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产学研用一体制造业创新网络构建

发布时间:2020-08-15 13:54
【摘要】:"构建政产学研用一体的制造业创新网络"是"十三五"规划纲要和《中国制造2025》提出的一个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的新命题。根据国家创新体系理论原理和政产学研用一体创新网络的作用机理,借鉴美国"国家制造业创新网络"创建经验,可以从三大方面构建中国政产学研用一体的制造业创新网络:一是通过成立专门组织机构、加大财政资助力度、建立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发挥政府的统领、支持和激励作用;二是通过深化大中小企业紧密合作、加大企业自身研发投资力度、深化上中下游企业紧密合作,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三是通过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形成"产学研用"联合人才培养机制,发挥学研机构的组织牵头和技术支撑作用。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原长弘;章芬;姚建军;孙会娟;;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与企业竞争力提升[J];科研管理;2015年12期

2 马相东;王跃生;;全球贸易新常态与中国外贸发展新策略[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5年06期

3 王德华;刘戒骄;;国家创新系统中政府作用分析[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5年04期

4 林洲钰;林汉川;邓兴华;;加快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的机制创新与实现路径[J];新视野;2013年02期

5 杜兰英;陈鑫;;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理与模式研究——以中小企业为例[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年22期

6 姜军,武兰芬,李必强,刘晓敏;发达国家政府在创新体系中的作用方式及启示[J];科学学研究;2004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昕蔚;;贸易“新常态”背景下中国出口贸易模式转型的成本考量[J];科技和产业;2016年08期

2 王跃生;吕磊;;“一带一路”建设、全球结构重建与世界经济增长新引擎[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6年04期

3 栾春娟;林原;;中美能源技术领域机构合作网络比较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6年14期

4 杨丽花;马相东;;政产学研用一体制造业创新网络构建[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6年03期

5 李朝明;罗群燕;曲燕;;基于协同创新的企业知识产权合作绩效评价[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03期

6 赵镇;唐震;;CAS视角下的RP型产学研协同创新系统规律性案例研究[J];经济体制改革;2016年02期

7 邵云飞;吕炜;;以电信运营商为主导的我国物联网产业协同创新一体化研究[J];管理学报;2016年02期

8 厉卫;;高校成果转化现状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5年24期

9 原长弘;章芬;姚建军;孙会娟;;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与企业竞争力提升[J];科研管理;2015年12期

10 吴松强;孙路;沈馨怡;;政府参与模式下小微企业协同创新行为的演化博弈分析[J];江苏社会科学;2015年06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跃生;;世界经济“双循环”、“新南南合作”与“一带一路”建设[J];新视野;2015年06期

2 王跃生;;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国际经济条件[J];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15年03期

3 盛斌;陈帅;;全球价值链如何改变了贸易政策:对产业升级的影响和启示[J];国际经济评论;2015年01期

4 王跃生;马相东;;全球经济“双循环”与“新南南合作”[J];国际经济评论;2014年02期

5 王跃生;陶涛;;世界经济结构、全球经济“双循环”与中国经济转型[J];新视野;2014年01期

6 涂振洲;顾新;;基于知识流动的产学研协同创新过程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3年09期

7 李久平;姜大鹏;王涛;;产学研协同创新中的知识整合——一个理论框架[J];软科学;2013年05期

8 蒋庆哲;;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 有效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J];中国高等教育;2013年Z1期

9 原长弘;田元强;佘健华;;用案例研究方法构建产学研合作理论探析[J];科研管理;2013年01期

10 袭著燕;李星洲;迟考勋;;金融介入的政产学研用技术协同创新模式构建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年2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原小能;;制造业创新与服务业创新:比较与融合[J];财贸研究;2009年03期

2 贾伟;刘润生;;美国制造业创新网络的初步设计方案[J];科学中国人;2013年08期

3 王芳;;信息化实现装备制造业创新突破[J];中国制造业信息化;2005年S1期

4 邓寿鹏;;信息化与制造业创新[J];中国制造业信息化;2008年06期

5 李知渊;王岩;;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创新发展的策略分析[J];装备制造;2009年04期

6 薄金锋;;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创新状况的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年24期

7 列春;;装备制造业创新“三大难”[J];工程机械;2010年01期

8 ;装备制造业创新“三大难”[J];叉车技术;2010年03期

9 原毅军;高艳;;服务业与制造业创新过程对比研究[J];科技和产业;2011年01期

10 卢燕明;;轨道交通助推高端装备制造业创新[J];金属加工(冷加工);2011年2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杨海成;林忠钦;;应用信息技术促进制造业创新跨越[A];全球化、信息化、绿色化提升中国制造业——2003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特邀主题报告[C];2003年

2 张晨阳;;汽车制造业创新的关键技术[A];2003年11省区市机械工程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3 韩颖;;长三角地区制造业创新能力省际比较研究[A];第四届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Ⅰ)[C];2008年

4 孙宁;;气候变暖对我国制造业创新发展的影响[A];第四届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Ⅱ)[C];2008年

5 刘友金;潘爱民;;新型工业化道路视角下的制造业创新策略研究[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管理科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刘文硕;制造业创新依赖企业内外两个环境[N];国家电网报;2013年

2 杨超 龙海波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技术经济研究部 办公厅;美制造业创新网络重点瞄准中间环节[N];中国经济时报;2014年

3 李江涛;我国制造业创新能力“东强西弱”格局明显[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

4 记者 杨晓斌 通讯员 杨战;京西南将建制造业创新中心[N];北京日报;2008年

5 记者 王飞航;推进文化事业装备制造业创新发展[N];人民日报;2012年

6 江涛;推进文化事业和装备制造业创新发展[N];晋中日报;2012年

7 本报记者 曾丹;我省制造业创新人才培训基地应加快发展[N];贵州政协报;2013年

8 MEB记者 夏希品;合作共赢 沈杭两地携手推动装备制造业创新发展[N];机电商报;2013年

9 记者 刘玉;中国职教与装备制造业创新发展对话举行[N];中国教育报;2010年

10 杨拴昌 左世全 王影;从美国“特斯拉现象”看制造业创新[N];中国经济时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姜博;产业融合与中国装备制造业创新效率[D];辽宁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付卓欢;大连市装备制造业创新发展研究[D];大连交通大学;2015年

2 沈越斌;长三角制造业创新能力及对策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5年

3 王璐;基于产业创新系统的中国制造业创新绩效研究[D];南京大学;2014年

4 李代明;湖南机械制造业创新驱动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湘潭大学;2015年

5 仲女;基于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江苏制造业创新效率评价研究[D];江苏大学;2016年

6 高艳;制造业创新与服务业创新的对比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7 翁聪;制造业创新机理及其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8 季德兴;服务业创新与制造业创新的比较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12年

9 石冠飞;中国制造业创新效率:分解与驱动分析[D];暨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7942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zhishichanquanfa/27942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2e6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