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储能技术创新及风险管理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06 21:11

  本文关键词:新能源汽车储能技术创新及风险管理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新能源汽车 储能 创新 风险管理


【摘要】:环境问题的日益加重,要求新能源汽车储能技术更好、更快的发展。新能源汽车储能技术,对于创新性有很高的要求,但是创新同时也就意味着风险。本论文对新能源汽车中,所应用的储能技术创新及风险管理进行研究。论文系统地从研究背景、文献调研、新能源汽车储能技术创新内涵、新能源汽车储能技术创新风险的特征分析和识别等多方面进行分析,对实际情况利用模糊分析法对新能源汽车储能技术创新风险进行了评估,并提出了对应的风险控制措施。论文经过系统的研究和分析,得到了以下针对性的结果,对本行业会有一定的借鉴意义。1)采用风险管理,对于目前的新能源汽车储能技术创新来说是一个比较好的措施和手段,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2)通过分析储能技术创新内涵,阐述了产业技术的起源阶段、低谷阶段,产业的首次爆发性发展以及未来的不可预见性,说明了新能源储能汽车储能技术的创新及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未来仍然充满了变数和不确定性。3)对新能源汽车储能技术创新而言,财务风险、能力风险、政策风险、市场风险是基础技术创新风险主要来源,产业风险则是基础创新风险的延续。4)通过文献调研,分析了新能源汽车储能技术创新的发展情况和关注度,得到锂电池技术是目前新能源汽车绝对核心技术的结论。但也说明仍然存在着未来的潜在产业竞争,要防止产业替代风险。5)通过产业问卷调研,利用模糊分析法得出目前新能源汽车产业整体属于一般风险和较高风险之间,说明行业持乐观态势。6)提出了财务风险因素中的融资风险控制和防止资金链断裂的措施。提出了政策风险因素中预防和控制环保风险、安全风险、区域政策风险、突发因素风险以及宏观政策风险的措施。提出了能力风险因素中如何去应对开发能力不足、产业化失败、应用效果低于预期以及知识产权壁垒的措施。提出了市场风险因素中的产品定位风险、产品质量风险、产品价格风险、产品销售风险以及同类产品替代风险的控制措施。提出了产业风险因素中的产业替代风险、产业定位风险以及产业技术瓶颈风险的控制措施。7)研究提出,产业技术瓶颈是新能源汽车储能技术创新风险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需要重点进行防范。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 储能 创新 风险管理
【学位授予单位】:东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273.1;F426.471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第一章绪论11-17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11-14
  • 1.1.1 研究背景11-13
  • 1.1.2 研究意义13-14
  • 1.2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14-15
  • 1.2.1 研究方法14
  • 1.2.2 研究思路14-15
  • 1.3 本文框架结构与创新之处15-17
  • 1.3.1 本文框架结构15
  • 1.3.2 本文创新之处15-17
  • 第二章 文献综述17-26
  • 2.1 国外研究动态综述17-21
  • 2.1.1 国外对于风险及风险管理的定义17
  • 2.1.2 国外风险管理理论的发展情况17-19
  • 2.1.3 风险管理的分析模型发展19-21
  • 2.2 国内研究动态综述21-23
  • 2.3 文献述评23-26
  • 第三章 新能源汽车储能技术创新内涵26-39
  • 3.1 创新的基本概念和本质26-27
  • 3.2 新能源汽车储能技术创新构想和历程27-32
  • 3.2.1 新能源汽车储能技术创新构想27-31
  • 3.2.2 新能源汽车储能技术创新历程31-32
  • 3.3 新能源汽车储能技术创新现状分析32-35
  • 3.3.1 纯电动汽车发展32-33
  • 3.3.2 混合动力汽车发展33-34
  • 3.3.3 燃料电池汽车发展34
  • 3.3.4 国内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34-35
  • 3.4 新能源汽车储能技术创新所面对的商业化竞争35-37
  • 3.4.1 技术进步方面的竞争36
  • 3.4.2 全球石油价格持续下跌所带来的强势压力36-37
  • 3.4.3 财政补贴所带来的负面效应37
  • 3.5 小结37-39
  • 第四章 新能源汽车储能技术创新风险特征分析与识别39-53
  • 4.1 技术创新风险特征与识别的定义39-40
  • 4.2 新能源汽车储能技术创新风险特征分析40-45
  • 4.2.1 技术的起源阶段40-41
  • 4.2.2 技术的低谷阶段41-44
  • (一) 汽车的安全性问题频发41
  • (二) 众多的技术路线让用户无从选择41-43
  • (三) 高昂的造价让人们难于承受43
  • (四) 锂电池本身的技术缺陷得到了充分的暴露43-44
  • 4.2.3 首次爆发性发展44-45
  • 4.2.4 未来的不可预见性45
  • 4.3 新能源汽车储能技术创新的风险因素识别45-51
  • 4.3.1 基础技术创新风险因素识别45-49
  • 4.3.2 创新产业风险因素识别49-51
  • 4.4 小结51-53
  • 第五章 新能源汽车储能技术创新的风险评估53-59
  • 5.1 风险评估的含义和目的53-54
  • 5.2 基于创新技术的风险评估模型54-55
  • 5.3 新能源汽车储能技术创新的风险评估与分析55-56
  • 5.3.1 新能源汽车储能技术创新风险指标体系55-56
  • 5.3.2 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基本构建过程56
  • 5.4 新能源汽车储能技术创新的风险评估模型应用实例分析56-58
  • 5.5 小结58-59
  • 第六章 新能源汽车储能技术创新风险控制措施59-72
  • 6.1 新能源汽车储能技术创新风险控制措施的界定59
  • 6.2 典型的风险预警模型59-61
  • 6.3 新能源汽车储能技术创新风险因素的风险控制措施61-70
  • 6.3.1 基础技术创新风险控制措施61-68
  • 6.3.2 创新产业风险因素的风险控制措施68-70
  • 6.4 小结70-72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72-76
  • 7.1 论文总结及创新点72-74
  • 7.1.1 论文总结72-74
  • 7.1.2 论文的创新点74
  • 7.2 研究展望74-76
  • 致谢76-77
  • 参考文献77-7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宇轩;李海楠;;新能源汽车 消费者买账吗[J];China Auto;2009年05期

