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大学生网络伦理建设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16 05:31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互联网应用在全球的纵深发展,网络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为6.32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46.9%。网民构成中,学生成为最大的群体,占比25.1%,而大学生又是其中的主流力量。对于大学生而言,互联网的应用一方面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另一方面其本身也是一种高效的学习生活方式。然而,近年来随着计算机、互联网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广泛普及,诸多网络伦理道德问题也日益凸显,比如网络沉溺成瘾,利用网络散布虚假信息,网络黑客犯罪,侵犯个人隐私、知识产权等等。这些行为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正常秩序。 我国当前正处于社会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不仅需要现实社会的和谐,也离不开网络虚拟社会的协调发展。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构建和谐网络社会不容忽视的重要力量,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进程。因此,面对当前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愈演愈烈的严峻形势,加强大学生网络伦理建设就显得尤为紧迫。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得第一手资料,继而从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视角出发,对大学生网络伦理问题的现状进行梳理归纳,然后从内外两个方面综合运用文献法、多学科交叉研究法等进行了成因分析,最后结合我国具体国情提出加强道德规范和法律体系建设,优化网络道德环境,加强网络伦理教育,发挥大学生道德主体作用等富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对策与建议。从理论上看,这将有助于进一步探索大学生网络伦理建设规律,深化大学生网络伦理建设研究。从实践上讲,将有助于清楚认识当前大学生网络道德存在的新情况、新问题,并以此为基础,拓展大学生网络伦理建设的途径,防治大学生网络行为失范,促进大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最终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学位单位】:山西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5
【中图分类】:G641
【部分图文】:

动机,情况,角色,社会角色


网络充实了大学生的生活,提升了生活质量,提高了学习效率(见图3.1)。图 3.1 大学生上网动机情况(N=294)(3)促进大学生角色重建和社会化的形成角色(role),又称为社会角色,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乔治·米德(Mead,GeorgeHerbert)于 20 世纪 20 年代首先引入社会心理学领域,是指由社会地位和社会身份决定的,依据社会期望的行为规范、责任和义务所做出的一整套行为模式。对于大学生而言,根据现实发展要求,在实践中实现角色的转换与重建,以适应不同的社会角色需要,对其良好的自我发展有着积极意义。研究证明,当周围环境相对固定与稳定时,改变个体自我概念面临很大困难,当个体努力做出某种变化,只有其同伴愿意接受和确认,新的角色才具有真实性,否则就难以真正实现角色重建。比

失范行为,大学生,情况


上发表或转载一些未经证实或虚假的消息言论”时,有高达 63.61%的大学生有时会这样做(见表 3.1)。第二,网络语言不文明,少数大学生存在网络恶意攻击、肆意宣泄现象网络社会中,个人身份是隐匿、虚拟的,现实生活中的姓名、性别、身份位等都可以主观的隐藏起来,人成为一种数字化、符号化的个体。各种现实因素也随之弱化,这种情形下,一些大学生放松了自我道德修养,在网络交随意使用不文明语言,使网络空间弥漫着暴戾之气。在“您是否有过网络语文明行为”的调查中,17.69%的大学生表示经常,58.16%的大学生选择偶尔有 5.44%的大学生表示从未有过。当被问道“您是否有过利用网络(发帖子)攻击他人的经历”时,29.59%的大学生表示有过这种经历。另外,当生活中不公平待遇或有不满情绪时,74.15%的大学生会选择通过网络平台(发微博信、QQ 等)宣泄(见图 3.2)。

照片,侵权行为,情况,罪恶


图 3.3 大学生网络侵权行为情况(N=294)四,浏览色情网站等不良信息着 P2P 等互联网新技术的应用,多种形式的色情活动也在网上呈现蔓如有的专家指出“如果说计算机犯罪的首要新闻是电脑芯片及核心部那么利用计算机技术发展传播的计算机色情也是一个具有趣味性的新花边报道中的性热潮到令人可笑的女人照片 CD-ROM(只读光盘)的流发行淫秽、非法并完全没道德的万维网主页而被起诉和关监的儿童流色情包括了广泛的罪恶和罪恶之人[1]”。网络色情一方面冲击了两性交自爱的道德观念,容易诱发婚前性行为、一夜情等有悖于传统伦理的面,它污染了社会道德坏境,破坏了家庭婚姻稳定,是对社会主义性践踏和挑衅,对正处于性意识和性心理不稳定时期的大学生极易产生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建平;程思;林莉;;大学毕业生角色转换及其实现[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2 陆俊,严耕;国外网络伦理问题研究综述[J];国外社会科学;1997年02期

3 刘丽平;;西方国家经验对我国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借鉴[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年08期

4 叶通贤;周鸿;;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行为及其对策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年02期

5 赵炳美;大学生网络道德的失范与建设[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1期

6 丁佳佳;张美君;;探析当前中国消费领域中消费异化的存在及其概念[J];经济研究导刊;2007年01期

7 王元昌;;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防治对策初探[J];经济研究导刊;2012年01期

8 王正平;;美国计算机伦理学研究与计算机职业伦理规范建设[J];江西社会科学;2008年12期

9 陈彬;陈冬林;陈钦华;;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原因和教育对策[J];考试周刊;2010年15期

10 吕晓峰;;大学生网络道德秩序失范与重构[J];林区教学;2012年08期



本文编号:28428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zhishichanquanfa/28428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dc5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