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构创新能力与企业全球价值链地位提升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18 06:40
全球价值链升级的根本目的是提升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国际分工地位,关键是通过技术能力的提升和创新驱动来突破我国产业的低端锁定,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及高端化发展。全球价值链升级的关键是对产业核心技术或关键技术的突破;对全球技术标准制定的话语权是提升全球价值链地位的核心标志,不掌握核心技术和标准规则,产业越大越容易成为被宰的“羔羊”;技术制高点只是冰山一角,其下面的创新生态系统才是攀登全球价值链高端的不竭动力。本文在剖析产业发展不同阶段创新链和价值链互动规律的基础上,对架构创新能力与全球价值链地位提升的内在机理进行理论分析(研究一),探究企业架构创新能力的成长机制与构成要素(研究二),根据主导设计路线是否确立把产业划分为两种类型,研究三以汽车产业为例,探讨主导技术路线确定的成熟产业中企业架构创新能力提升及其对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作用机制进行探索性案例研究和实证分析。研究四则探讨主导技术路线尚未确定的新兴产业中的企业架构创新能力成长、全球价值网络扩展与攀登全球价值链制高点的微观机理。研究五总结前面研究架构创新能力演进的一般规律,围绕企业架构创新能力演进的路径,设计架构创新能力提升导向的产业环境培育和创新政策体系。论文从对中国产业发展低端锁定问题的阐述与分析入手,在对理论文献进行回顾的基础上,寻找课题研究的理论缺口,基于架构创新能力的提升,深入探究本土市场、企业架构创新能力的动态演进、网络空间扩展与攀登全球产业技术制高点的内在微观机理。在产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创新主体和企业发挥的作用是不同的,创新链、产业链和价值链具有不同的特征,具有不同的内在要求。论文在剖析产业发展不同阶段创新链和价值链互动规律的基础上,探索架构创新、架构创新能力和全球价值链地位提升的内在机制。架构创新引发产业价值链重构。通过架构创新,创新者可以打破原来产业标准的桎梏,着眼于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引进新技术变量,以系统设计师的身份重新设计关键模块与通用模块、专用模块之间的界面和标准。基于产业的关键模块创新,建立支撑整个产业发展的新产品平台,进而形成新的技术轨道、新的产业架构,掌握新的产业标准,从而提升全球价值链地位。科学度量架构创新能力是研究企业架构创新能力推动全球价值链地位提升的基础性工作。鉴于现有文献相对比较欠缺,论文甄选了振华重工这一典型案例进行了深入的探索性分析,试图来探究企业架构创新能力的形成机制,从中提炼出架构创新能力的构成要素。通过案例研究发现企业的架构创新能力主要由市场感知能力、新技术感知能力、探索与利用的双元性能力、产品架构设计能力、网络规划与构建能力、网络治理能力构成。企业的架构创新能力具有累积性、层次性的特征。在此基础上开发了测度企业架构创新能力的量表,并以72家汽车产业上市公司为例运用时序全局的主成分分析法对企业的架构创新能力进行了定量评估。论文选取汽车产业作为研究对象,在对72家汽车产业上市公司全球价值链地位进行测度的基础上,提出了架构创新能力对全球价值链地位提升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效应,架构创新能力的累积性对全球价值链地位提升具有一定的滞后效应,越高级的架构创新能力越有利于全球价值链地位的提升三个假设。运用“能力——时间——空间”三维立体式分析框架对比亚迪的架构创新历程和能力提升进行了分析,最后总结归纳梳理了成熟产业“利基市场——架构创新——新产业标准”的攀登机制。围绕主导设计的技术标准竞赛是全球战略性新兴产业萌芽与形成阶段竞争的焦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能否成为领先市场以及市场的成熟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其核心技术及其产业标准能否成为被世界广泛采纳的全球主导设计。领先市场形成的实质是通过架构创新建立了技术创新与市场需求之间的正反馈机制。在把新兴产业全球价值网络的形成逻辑和发展历程划分为初创、快速发展、完善和成熟三个阶段的基础上,论文总结提出了新兴产业“领先市场——架构创新——产业标准”的攀登机制。在产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创新主体和企业发挥的作用是不同的,创新链、产业链和价值链具有不同的特征,具有不同的内在要求。论文在剖析产业发展不同阶段创新链与价值链互动的内在要求的基础上,在借鉴国内外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供给面、需求面、环境面政策经验,着眼于企业架构创新能力提升,从产业发展的不同阶段提出了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抢占产业技术制高点的政策建议。
【学位单位】:上海社会科学院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F273.1
【部分图文】:
