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专利信息分析的广州市中药产业创新发展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专利信息分析的广州市中药产业创新发展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中药专利 中药产业 技术主题 SWOT 广州市
【摘要】:目的:专利文献包含了大量其他文献所没有的产业技术信息,能客观反映当前产业的内部技术构成和发展情况;而产业态势(SWOT)分析方法能够帮助我们迅速掌握产业技术的发展态势,识别产业的内部发展优劣势、外部发展机会和威胁。本研究将综合运用产业SWOT分析方法和专利分析方法对广州市中药产业进行研究,以期将产业的内部技术发展与外部发展环境相结合,为广州市中药产业发展制定合适、全面、系统的发展对策。方法:1.文献研究法。广泛查阅文献资料,了解中药专利信息分析领域的方法论、研究成果及其应用现状,理解中药专利技术分类方法、国际专利分类表(IPC分类)的分类号构成、含义及应用,为后续专利研究奠定理论基础。2.态势分析法(SWOT分析)。研究广东省近年来的中药产业环境(政策动向、发展机遇、发展威胁、竞争优劣势等),为广州市中药产业的发展定位提供指引方向。3.专家咨询法。咨询广东省中医药技术工程研究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的有关专家,就中药专利数据库的构建、统计方法选取、产业发展策略研究及论文写作遇到的相关问题进行定期请教,共同探讨。4.统计分析法。选用SPSS Statistics 19.0和Exce12010为数据统计软件,综合运用时间序列法、统计频次排序法、统计检验法、聚类分析法等,对专利的申请、授权、法律状态、申请人情况、技术主题分布(包括专利保护对象、中药专利用途、中药药味数分类、装备分类、技术与方法分类、药效组分分类、IPC分类)等信息进行分析,挖掘广州市中药专利发展情况及技术布局的相关信息。结果:综合分析后,得到以下结果:1.SWOT分析结果:广东省中药产业发展具有政策优势、中成药企业自身成熟优势、对外交流优势、群众基础优势,具有专利保护意识薄弱、专利侵权情况严重、整体创新能力差、产业发展后劲不足等劣势,具有新专利法保护、新医改、中医药强省打造、第一个中国医学诺贝尔奖激励等机遇,同时受到中药保护制度立法缺陷、外企专利战略及国内其他省市竞争的威胁。2.广州市中药专利基本分析结果:(1)2006-2014年间广州市中药专利申请数量总体呈现逐年增长趋势,短暂回落、缓慢低速增长、快速增长等三个阶段;专利发展态势与国家在中医药领域的政策活动息息相关:(2)广州市中药专利质量水平整体偏低;(3)广州市中药专利申请人格局不合理;(4)广州市中药专利维护情况不容乐观。3.广州市中药专利文本分析结果:(1)专利保护对象以中药产品专利和中药技术与方法专利为主体;(2)广州市中药产品研发渠道极大拓宽;(3)个人专利申请数量与质量不成正比;(4)广州市中药种植领域的专利创新活力不够;(5)广州市中药专利新剂型创新不足:(6)广州市中药领域基础研究薄弱;(7)广州市中药药品研发任重道远。结论:广州市中药产业创新发展策略:1.加强政府的主导作用,营造良好产业创新环境;2.加强基础研究力度,壮大产业创新研发实力;3.研发现代化中药,满足产业市场需求;4.培育中药特色产品,拓宽中药服务渠道;5.重视中药种植养殖,深化产业创新内涵;6.创新产业研发主体,完善产业创新体系;7.加强知识产权意识,保护产业创新成果。
【关键词】:中药专利 中药产业 技术主题 SWOT 广州市
【学位授予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288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1
- 第一章 绪论11-14
- 1.1 研究背景与目的意义11-12
- 1.2 研究思路12
- 1.3 研究方法12-13
- 1.3.1 文献研究法12
- 1.3.2 态势分析法(SWOT分析)12-13
- 1.3.3 专家咨询法13
- 1.3.4 统计分析法13
- 1.4 技术线路图13-14
- 第二章 相关文献综述14-17
- 2.1 中药专利的概念界定14
- 2.2 专利分析的可研究对象14
- 2.3 国外中药专利研究现状14-15
- 2.4 国内中药专利研究现状15-16
- 2.5 国内外研究评述16-17
- 第三章 广东省中药产业现状SWOT分析17-23
- 3.1 广东省中药产业发展的优势18-19
- 3.1.1 中医药政策环境利好18
- 3.1.2 中成药企业自身条件成熟18-19
- 3.1.3 中医药对外交流频繁19
- 3.1.4 中医药群众基础坚实19
- 3.2 广东省中药产业发展的劣势19-21
- 3.2.1 专利保护意识有待提高和专利相关知识匮乏19-20
- 3.2.2 专利侵权情况严重和申请质量普遍偏低20
- 3.2.3 产业整体创新能力差和发展后劲不足20-21
- 3.3 广东省中药产业发展的机遇21-22
- 3.3.1 新专利法提升中医药保护台阶21
- 3.3.2 新医改推动中医药进一步发展21
- 3.3.3 知识产权强省带来中医药新机遇21
- 3.3.4 中国第一个诺贝尔医学奖增强中医药发展信心21-22
- 3.4 广东省中药产业发展的威胁22-23
- 3.4.1 我国中药专利保护制度的立法缺陷22
- 3.4.2 外企的中药专利战略威胁本土专利发展22
- 3.4.3 本省与国内其他省市的中药竞争日益激烈22-23
- 第四章 广州市中药专利的基本状况23-33
- 4.1 数据来源与数据库构建23
- 4.2 分析工具及研究方法23
- 4.3 结果分析与讨论23-31
- 4.3.1 广州市中药专利数量总体发展态势23-25
- 4.3.2 广州市中药专利的三大专利类型构成25
