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PO争议解决机制的新发展

发布时间:2021-12-18 09:44
  WIPO仲裁与调解中心是唯一一个专门解决知识产权争议的国际性组织,主要为当事人提供非诉讼争议解决方式。为了更好的解决私人之间的国际知识产权争议,中心建立了由多个国家的知识产权和法律专家组成的专家库,并提供《WIPO仲裁规则》、《WIPO加速仲裁规则》和《WIPO调解规则》供当事人选用。2014年和2016年WIPO仲裁与调解中心分别对这些规则作出了大幅度的修改。WIPO调解规则的特点是全面细致的保密义务和调解员的争议解决建议权。新调解规则的修改内容主要是对任命调解员的程序作出细化,对调解费用的收取做了一定的修改。WIPO仲裁规则与WIPO加速仲裁规则的特点是保密性和技术性。新仲裁规则和新加速仲裁规则的修改内容主要是将预备会议强化为必要程序,新增共同仲裁、合并审理和紧急救济措施,修改了任命过程和临时措施的规定,细化仲裁庭指定专家的时间和听证会上质证的范围。WIPO加速仲裁与WIPO仲裁相比速度更快、效率更高。在实践方面,WIPO争议解决机制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WIPO争议解决机制具有高度的专业性、真正的国际性和中立性、成本低廉等特点,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专门化的争议解决体系的可行之处。... 

【文章来源】:西北政法大学陕西省

【文章页数】:6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一、WIPO知识产权争议解决机制的产生及主要内容
    (一)WIPO争议解决机制的产生背景
    (二) WIPO争议解决机制的主要方式
    (三)WIPO仲裁与调解中心的受案范围
二、WIPO调解规则及其新发展
    (一)WIPO调解规则的特点
        1.赋予了调解员争议解决建议权
        2.全面细化的规定了调解中的保密义务
    (二)新旧《WIPO调解规则》的对比
三、WIPO仲裁规则及加速仲裁规则的新发展
    (一)WIPO(加速)仲裁规则的特点
    (二)新旧《WIPO(加速)仲裁规则》的对比
    (三)WIPO仲裁规则与WIPO加速仲裁规则的主要差异
四、WIPO争议解决机制的实证考察
    (一)WIPO仲裁与调解中心典型调解案件述评
    (二)WIPO仲裁与调解中心典型仲裁案件述评
    (三)以某专利权调解案件为例详述WIPO仲裁与调解中心解纷过程
五、WIPO争议解决机制的优势及发展前景
    (一)WIPO争议解决机制的优势
        1.中立性
        2.专业性
        3.高效率
        4.保密性
        5.低成本
    (二)WIPO争议解决机制的发展前景
六、WIPO争议解决机制对我国的影响与借鉴
    (一)中国涉外知识产权争议解决的现状
        1.法院审理为主
        2.仲裁和调解方式为辅
        3.我国对WIPO仲裁裁决的承认与执行
    (二)现有机制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三)WIPO争议解决机制对我国的借鉴
        1.在《仲裁法》中明确规定和拓宽知识产权可仲裁事项的范围
        2.在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下设专门的知识产权仲裁与调解中心
        3.在《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规则》中加强对保密性原则的重视,引入预备会议制度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两岸知识产权争端解决机制评析与展望[J]. 曾丽凌.  海峡法学. 2014(04)
[2]多边贸易体制内知识产权争端解决机制研究[J]. 史晓曦.  国际经济合作. 2014(07)
[3]完善知识产权制度 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J]. 马蓉蓉,周凤婷.  探求. 2014(01)
[4]中国知识产权争议解决年度观察(2013)[J]. 谢冠斌,陈增新,张昀.  北京仲裁. 2013(01)
[5]浅议我国知识产权基本理论体系的战略构建[J]. 吴树山,李焕焕.  知识产权. 2012(01)
[6]国际法治的中国立场[J]. 何志鹏.  武大国际法评论. 2011(02)
[7]知识产权国际保护制度:困境分析与正当性价值之追问[J]. 杨健.  学术交流. 2011(12)
[8]经济全球化与西方制度危机[J]. 丁一凡.  国外理论动态. 2011(12)
[9]知识产权国际保护法律适用规则的新发展——以《ALI原则》与《罗马条例Ⅱ》为视角[J]. 李沣桦,姜漪欣.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1(10)
[10]从权力导向到规则导向:中美知识产权争端解决机制的演进[J]. 沈鑫.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4)



本文编号:35421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zhishichanquanfa/35421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217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