酚类调节剂对过渡金属乙烯齐聚催化体系的调控研究
本文关键词:酚类调节剂对过渡金属乙烯齐聚催化体系的调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线性α-烯烃是具有重要用途的有机化工原料和中间体产品,在聚烯烃、合成润滑油等多种石油化工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及国防科技力量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乙烯齐聚法由于具有产品线性度高、分离成本低等优点,是生产线性α-烯烃的最主要方法。在各种乙烯齐聚法催化剂中,锆系催化剂具有反应条件温和、工业装置要求较低、产物分布良好等优点,通过深入研究有望成为我国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催化体系的突破口。而双亚胺吡啶铁系齐聚催化剂因其活性高、产物线性度高、铁元素廉价易得、环境友好等优点而成为研究热点。然而,该催化体系尚存在产物分布过宽、副产蜡状物含量高、粘壁现象严重以及助催化剂甲基铝氧烷(MAO)用量大等方面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其工业化进程。由于这些问题与活性中心的本质及其微观环境密切相关,通过对活性中心微观环境的调节,有望改善产物分布,减少蜡状物含量,降低助催化剂成本,从而加快齐聚工业化的进程。论文从调控乙烯齐聚催化剂催化中心微观环境的出发,考察了酚类化合物对锆系与铁系催化剂的催化行为的调变作用,研究了其在调节产品分布、抑制固体蜡状物方面的作用和调控机理,并通过酚类试剂与烷基铝共水解合成新型铝氧烷类助催化剂,考察了其对催化行为的调控作用。论文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考察了酚类试剂作为添加剂修饰ZrCl4/AlEt3/EtAlCl2催化体系对其乙烯齐聚行为的影响。发现苯酚修饰可有效调控产品分布,并提高催化活性,产物符合Schulz-Flory分布。论文随后深入研究了锆酚配比及游离ArOH含量等对乙烯齐聚行为的影响。其中,Zr(OPh)3Cl·PhOH/TEA/EtAlCl2 (m=1~5催化体系齐聚催化活性较高,可高达[6.8×104g/(molZr·)],所得产物主要为C4-C24的α-烯烃,无高聚物生成,并发现游离酚的存在对保证体系的催化能力至关重要。进一步的研究发现,经酚类试剂修饰后,锆系催化剂可催化乙烯齐聚与Friedel-Crafts烷基化的串联反应,即齐聚反应产物α-烯烃与甲苯溶剂发生烷基化反应而生成多取代芳香烃。探究并总结了串联催化的规律。(3)考察了2-萘酚、1-萘酚、苯甲酸、环己醇等酚类试剂或类似酚结构的物质对双亚胺吡啶铁系催化剂乙烯齐聚性能的调控作用。由于萘酚分子体积较大,当结合在MAO表面时可有效促进MAO阴离子与铁中心阳离子的分离,从而促进β-H消除反应的进行,使液相产物向低碳方向偏移,并抑制蜡状物生成,因此2-萘酚表现出比苯酚有更好的调控效果。随着2-萘酚添加比例的增大,液相烯烃产物中低碳组分保持在较高水平,而蜡状物产量迅速减少。研究还发现,1-萘酚和苯甲酸在用量较少时,活性即明显下降,表明调节剂与活性中心的相互作用与调节剂的酸碱性密切相关。因此保持适度的酸性,是有利于调节剂发挥良好的调节作用。最后,论文考察了具有类似结构的低毒性试剂环己醇的调控能力,发现虽然其对固相产物抑制效果明显,但会加速催化体系的失活,因为不具备大π键离域结构,环己氧基负电荷定域在氧原子,易导致氧原子与铁中心结合,导致活性中心还原失活。(4)通过酚类试剂与烷基铝共水解合成新型铝氧烷类助催化剂,考察了其对双亚胺吡啶铁系催化剂的活化作用。苯酚、对叔丁基苯酚、对溴酚等酚类试剂可在室温或高于室温的温和条件与AlMe3进行反应并共水解,其原位水解所得苯氧基铝氧烷均对铁系催化剂具有活化作用,且齐聚产物组成可通过调节酚类试剂与AlMe3的比例进行有效调控。对比三种酚类与AlMe3的原位水解实验可知,酚类试剂中含有大位阻取代基时可促进烯烃产物分布向低碳移动,而采用对溴苯酚与AlMe3反应水解所得助催化剂中负电荷过于集中将不利于铁系催化剂与乙烯单体配位反应,催化活性的相对下降。
【关键词】:乙烯齐聚 锆系催化剂 双亚胺吡啶铁系催化剂 酚类试剂 调节作用 产物分布 苯氧基铝氧烷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O631.5
【目录】:
- 致谢5-7
- 摘要7-9
- Abstract9-15
- 第一章 绪论15-17
- 第二章 文献综述17-53
- 2.1 线性α-烯烃的应用现状及市场分析17-19
- 2.2 线性α-烯烃主要齐聚生产工艺及其催化剂19-27
- 2.2.1 Ziegler工艺及烷基铝催化剂20-21
- 2.2.2 SHOP工艺及镍系催化剂21-23
- 2.2.3 锆铝催化工艺及锆系催化剂23-24
- 2.2.4 选择性三聚/四聚工艺及铬系催化剂24-26
- 2.2.5 铁钻系催化剂26-27
- 2.3 ZrCl_4/烷氧基锆类催化体系的研究进展27-29
- 2.4 铁系催化体系的反应机理29-33
- 2.4.1 乙烯齐聚/聚合反应机理29-30
- 2.4.2 活性中心的探究30-32
- 2.4.3 齐聚体系的产物分布32-33
