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极微生物SOD基因克隆与表达及发酵优化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0 20:25

  本文关键词:南极微生物SOD基因克隆与表达及发酵优化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南极微生物 SOD 适冷酶 克隆 表达 优化


【摘要】:南极具有独特的地理及气候特征,生存在其中的微生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极为独特的基因资源、遗传背景及新的代谢特征。南极微生物适应极端环境的机理,挖掘和开发其特殊功能基因是极端环境微生物领域研究的热点。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是抗氧化系统中的关键酶,它可以清除对生物体有害的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维持生物体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产生与消除的动态平衡,从而防护自由基对机体的损伤,保证生物在氧胁迫环境下能够正常生长,因此,SOD在生物抗逆适应机制中扮演重要作用。本文从南极微生物Pseudoalteromonas sp.中利用简并引物通过PCR扩增筛选出一株含SOD的菌株P.sp.ANT506。将该目的基因(命名为Ps SOD)与p MD18-T载体连接,转入宿主菌E.coli DH5α,通过PCR扩增及酶切验证筛选阳性克隆。对阳性克隆菌进行序列测定,获得基因序列并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该Ps SOD的基本特性。分析表明,该Ps SOD基因具有完整的开放阅读框,大小为582bp,可编码一个含193aa的蛋白质。对Ps SOD推测的蛋白进行理化特性分析,结果表明,该蛋白预计分子量(MW)为21.4k Da,等电点(p I)为5.09,是一种亲水蛋白;蛋白结构预测显示,该蛋白由8个α-螺旋、3个β-折叠及无规卷曲组成;蛋白保守结构、SOD氨基酸序列的多序列比对与分析显示Ps SOD蛋白属于Mn/Fe SOD家族,保守区域氨基酸残基为WEHAYY。该蛋白与Pseudoalteromonas haloplanktis TAC125 Fe-SOD的蛋白序列相似度最高,达97.9%;进一步分析表明该Ps SOD蛋白为Fe-SOD,与金属离子结合的氨基酸为His18、His74、His167和Asp162。将Ps SOD基因与p ET-28a(+)连接,并将其转入表达宿主菌E.coli BL21(DE3),筛选阳性重组菌(命名为p ET-SOD),利用IPTG和降低培养温度(28℃)方法诱导Ps SOD基因的异源表达。利用Ni-NTA纯化重组蛋白(r Ps SOD)并利用SDSPAGE鉴定。结果显示r Ps SOD大约为27k Da,其纯化倍数达12.6倍,回收率22.9%,纯化后的Ps SOD蛋白活性为587.4U/mg。r Ps SOD酶学特性研究表明,该酶的最适温度为30℃,最适p H为8.0;在0℃可以检测到最大酶活性的13.9%,相比其它金属酶,r Ps SOD具有低温催化活性和热不稳定性,为一种适冷酶。r Ps SOD经2.5M Na Cl预处理后检测到保持最大活性的62.4%,表明该蛋白具有一定的盐胁迫耐受能力。r Ps SOD具有其酶学独特性,可能与南极海冰低温和高盐的环境有关。利用Design-expert对p ET-SOD发酵表达r Ps SOD的培养基组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乳糖、胰蛋白胨和吐温-80是影响微生物生长和r Ps SOD活性的主要因子。本文构建了关于r Ps SOD活性的二次多元回归模型,确定并验证了r Ps SOD活性最高时的发酵条件:0.047%吐温-80,6.16g/L胰蛋白胨,11.38g/L乳糖,5g/L酵母粉,10g/L Na Cl,p H7.5,这将为SOD重组菌的大规模发酵提供重要参数。本论文通过对南极微生物中SOD的基因克隆、表达、酶学特性以及重组菌发酵工艺的系统研究,获得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抗逆基因资源,这为南极微生物来源的适冷酶的开发与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南极微生物 SOD 适冷酶 克隆 表达 优化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Q93;TQ925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第1章 绪论10-22
  • 1.1 课题背景10
  • 1.2 SOD的研究进展10-19
  • 1.2.1 SOD的基本概念10-11
  • 1.2.2 SOD的种类和分布11-13
  • 1.2.3 SOD的理化性质13-15
  • 1.2.4 SOD的催化机制15-16
  • 1.2.5 SOD的作用及应用现状16-18
  • 1.2.6 SOD的克隆与表达等研究18-19
  • 1.3 两极微生物的研究价值19
  • 1.4 课题来源和研究的目的意义及内容19-22
  • 1.4.1 课题来源19-20
  • 1.4.2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20
  • 1.4.3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20-22
  • 第2章 南极微生物SOD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22-37
  • 2.1 材料22-23
  • 2.1.1 菌株22
  • 2.1.2 培养基22
  • 2.1.3 试剂22-23
  • 2.2 方法23-28
  • 2.2.1 含SOD基因海冰细菌的筛选23-25
  • 2.2.2 PsSOD基因T-A克隆与生物信息学分析25-28
  • 2.3 结果与讨论28-36
  • 2.3.1 菌株的筛选28-29
  • 2.3.2 PsSOD的T-A克隆29-30
  • 2.3.3 PsSOD基因的测序及其分析30-36
  • 2.4 本章小结36-37
  • 第3章 PsSOD基因的表达和酶学性质测定37-56
  • 3.1 材料37-38
  • 3.1.1 菌株和质粒37
  • 3.1.2 试剂及配制37-38
  • 3.2 方法38-45
  • 3.2.1 表达菌株pET-SOD的构建39-41
  • 3.2.2 pET-SOD的异源表达及纯化41-44
  • 3.2.3 rPsSOD 蛋白的性质测定44-45
  • 3.3 结果与讨论45-55
  • 3.3.1 表达菌株pET-SOD的构建46-48
  • 3.3.2 rPsSOD的表达及纯化48-51
  • 3.3.3 rPsSOD的性质研究51-55
  • 3.4 本章小结55-56
  • 第4章 重组pET-SOD大肠杆菌培养基组分的发酵优化56-67
  • 4.1 材料56-57
  • 4.1.1 实验菌株56
  • 4.1.2 试剂及培养基56-57
  • 4.2 方法57-59
  • 4.2.1 菌株的活化及发酵57
  • 4.2.2 rPsSOD酶液的制备及活性测定57
  • 4.2.3 发酵培养基重要因子的筛选57-58
  • 4.2.4 爬坡实验58
  • 4.2.5 Box-Behnken Design最佳发酵培养基组分实验设计58-59
  • 4.2.6 验证实验59
  • 4.3 结果与讨论59-66
  • 4.3.1 发酵培养基重要因子的筛选59-61
  • 4.3.2 爬坡实验61-62
  • 4.3.3 Box-Behnken Design最佳发酵培养基组分实验设计62-65
  • 4.3.4 验证实验65-66
  • 4.4 本章小结66-67
  • 结论67-69
  • 参考文献69-78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78-80
  • 致谢8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学利;;植物体内的保护酶系统[J];现代农业科技;2010年10期

