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民事审判中的法官自由裁量权
本文关键词:知识产权民事审判中的法官自由裁量权
【摘要】:知识产权民事审判中的自由裁量指的是当法官审理知识产权民事案件时,运用法律解释、类推等技术行使剩余立法权解决纠纷的活动。立法权可分为初始立法权和剩余立法权。由于人类理性的界限,法律注定是不完备的。因此,法院在实际中享有一定的剩余立法权。从技术上看,知识产权法中存在的开放性概念、兜底条款、模糊冲突的条款,以及我国知识产权立法的国际背景和法官处理案件的逻辑等,都决定了法官自由裁量的可能性和必要性。绝大多数法官判案时考虑的不是"劳动自然权利观"等普遍命题,而是解决纠纷。由于受限于诸多的外部和内部约束,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法官宁愿选择不自由裁量。尽管法律文本的开放性允许法官超越法律文本而自由裁量,但法官并不肆意而为,而是实际受限于立法者的各种意图。法官自由裁量的界限是,当他补充法律条文内涵时所依据的理论,必须源于知识产权法律文本的总体精神和司法政策,而不能在知识产权框架之外寻求渊源。
【作者单位】: 西南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中国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重庆市仲裁委;
【关键词】: 自由裁量权 剩余立法权 知识产权民事审判
【基金】:重庆市第四中级人民法院“司法能动机制研究”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923.4;D926.2
【正文快照】: 知识产权民事审判中的法官自由裁量指的是当法官审理知识产权民事案件时,运用法律解释、类推等技术行使剩余立法权解决纠纷的活动。a法官自由裁量是对法官的角色仅是法律的适用者这一认识的反对,是法律存在漏洞、法官行使自由裁量权的结果。这里的自由裁量,既不意味着法官判案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梁志文;;法院发展知识产权法:判例、法律方法和正当性[J];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2 侯猛;;最高法院访民的心态与表达[J];中外法学;2011年03期
3 崔国斌;;知识产权法官造法批判[J];中国法学;2006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玲伶;;章程对公司对外担保的效力影响[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1期
2 喻玲;;经济法视野中的国家调节经济之维[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2期
3 张洪松;;公司法人格否认:要件解析与类型定位[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9年01期
4 吴沈括;;论博客刑事责任之归致——以刑法解释为进路[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1期
5 章礼强;民俗与民法[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6 马特;;人格权与宪法基本权关系探讨[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7 章礼强;后现代主义与民法方法论[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8 伍旭中;;哈耶克文化进化观的哲学困境[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9 屈茂辉;张彪;章小兵;;产权概念的经济学与法学比较[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10 阮ho;;浅析《三言》中的婚恋题材作品[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辉;;侵权法的中国化理论与实践——以侵权责任法的一般条款为视角[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赫然;亓晓鹏;;法律父爱主义在权力运作中的困境[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3 黄韬;;考察我国法院处理不良金融债权争议案件的政治维度[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4 曹昆;;论社会弱势群体利益诉求表达机制的重构——以社会弱势群体信“访”不信“法”为视角[A];江西省宜春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征文活动论文集[C];2011年
5 张效羽;;隐私权的道德困境及其化解——论公法隐私权与私法隐私权[A];第四届全国公法学博士生论坛论文集[C];2009年
6 张曙光;;制度分析的误区及其校正——评《制度经济学三人谈》[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二部分)[C];2005年
7 冯兴元;;中国的“奇迹”:成因、问题与展望[A];“市场化三十年”论坛论文汇编(第一辑)[C];2008年
8 郝建臻;;干部作风建设的法理学解读[A];北京教育纪检监察工作研究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黎元奎;;中国证券监管:价值模式及其转换——一个经济伦理学视角[A];首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5年
10 韩立余;;WTO争端解决中的案例法方法[A];《WTO法与中国论坛》文集——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年会论文集(七)[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秀渊;拉丁美洲民法典的历史与现实[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张玉堂;边沁功利主义分析法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赵宁;罪状解释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尹伟琴;民国祭田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陈玲;背信犯罪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颜晓闽;美国证券法律史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郑现U,
本文编号:5938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zhishichanquanfa/5938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