面研宂架构创新能力演进的一般规律,围绕架构创新能力演进的路径,设计架构??创新能力提升导向的产业环境培育和创新政策体系。??本文研究的技术路线见图1-1。??1.2.2研宄方法??本文研宂的核心是架构创新能力成长演化对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攀登全??球产业技术制高点的影响机制,核心内容主要分为五个方面进行研究。由于各个??子研宄关注的焦点不同,因此所选择的研宄方法也各有侧重(见图1-1)。遵循??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证研宄与理论推导相结合、动态分析与静态分析相结合的??原则。本文主要釆用文献研宄、案例分析、统计分析、计量经济学等多种研宄方??法,利用演绎和归纳提炼产业发展不同阶段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髙端,v:攀登全球技??术制高点的内在要求与战略重点,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根据各子研宄核??心主题的不同,本文选择了不同的研宄方法。除了文献梳理、归纳演绎等理论研??宄之外
空间”三维立体式分析框架。??为了深入分析企业架构创新能力构成的六个维度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演进??机制,本文构建了由要素维、时间维和空间维构成的立体式分析框架(见图1-2),??并通过探索性案例来研宄架构创新能力成长的规律及其对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攀登产业技术制高点的影响机制。??能力维:主要研宄企业在己经拥有的现有能力及改进能力(利用式创新)和??获取外部知识、技术及吸收能力(探索式创新)的基础上,分析和探讨企业市场??感知能力、新技术感知能力、探索与利用的双元性能力、产品架构设计能力、网??络规划与构建能力、网络治理能力特征以及它们之间静态的相互协同关系。??时间维:主要研宄企业架构创新能力的六个维度随时间推移而展现的成长规??律以及它们之间动态的相互协同规律。Loasby?(2001)指出时间因素在系统演化??过程中成为不可忽视的因素,企业架构创新能力的成长具有一定的路径依赖和历??史沿袭,架构创新能力的演化方向受到上一期演化轨迹的影响。??空间维:主要研究企业的架构创新能力是如何在空间上决定企业的业务边界??和社会分工,是如何进行企业价值链重组、生态网络整合和市场拓展的。技术是??影响环境变化的关键力量,环境中影响企业资源获取能力的关键要素是技术的变??革(Tushman?and?Smith,?2002)。架构创新正是从改变组件和零部件连接方式的??技术创新着手
根据Abernathy?and?Utterback?(1975,?1978)的研究,本文依据新兴技术??的渗透程度和产业在经济系统中的主导性,把产业发展划分为孕育、形成、快速??发展和成熟四个阶段(见图3-1)。由于成熟阶段属于成熟产业,本文重点研宄??孕育、形成和快速发展三个阶段。??27??
本文编号:2845950
【学位单位】:上海社会科学院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F273.1
【部分图文】:
面研宂架构创新能力演进的一般规律,围绕架构创新能力演进的路径,设计架构??创新能力提升导向的产业环境培育和创新政策体系。??本文研究的技术路线见图1-1。??1.2.2研宄方法??本文研宂的核心是架构创新能力成长演化对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攀登全??球产业技术制高点的影响机制,核心内容主要分为五个方面进行研究。由于各个??子研宄关注的焦点不同,因此所选择的研宄方法也各有侧重(见图1-1)。遵循??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证研宄与理论推导相结合、动态分析与静态分析相结合的??原则。本文主要釆用文献研宄、案例分析、统计分析、计量经济学等多种研宄方??法,利用演绎和归纳提炼产业发展不同阶段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髙端,v:攀登全球技??术制高点的内在要求与战略重点,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根据各子研宄核??心主题的不同,本文选择了不同的研宄方法。除了文献梳理、归纳演绎等理论研??宄之外
空间”三维立体式分析框架。??为了深入分析企业架构创新能力构成的六个维度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演进??机制,本文构建了由要素维、时间维和空间维构成的立体式分析框架(见图1-2),??并通过探索性案例来研宄架构创新能力成长的规律及其对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攀登产业技术制高点的影响机制。??能力维:主要研宄企业在己经拥有的现有能力及改进能力(利用式创新)和??获取外部知识、技术及吸收能力(探索式创新)的基础上,分析和探讨企业市场??感知能力、新技术感知能力、探索与利用的双元性能力、产品架构设计能力、网??络规划与构建能力、网络治理能力特征以及它们之间静态的相互协同关系。??时间维:主要研宄企业架构创新能力的六个维度随时间推移而展现的成长规??律以及它们之间动态的相互协同规律。Loasby?(2001)指出时间因素在系统演化??过程中成为不可忽视的因素,企业架构创新能力的成长具有一定的路径依赖和历??史沿袭,架构创新能力的演化方向受到上一期演化轨迹的影响。??空间维:主要研究企业的架构创新能力是如何在空间上决定企业的业务边界??和社会分工,是如何进行企业价值链重组、生态网络整合和市场拓展的。技术是??影响环境变化的关键力量,环境中影响企业资源获取能力的关键要素是技术的变??革(Tushman?and?Smith,?2002)。架构创新正是从改变组件和零部件连接方式的??技术创新着手
根据Abernathy?and?Utterback?(1975,?1978)的研究,本文依据新兴技术??的渗透程度和产业在经济系统中的主导性,把产业发展划分为孕育、形成、快速??发展和成熟四个阶段(见图3-1)。由于成熟阶段属于成熟产业,本文重点研宄??孕育、形成和快速发展三个阶段。??27??
本文编号:28459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zhishichanquanfa/28459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