2 张怡洁;李聪;王鹏;申烨华;张英起;;重组大肠杆菌DH5α发酵培养基的优化[J];广州化工;2009年03期

3 陈小林;周立平;王兰;;吐温80、甲苯、乙醚对红曲菌GM011液态发酵的影响[J];现代食品科技;2007年05期

4 岳爱国;刘纲勇;;SOD在食品和化妆品行业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广东化工;2014年19期

5 李鹤宾;刘光明;陈艳红;黄继福;朱艳冰;;重组锰超氧化物歧化酶工程菌摇瓶发酵条件的优化[J];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1期

6 刘洪展;赵惠娅;郑风荣;徐琦;林学政;;南极细菌Pseudoalteromonas sp.胞外多糖提高刺参免疫力的研究[J];海洋湖沼通报;2014年04期

7 章轶锋;唐善虎;秦文玲;张巍;谢芳;;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研究进展[J];四川畜牧兽医;2008年01期

8 Irwin Fridovich;黄思玲;;超氧化物歧化酶[J];食品与药品;2010年07期

9 陈淮杨,,刘望夷;从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分布和结构看其分子进化[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1996年05期

10 高建华;郭艳翔;刘佳宾;王金胜;;杏鲍菇菌丝体中SOD提取方法研究[J];食用菌;2007年02期



本文编号:6525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zhishichanquanfa/6525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b0e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