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法教学理念与方法探究——以区分不同教学对象为路径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吴汉东;科技、经济、法律协调机制中的知识产权法[J];法学研究;2001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军;论大众传播时代的两类文化英雄[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2 闻娱;本雅明技术复制艺术理论述评[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3 冯周卓;后现代文化与管理变革[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4 聂世军;社科学术期刊的传播困境及路径选择[J];编辑之友;2003年05期
5 李明伟;新媒介形态与新尺度——“媒介分析理论”的宏大观照[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6 夏志梅;彭光芒;;网络空间中的“沉默的螺旋”理论的局限性[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7 朱河囡;网络发行之路[J];出版科学;2005年05期
8 王伟明;适应与忧虑——对广告视觉文化的思考[J];当代传播;2003年02期
9 贺善侃;;虚拟主体性:主体性发展的新阶段[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10 金振邦;新媒体视野中的网络文学[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曹书乐;;新闻集团进入中国媒介市场行为研究[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2 李明伟;;“传播技术决定论”辨析[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3 郑志勇;;网络社会群体研究[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栋;网络组织的兴起[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2 陈共德;互联网精神交往形态分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3 闫宏秀;技术进步与价值选择[D];复旦大学;2003年
4 郝凤霞;技术的社会选择[D];复旦大学;2003年
5 张俐蓉;信息技术与学校教育关系的反思与重构[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周海波;现代传媒视野中的中国现代文学[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7 程洁;新数字媒介发展分析[D];复旦大学;2004年
8 张学波;媒体素养教育的课程发展取向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9 李一峰;传媒即体验[D];浙江大学;2006年
10 戴明;信息化进程中建筑设计的历史变迁[D];同济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颖;商业秘密法律保护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2年
2 王本宏;专利权滥用及其反垄断法控制问题研究[D];安徽大学;2003年
3 王朝洁;走向视觉文化时代的大众文化[D];曲阜师范大学;2003年
4 侯昕;计算机软件知识产权法律保护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5 郑茂;打在文明门面上的烙印:广告,人类的乌托邦抑或灾难[D];重庆师范大学;2003年
6 钱矛锐;知识产权权利冲突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3年
7 毛丽芳;读图时代与符号消费[D];浙江师范大学;2003年
8 张帆;我国网络媒体的现状及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9 冉儒学;真人秀电视节目的形态特征及在中国的本土化问题研究[D];清华大学;2003年
10 纪海虹;互联网交互与公共空间[D];清华大学;200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海龙;董倚铭;;知识产权公权化理论的解读和反思[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2 江国华;;宪法的人类学解释[J];法学评论;2007年05期
3 李敏;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基于研究的学习”模式分析[J];教学研究;2005年06期
4 吴汉东;罗马法的“无体物”理论与知识产权制度的学理基础[J];江西社会科学;2005年07期
5 苏一星;中、德、美三国法学教育比较研究[J];教育研究;2004年11期
6 叶美芬;探究微观层面高职人文教育的价值与策略[J];教育与职业;2005年02期
7 陈传夫;论知识产权创新的政府策略[J];科技与法律;2000年01期
8 吴汉东;知识产权的私权与人权属性——以《知识产权协议》与《世界人权公约》为对象[J];法学研究;2003年03期
9 高志明;人文关怀是法律的本有属性[J];理论与改革;2005年01期
10 王尔勃;人文精神的本质——从马克思哲学人类学出发的三重思考[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红军;;从“权利”到“资本”的跨越——评《知识产权资本化研究》一书[J];公民与法(法学版);2010年11期
2 杨宇勃;;论知识产权滥用及其规制[J];学理论;2011年23期
3 何荣华;;知识产权法课程采用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J];学理论;2011年16期
4 魏玲;;知识产权权利客体之争[J];法制与社会;2011年22期
5 李晨;丁心;;基于TRIPS协议的中国知识产权法完善作用[J];编辑之友;2011年07期
6 吴秀云;;医事法学专业知识产权法教学的若干建议[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7 丁宁;;跨学科视阈下的信息资源知识产权制度建设——读《信息资源的知识产权制度研究》[J];中国版权;2010年05期