- 4.3.3 广州市中药专利法律状态分析25-29
- 4.3.4 广州市中药专利申请人类别29-31
- 4.4 讨论小结31-33
- 4.4.1 广州市中药专利申请动态与扶持政策息息相关31
- 4.4.2 广州市中药专利质量水平整体偏低31-32
- 4.4.3 广州市中药专利申请人格局不合理32
- 4.4.4 广州市中药专利申请人专利维护情况不容乐观32-33
- 第五章 基于专利信息分析的广州市中药产业技术发展状况33-52
- 5.1 研究内容33
- 5.2 分析工具及研究方法33
- 5.3 专利分类依据及类别33-34
- 5.4 结果分析与讨论34-50
- 5.4.1 广州市中药专利保护对象分类分析34-36
- 5.4.2 广州市中药专利用途分类分析36-38
- 5.4.3 广州市中药药效组分分类分析38-40
- 5.4.4 广州市中药专利技术与方法分类分析40-41
- 5.4.5 广州市中药专利装备分类分析41-43
- 5.4.6 广州市中药专利治疗活性分类分析43-46
- 5.4.7 广州市中药专利IPC分类分析46-50
- 5.5 讨论小结50-52
- 5.5.1 广州市中药产品研发渠道极大拓宽50
- 5.5.2 个人专利申请数量与质量不成正比50
- 5.5.3 广州市中药种植领域的专利创新活力不够50-51
- 5.5.4 广州市中药专利新剂型创新不足51
- 5.5.5 广州市中药领域基础研究薄弱51
- 5.5.6 广州市中药药品研发任重道远51-52
- 第六章 广州市中药产业创新发展对策52-58
- 6.1 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营造良好产业创新环境52-53
- 6.1.1 立足本市,制定广州市中药产业发展战略52
- 6.1.2 规范市场,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52
- 6.1.3 借鉴国外经验,加强专利的国内市场保护52-53
- 6.2 加强基础研究力度,壮大产业创新研发实力53
- 6.2.1 筹建重点技术研究平台,提高中药提取和质量控制水平53
- 6.2.2 采用高新技术改造,促进传统中药产业升级53
- 6.3 研发现代化中药,满足产业市场需求53-54
- 6.3.1 加强中药的剂型改造,实现传统中药二次创新53-54
- 6.3.2 关注重大疾病研究,为人类健康服务54
- 6.4 培育中药特色产品,拓宽中药服务渠道54-55
- 6.4.1 大力扶持中药保健食品的开发,培育新兴产业54-55
- 6.4.2 大力扶持中药化妆品的研究开发,促进化妆品行业发展55
- 6.4.3 大力扶持中药材的综合开发,提高中药材资源综合利用效益55
- 6.5 重视中药种植养殖,深化产业创新内涵55-56
- 6.6 创新产业研发主体,完善产业创新体系56
- 6.6.1 组建产学研联合攻关平台,实现新技术突破56
- 6.6.2 建设成果转让平台,实现市场效益最大化56
- 6.7 加强知识产权意识,保护产业创新成果56-58
- 6.7.1 加强知识产权教育和培训,提高成果保护意识56-57
- 6.7.2 行业协会有益补充,协助新药研发与产权保护57
- 6.7.3 知识产权局提高专利审查效率,增强中药专利产业化效益57-58
- 结语58-59
- 参考文献59-62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62-64
- 致谢64-65
- 附件6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睿明,姜巍;应重视抗菌中药复方的研究[J];医学与哲学;2000年10期
2 王洪飞;让文化魂宝焕发熠彩——“中药复方再优化”研究的思考[J];首都医药;2001年06期
3 刘亚明,牛欣;关于中药复方产业化发展探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2年04期
4 肖河;;中药复方物质基础浅析[J];海峡药学;2006年03期
5 李秦川;潘勤;;中药复方在欧盟注册的对策探析[J];现代药物与临床;2012年04期
6 荆鲁;王停;周刚;;中药复方优化研究的现状与思考[J];中国新药杂志;2013年09期
7 洪永福;谈对中药复方的研究[J];陕西中医;1981年03期
8 张建国;试论用中药方剂理论指导中药复方药理研究[J];中药药理与临床;1985年00期
9 邵以德;中药复方的药理研究[J];中成药研究;1985年02期
10 李松龄;略谈中药复方的特色[J];重庆医药;198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静;刘培勋;;中药复方有效部位(群)研究之思考[A];中医药现代化与科技创新高层论坛暨第二届金陵名医论坛论文集[C];2007年
2 薛燕;;以现代科学阐明中药复方作用机理的霰弹理论及其重要意义[A];'97中医药博士论坛:中医药现代研究与未来发展[C];1997年
3 欧丽娜;张建军;王景霞;李伟;高学敏;;中药复方优化实验设计的研究进展[A];第二届临床中药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赵立春;薛燕;;中药复方化学研究之霰弹靶点理论[A];第二届临床中药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石任兵;刘斌;石钺;陆蕴如;;中药复方化学与创新药物研究[A];中医药优秀论文选(上)[C];2009年
6 程静;;中药复方的研究[A];2010年江苏省药学大会暨第十届江苏省药师周大会论文集[C];2010年
