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河流域水土流失变化对梯田措施响应的模拟研究
发布时间:2019-08-11 18:45
【摘要】:由于人口增加、人类活动加剧,世界上很多河流出现降雨不减少、径流锐减甚至断流,严重影响流域及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使得人类活动特别是水土保持对河流的影响这一科学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本研究选取具有典型意义的缺水高含沙重污染渭河作为研究对象,针对水土保持措施对河流影响研究的薄弱环节,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水土保持梯田措施过程模拟模型并成功嵌入世界上广泛应用的SWAT模型当中,在对模型进行系统验证的基础上,研究了渭河区域水土流失与生态基流对梯田措施的响应,提出了基于水沙耦合及经济分析相结合的渭河流域水土保持梯田措施优化配置技术,初步构建了水土保持梯田措施模拟基本理论。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 (1)初步提出了“流域自响应理论”的概念,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水土保持梯田措施过程模拟模型。提出了“流域自响应理论”的概念,认为流域系统内各部分是互相联系和运动的,运动的目标是追求系统的平衡。当系统平衡受到破坏,其系统将朝着建立新的平衡方向发展。在此基础上,设计了针对不同梯田类型的概化和分坡段模拟算法,并使用FORTRAN语言编译嵌入到SWAT流域水文模型中(第488版,累计新增代码1.8万行),实现了梯田措施对流域水土流失变化影响的模拟技术,补充了大型流域模型中水土保持措施对河流影响过程模拟的不足。 (2)验证结果表明,新嵌入梯田模块的SWAT模型模拟精度较高,满足评价坡面及流域水土流失对梯田响应的技术要求。采用国内外梯田及黄土高原小流域水、沙、养分及作物产量实测资料对开发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平衡偏差指标均小于0.1%,模型系统各部分功能均正常运行;反映坡面水土流失模拟值与实际符合程度的纳什系数(Nash-Sutcliffe Efficiency)在大多数条件下高于0.5,表明所开发模型能够反映坡面产流产沙及养分流失过程;梯田模块模拟的流域降水产流、产沙输沙过程偏差(PBIAS)介于-16.2%-11.2%,梯田调控效应模拟与实测结果基本吻合。表明水土保持梯田措施数学模型开发较为成功,模拟精度较好,可用于坡面及流域水、沙及养分流失过程的模拟。 (3)利用基于“流域自响应理论”的新嵌入梯田模块SWAT模型对渭河径流泥沙进行初步模拟,结果表明现有水利水保措施对减少渭河河床淤积意义重大。利用上世纪60年代渭河来水来沙变化较为剧烈的资料,对模型进行参数提取和验证,结果表明模型计算纳什系数(NS)以及相对偏差(PBIAS)分别介于0.52-0.93和-16.21%-28.35%之间,该模型可较好的模拟渭河中上游地区水沙剧烈变化过程。基于1960-2009共计50年气象资料模拟结果表明,渭河干流中上游集中了渭河枯水期径流量的89.4%,对生态基流保障意义重大;而且反映出汛期来沙量占全年输沙量的86.4%,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汛期;如果不对渭河流域进行治理,渭河上中下游干流区域河床年均抬升将达到4cm、10cm和20cm,约为实测多年平均值的1.5倍,河床淤积剧烈,说明现有水土保持等措施对减少渭河河床淤积意义重大。 (4)利用所建立模型,在系统研究渭河流域水土保持梯田措施对流域水沙影响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梯田措施对河流生态基流的影响。结果表明梯田措施蓄洪补枯、削减侵蚀、防止淤积、增加生态基流。2000年规模梯田(约占干流面积10%)可减少流域年均总产流量约0.37亿m3,减少咸阳站年均输沙量1620万t,但增加咸阳站最枯月径流量3.5%,减少近期和远期生态基流不满足天数3.1和5.5天,分别占不满足总天数的26.3%和27.2%。自上世纪70年代至2009年,梯田修建已累计减少渭河上游和中游干流区域泥沙淤积1.01亿t和0.66亿t,防止河床抬升9.1cm和22.8cm,对于渭河上中游干流治理、洪水防治以及河流水质的改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5)基于新嵌入梯田模块的SWAT模型及水沙耦合经济分析的流域优化配置技术可为水土保持梯田措施优化、规划配置及智能决策提供技术支撑。基于对四种典型优化配置模式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水平梯田减沙及减少河流泥沙浓度的能力大于隔坡梯田,但隔坡梯田投入产出比显著高于水平梯田。建议在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过程中首先判定侵蚀关键区域,对水土保持措施进行前期优化及合理布局,同时适量建设隔坡梯田,以达到更好的治理效果和投入产出比例。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S157.2
本文编号:2525462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S157.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庆艳;余新晓;胡淑萍;肖洋;;基于SWAT模型的半城子水库流域径流模拟[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8年S2期
2 庞靖鹏;刘昌明;徐宗学;;密云水库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产流和产沙的影响[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3期
3 吴险峰,刘昌明;流域水文模型研究的若干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02年04期
4 王中根,刘昌明,黄友波;SWAT模型的原理、结构及应用研究[J];地理科学进展;2003年01期
5 张银辉;SWAT模型及其应用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05年05期
6 刘昌明,钟骏襄;黄土高原森林对年径流影响的初步分析[J];地理学报;1978年02期
7 李子君;李秀彬;;水利水保措施对潮河流域年径流量的影响——基于经验统计模型的评估[J];地理学报;2008年09期
8 李瑜琴;黄春长;查小春;庞奖励;;泾河中游龙山文化晚期特大洪水水文学研究[J];地理学报;2009年05期
9 王月仪;;水资源及水生态的现状及治理[J];福建建设科技;2007年03期
10 田栋;高建恩;吴普特;舒若杰;杨世伟;唐小娟;;林草措施调控坡面降雨径流输沙效应的初步研究[J];灌溉排水学报;2007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邓湘雯;不同年龄阶段会同杉木林水文学过程定位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5254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zhishichanquanfa/25254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