2 常艳军;;国家政策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提速[J];经济;2009年08期

3 徐冬青;;大力促进我国新能源的开发利用[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09年10期

4 谢晶莹;郑小鸣;;美、德、日等国新能源发展策略概析[J];当代世界;2009年12期

5 潘建亮;;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之分析[J];汽车工业研究;2010年03期

6 ;新能源技术何时进入“千家万户”?[J];可编程控制器与工厂自动化;2010年05期

7 ;新能源简介[J];节能技术;2010年04期

8 黄前柏;;新能源汽车:“战略性”驶来[J];新理财(政府理财);2010年09期

9 李金津;赵树宽;;新能源汽车产业自主创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纵横;2011年02期

10 肖献法;;关于汽车的节能与新能源之路[J];商用汽车;2011年1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帅;曲孟申;;新能源——未来经济发展的动力[A];2011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1年专刊(一)[C];2011年

2 胡成春;;国内外新能源发展简况[A];第三次全国地热学术会议论文选集[C];1989年

3 崔木花;;新能源产业化的路径探讨[A];安徽新能源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刘萍;;新能源汽车发展主要障碍及其解决方案[A];科学时代——2014科技创新与企业管理研讨会论文集上(科技创新)[C];2014年

5 杜德利;;整合运营与系统集成是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趋势[A];2009第三届中国民用炉具研讨会暨产品展示会、2009生物质成型燃料加工设备及技术交流会会刊[C];2009年

6 萧汉强;黄涛;王东海;;探讨我国海洋新能源的发展战略[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二卷)[C];2010年

7 萧汉强;黄涛;王东海;;探讨我国海洋新能源的发展战略[A];第十二届中国科协年会——非粮生物质能源与高技术产业化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 陈明道;蔡国印;陈卓;陈果;;南阳市发展新能源产业实践与探索[A];2011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1年专刊(二)[C];2011年

9 任振球;;构建生态文明的一个战略问题——从源头上开发无污染新能源产业化的紧迫性[A];第六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8年

10 艾黎明;;新能源技术在专用汽车底盘上的应用情况[A];西南汽车信息:2011年上半年合刊[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康明斯(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人力资源总监 何奕;新能源人才“质”在环保理念[N];人民政协报;2010年

2 于瑶;新能源成中阿合作新“赢点”[N];经济参考报;2013年

3 本报记者 栾哲 聂芳芳 实习生 王心怡;新能源汽车的春天[N];吉林日报;2014年

4 记者 张斐然;新能源汽车:注入我市发展绿能量[N];赤峰日报;2014年

5 记者 张忠霞 王艳红 潘治;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潜力巨大[N];新华每日电讯;2004年

6 中国楼市记者 张顺军;新能源技术助阵住宅节能开发[N];中国建设报;2005年

7 祝贺;国家对新能源汽车将设准入门槛[N];中国工业报;2007年

8 刘晓星;新能源汽车准入门槛提高[N];中国环境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杨秦 崔立勇;新能源汽车:成熟技术先用起来[N];中国经济导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张秋梅;我国正加快新能源汽车研发[N];经济参考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谢青;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制度化过程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2 阮娴静;新能源汽车技术经济综合评价及其发展策略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3 李薇薇;我国新能源汽车的绿色知识产权战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4 雷鸣;日本节能与新能源发展战略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5 邢万里;2030年我国新能源发展优先序列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6 曹钦;天津市新能源发展的决策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7 刘琳;新能源风电发展预测与评价模型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3年

8 顾瑞兰;促进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颜淼;基于量与价视角的中国新能源发展对策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张鸣鹤;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联盟选择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3 卢宗霞;新能源汽车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4 吴迪;H公司新能源汽车营销策略[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5年

5 吴锐;基于非均衡协整理论的新能源—节能减排—经济关系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6 杨琳燕;某企业新能源汽车营销策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7 张翠;WTO框架下我国新能源补贴法律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5年

8 张希;WTO框架下的新能源补贴法律问题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5年

9 李苓;低碳经济背景下江西省新能源产业发展研究[D];南昌大学;2015年

10 郑丹城;我国新能源产业上市公司融资效率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5277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zhishichanquanfa/5277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473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