- 2.5 铁系催化体系组分的调控33-39
- 2.5.1 配体结构的修饰33-35
- 2.5.2 助催化剂的活化作用与修饰改性35-39
- 2.6 调节添加剂对催化体系的修饰39-41
- 2.7 课题的提出41-42
- 参考文献42-53
- 第三章 酚类化合物对锆系齐聚催化剂的调节作用53-75
- 3.1 前言53-54
- 3.2 实验部分54-59
- 3.2.1 实验原料与仪器54-55
- 3.2.2 溶剂和气体精制55-56
- 3.2.3 酚类化合物对ZrCl4的修饰56-57
- 3.2.5 乙烯常压齐聚反应57-58
- 3.2.6 乙烯高压齐聚反应58
- 3.2.7 分析与表征方法58-59
- 3.3 结果与讨论59-71
- 3.3.1 苯酚对ZrCl_4催化行为的调节作用59-62
- 3.3.2 苯酚修饰的催化体系结构及机理62-63
- 3.3.3 苯酚修饰催化体系的乙烯高压实验结果63-68
- 3.3.4 酚结构对催化活性的影响68-69
- 3.3.5 酚结构对串联反应的影响69-71
- 3.4 本章小结71-72
- 参考文献72-75
- 第四章 类酚试剂对铁系催化剂的调节作用75-95
- 4.1 前言75-76
- 4.2 实验部分76-77
- 4.2.1 实验原料76
- 4.2.2 配体的合成76-77
- 4.2.3 催化剂前体的制备77
- 4.2.4 分析与表征方法77
- 4.3 结果与讨论77-91
- 4.3.1 稠环酚调节剂对催化行为的影响77-85
- 4.3.2 芳香酸对催化行为的影响85-88
- 4.3.3 环己醇对催化行为的影响88-91
- 4.4 本章小结91
- 参考文献91-95
- 第五章 原位水解合成新型助催化剂的研究95-113
- 5.1 前言95-96
- 5.2 实验部分96-97
- 5.2.1 实验原料96-97
- 5.2.2 分析与表征方法97
- 5.3 结果与讨论97-109
- 5.3.1 苯氧基铝氧烷的合成过程97-98
- 5.3.2 苯酚与AlMe_3原位水解产物的活化效果考察98-102
- 5.3.3 对叔丁基苯酚与AlMe_3原位水解产物的活化效果考察102-104
- 5.3.4 对溴酚与AlMe_3原位水解产物的活化效果考察104-106
- 5.3.5 酚类化合物与AlMe_3原位水解产物活化作用机理的初步探讨106-109
- 5.4 本章小结109-110
- 参考文献110-113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113-117
- 6.1 结论113-114
- 6.2 展望114-117
- 附录117-123
- 作者简介12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师奇松,于建香,刘太奇;镍配合物催化乙烯齐聚和聚合的进展[J];高分子通报;2005年06期
2 张国利;张君涛;梁生荣;丁丽芹;;乙烯齐聚制α-烯烃的非均相催化剂[J];应用化工;2007年12期
3 于部伟;王斯晗;张宝军;闫功臣;张婧元;陈谦;赵晶莹;;新型铁系催化剂催化乙烯齐聚的研究[J];化学世界;2009年12期
4 王曦;王涛;杨敏;沈广录;刘宾元;闫卫东;;桥连与非桥连茂锆金属配合物对乙烯齐聚反应的催化作用[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12年03期
5 ;乙烯齐聚制取高纯度n-α-烯烃的探索试验 第一报:高压一步法乙烯齐聚α-烯烃的产率和质量[J];日化情报;1978年01期
6 何仁,蒋景阳,王t@,周科衍;乙烯线性齐聚的研究(Ⅳ)——ⅣB族化合物催化乙烯齐聚中的几个问题[J];分子催化;1988年04期
7 孙淑坤;乙烯齐聚催化剂研究进展[J];辽宁化工;2003年12期
8 李光辉,黄英娟,孔维苓,闫卫东;钴系亚胺基配合物催化乙烯齐聚性能评价[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9 王静;朱博超;董金勇;贾军纪;;乙烯齐聚催化剂研究进展[J];高分子通报;2007年12期
10 刘东兵,宋焕玲,李达刚;镍螯合物催化乙烯齐聚制低碳α-烯烃[J];应用化学;1997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培菊;杨月;刘艳艳;张永平;魏灏;杨晓娟;吴彪;;新型双齿氮镍配合物的合成及其催化乙烯齐聚的研究[A];第十三届全国催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2 杨月;杨培菊;张翠;李刚;龙泽荣;杨晓娟;吴彪;;后过渡金属镍配合物的合成及其催化乙烯齐聚的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青年催化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2007年
3 刘彬彬;徐文清;邹士应;谭振明;王凤江;徐晓宁;;新型后过渡金属催化剂催化乙烯齐聚制备高级线性α-烯烃产品碳数分布调控的探索研究[A];中国化工学会2005年石油化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于部伟;张宝军;陈谦;;新型铁系催化剂催化乙烯齐聚的研究[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9年