8 刘璐;;利益平衡—著作权法之精髓[J];湘潮(下半月);2011年05期
9 王智;;平衡私权和公益间的矛盾——试论反垄断法对知识产权滥用的规制[J];商业文化(上半月);2011年09期
10 ;《知识产权法专题判解与学理研究》丛书介绍[J];中国律师;2010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春宇;周正;;知识产权法的经济学分析[A];2005年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5年
2 朱谢群;;信息、知识产权以及对我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若干思考——追忆郑成思老师[A];专利法研究(2006)[C];2007年
3 陈晓宇;院国强;;论TRIPS协定与中国知识产权法的发展与完善[A];WTO法与中国论丛(2009年卷)——《WTO法与中国论坛》暨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朱谢群;郑成思;;信息共享与知识产权专有[A];专利法研究(2003)[C];2003年
5 李玉香;;对现代企业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几点认识[A];专利法研究(2000)[C];2000年
6 厉宁;;论科技法和知识产权法的联系和区别——兼比较美中知识产权和科技立法现状[A];专利法研究(1998)[C];1998年
7 张玉瑞;韩秀成;;有关我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体制的几点思考[A];专利法研究(2006)[C];2007年
8 冯江;;论知识产权滥用的竞争法规制[A];规划·规范·规则——第六届中国律师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6年
9 韩丽茹;张晓涓;;知识产权权利滥用与反垄断法的制定[A];律师事业与和谐社会——第五届中国律师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5年
10 李顺德;;TRIPs与我国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A];中国律师2000年大会论文精选(下卷)[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夏斐 通讯员 魏纪林 申来津;武汉理工大学:创新知识产权法教学有实效[N];光明日报;2009年
2 夏建国;知识产权法典化探析[N];法制日报;2001年
3 郑胜利;知识产权法定主义[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4年
4 本报记者 罗书臻;陈智伦委员建议成立知识产权法院[N];人民法院报;2004年
5 王迎庆;知识产权之法:影人必修之课[N];中国电影报;2006年
6 郑成思;信息、知识产权与中国知识产权战略若干问题(之三)[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7年
7 记者 丁雷;辽宁省法学会知识产权法 研究会在海大成立[N];大连日报;2010年
8 记者 魏小毛;《我国知识产权司法体制改革》报告出炉[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6年
9 陈永辉;2006:知识产权审判稳步推进[N];人民法院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卢建宁 许丹婷;激励创新 服务发展[N];广西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魏玮;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中的利益平衡[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2 臧小丽;传统知识的法律保护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3 谭华霖;知识产权权利冲突论纲[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4 吴民许;无体财产保护的制度变迁和理论演进[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5 梁兴国;知识产权权利冲突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6 张梅;政治学视野中的中国版权保护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7 袁红梅;中药知识产权法律制度本土化与国际化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8 孙祥壮;知识产权法治构造的理论逻辑[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9 何炼红;工业版权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10 叶若思;商业外观权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岭;论知识产权滥用及其反垄断法规制[D];安徽大学;2005年
2 贾鑫鑫;传统知识的知识产权保护[D];华侨大学;2007年
3 罗美连;遗传资源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4 杨皓天;专利联盟的反垄断规制研究[D];清华大学;2007年
5 朱凤飞;论民间文艺的知识产权保护[D];贵州大学;2008年
6 王长飞;知识产权质押担保法律问题研究[D];贵州大学;2008年
7 刘丰;关于我国计算机软件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8 陈敏;反向工程法律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9 刘俊;从知识产权法角度看科技期刊开放存取出版[D];北京大学;2008年
10 宋卫强;我国反垄断视野下知识产权滥用行为之规制[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8237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zhishichanquanfa/28237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