7 范为宇;;中药复方名词英译标准化的探讨[A];中国中医药信息研究会第二届理事大会暨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8 张永祥;;中药复方新药研制的思路与方法[A];中国科协第二十三届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论文集[C];2008年
9 陈冠林;周福生;许仕杰;游章才;黄海阳;汤金波;;中药复方功效的研究思路及探讨方法[A];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二十三次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11年
10 梁国刚;;中药复方化学研究方法的探讨[A];1999中药研究论文集[C];200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丁洋;中药复方有效成分可快速明确[N];中国中医药报;2013年
2 实习生 严锋林;传统中药到底怎样发展成现代中药?(三)[N];科技日报;2006年
3 通化振国集团 杨春旭;关于加快实现中药现代化的思考[N];通化日报;2008年
4 今辰药业市场总监 杨昌顺;中药突破西医心智核心法则[N];医药经济报;2010年
5 言实;中药须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下)[N];中国医药报;2001年
6 本报记者 胡芳;传统中药复方研发畅想中药全球化[N];中国医药报;2012年
7 本报记者 徐晓峰 李己平 许凌;确立新理念 发展大中药[N];经济日报;2002年
8 嘉宾;我国中药产业面临发展机遇[N];民营经济报;2008年
9 本报记者 孙晨;中药现代化的“呐喊”[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1年
10 胡永忠;中药现代化:四大困惑何解?[N];医药经济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加谋;运动结合中药复方对去势骨质疏松模型大鼠的实验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5年
2 庞立健;基于肺络理论中药复方干预IPF TGF-β_1/Smads信号传导通路及TH1/TH2失衡机制研究[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5年
3 胡美纯;中药单体与中药复方抑制前列腺癌生长与转移的功能与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
4 沈家平;中药复方提取液对牙周可疑致病菌和人牙周膜细胞作用的临床和实验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7年
5 周明眉;中药复方复杂体系的探索[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2年
6 蒋捍东;中药复方肺康灵对肺间质纤维化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7 张斌;清活Ⅰ号中药复方保护血管内皮细胞高糖损伤的抗氧化应激分子机制及冠心病患者氧化应激水平测定[D];复旦大学;2006年
8 程新锐;中药复方脑得生的有效成分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6年
9 刘倩;不同给药途径的含苦参中药复方的化学和代谢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10 贺福元;中药复方药物动力学数学模型的建立及对补阳还五汤的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汝锦龙;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的构建和应用[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2 张学沛;抗感染中药复方NZ的药学研究[D];广东药学院;2015年
3 魏金曼;中药产业国际竞争力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宁波大学;2015年
4 杨晓;我国传统跌打损伤中药复方6种元素含量研究[D];山西大学;2014年
5 周冠宇;奶牛乳房炎中药复方灌注液有效成分测定方法的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4年
6 李燕娜;体外ABC转运体方法的验证及其在中药相互作用研究中的应用[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7 徐佳;富碘中药复方对碘缺乏NOD.H-2~(h4)小鼠心肾D2及D3mRNA表达的影响[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5年
8 李允;中药复方对人眼球后Th1/Th2细胞因子失衡的影响[D];河南中医学院;2015年
9 王婵;自拟中药复方对小鼠大肠杆菌感染的预防作用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5年
10 马倩;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中医证素和中药分布规律临床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5237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zhishichanquanfa/5237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