福;司志群;;上榆泉煤矿10~#层综放开采可行性研究[A];煤矿安全高效开采理论技术与实践[C];2010年

2 任秉钢;严金满;尤家炽;王友佳;;我国综放开采15年[A];中国煤矿综采机械化发展30周年学术研讨论文专集[C];2000年

3 金太;;高产高效综放开采的关键技术及其新发展[A];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第20分会场论文集[C];2005年

4 黄福昌;;兖州矿区综放开采技术发展历程与前景展望[A];第七次煤炭科学技术大会文集(上册)[C];2011年

5 徐刚;刘全明;;高韧性煤基本力学特征及其在综放开采实践中的应用研究[A];中国科协2004年学术年会第16分会场论文集[C];2004年

6 许延春;;水体下综放开采保护层留设的“有效隔水厚度”法[A];全国开采沉陷规律与“三下”采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7 ;内容提要[A];综采放顶煤技术理论与实践的创新发展——综放开采30周年科技论文集[C];2012年

8 王家臣;李伟;;淮北矿区极软厚煤层综放开采理论与实践[A];综采放顶煤技术理论与实践的创新发展——综放开采30周年科技论文集[C];2012年

9 刘启蒙;胡戈;许光泉;;综放开采条件下“两带”高度探测与研究[A];矿山地质灾害成灾机理与防治技术研究与应用[C];2009年

10 王景余;杨垂;陈成宇;郭国化;杨宝成;;泉店煤矿大倾角“三软”煤层综放开采分析与研究[A];创新发展——河南省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 樊运策研究员;技术创新为中国煤炭工业带来生机[N];科技日报;2004年

2 杨春成;金华山矿:轻型综放开采成功应用[N];中国煤炭报;2011年

3 记者 张克;煤炭行业首个产学研战略联盟成立[N];科技日报;2007年

4 记者 武志强;全省十大科技成果奖揭晓[N];白银日报;2006年

5 本报记者 韩广臣 通讯员 郭立众;深部开采的新巨龙样板[N];中国煤炭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胡戈;综放开采断层活化导水机理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08年

2 张宁波;综放开采煤矸自然射线辐射规律及识别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曹建涛;急斜煤层综放开采“固—液—气”耦合作用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0年

2 张幼振;急斜煤层综放开采“支架—围岩”关系的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5年

3 刘德清;综放开采冒落带发育规律及应用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1年

4 姜精鹏;刀柱下极近距离煤层联合综放开采采场围岩控制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5年

5 杜锋;厚松散层薄基岩下综放开采留设防砂煤岩柱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08年

6 侯树宏;灵武矿区2~#煤层综放开采覆岩结构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8年

7 高兴栋;南屯煤矿深部仰斜松软煤层综放开采的瓦斯涌出规律与防治技术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4年

8 陈建强;铁厂沟矿急斜临界角煤层综放开采高产高效关键技术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7年

9 雷家好;特厚煤层综放开采诱发上覆岩体水文特性的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3222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zhishichanquanfa/23222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7ff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