5 郭子方;陈伟;糜家铃;王如恩;徐歆;;乙烯齐聚催化剂的制备与研究[A];中国化工学会2003年石油化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6 孙文华;介素云;张树;郝鹏;张民;高榕;;乙烯齐聚及新型铁系催化剂的研究进展[A];中国化工学会2008年石油化工学术年会暨北京化工研究院建院50周年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8年
7 ;二氯·{2-乙氧甲酰基-6-[1-[(2,6-二乙基苯)亚胺基]乙基]吡啶}合钴(Ⅱ)对乙烯齐聚的催化活性[A];中国化学会全国第十三届大环化学暨第五届超分子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选集[C];2006年
8 高海洋;陈言;伍青;;大位阻的苯胺基亚胺镍配合物的合成及催化乙烯齐聚研究[A];200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杨培菊;杨月;张翠;龙泽荣;杨晓娟;吴彪;;镍配合物[N^N]NiCl_2的合成及其催化乙烯齐聚的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青年催化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2007年
10 杨培菊;刘艳艳;黄晓卷;吴彪;姚培洪;朱博超;;[2,9-二苯基-1,10-菲Up啉]NiCl_2合成、晶体结构及催化乙烯齐聚研究[A];第四届全国环境催化与环境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苟爱仙;乙烯齐聚制1—己烯新法获发明专利[N];中国化工报;2009年
2 通讯员 苟爱仙;大庆石化公司研究院三项课题通过验收[N];中国石油报;2006年
3 陈莉薇 刘彬彬;钴系催化剂获国家发明专利[N];中国化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叶健;铁系催化剂活性中心微环境的调控及其在乙烯齐聚中的应用[D];浙江大学;2015年
2 钱明星;过渡金属配合物催化乙烯齐聚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0年
3 张玉良;ⅣB、Ⅷ族金属配合物体系催化乙烯齐聚合成直链低碳α-烯烃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4 王海平;吡啶亚胺类ⅣB、Ⅷ族金属配合物的合成及乙烯齐聚和聚合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5 张宝军;新型乙烯齐聚催化剂及反应性能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7年
6 肖立伟;2-(1H-2-苯并咪唑)-6-亚胺吡啶和2-烷氧基亚胺邻菲Up啉金属配合物的合成及乙烯催化行为[D];兰州大学;2009年
7 朱红军;氮氧多齿配位锆络合物合成及催化乙烯齐聚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磊杰;杂环胺配合物的催化性能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5年
2 胥明亮;胺醇、β-二酮、β-酮亚胺配体及其钛、锆络合物的合成和催化乙烯齐聚性能初步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3 童国红;铁系后过渡催化体系乙烯齐聚工艺的开发[D];浙江大学;2014年
4 李颖;新型乙烯齐聚催化剂的合成及应用探索[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5 刘浩;喹啉类镍金属配合物的合成及其烯烃聚合催化性能研究[D];湘潭大学;2011年
6 秦一超;酚类调节剂对过渡金属乙烯齐聚催化体系的调控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7 姜涛;乙烯齐聚后过渡金属催化剂的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2年
8 曹晨刚;后过渡金属催化剂催化乙烯齐聚合成α—烯烃[D];河北工业大学;2003年
9 余建刚;一类新型的N,N二齿镍配合物的合成及催化乙烯齐聚聚合研究[D];江南大学;2011年
10 黄勇;茚锆络合物催化乙烯齐聚[D];大连理工大学;2000年
本文关键词:酚类调节剂对过渡金属乙烯齐聚催化体系的调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14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zhishichanquanfa/2814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