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甜柿遗传改良技术体系优化及种质创新

发布时间:2017-09-04 21:35

  本文关键词:中国甜柿遗传改良技术体系优化及种质创新


  更多相关文章: 完全甜柿 遗传改良 优化 新种质


【摘要】:我国柿(Diospyros kaki Thunb.)品种繁多,但主栽品种多为完全涩柿,具自主知识产权的完全甜柿新品种十分缺乏。本课题组初步建立起中国甜柿遗传改良技术体系,本研究在此基础上对杂交亲本选配、授粉和摘袋时期等方面进一步优化,以期为中国甜柿新品种选育提供科学依据。鉴定已结果杂交苗果实脱涩类型,以期筛选综合性状优良的完全甜柿新种质。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对‘恭城水柿’和雄株2号、‘鄂柿1号’和‘太秋’两个杂交组合的开花习性观察发现:雄花一般较雌花早开2-3 d;雌花花期较短(7-8 d,盛花期2-3 d),雄花花期较长(11-14 d,盛花期5 d左右);两个杂交组合在湖北武汉和广西恭城的花期均可相遇;授粉4 d后,‘恭城水柿’、‘鄂柿1号’柱头皆已焦黄,且无粘性,说明授粉4 d后摘袋对杂交授粉效果无不良影响。2)以‘恭城水柿’为母本,以雄株2号为父本,通过幼胚抢救培养获得无根试管苗1200株,平均成苗率约90%,可扩增出与中国甜柿自然脱涩性状连锁的RO2标记的个体569个,卡方检验结果表明RO2标记在后代群体中分离比例约1:1。3)共对282棵无根试管苗进行嫩枝高接,成活54棵,平均成活率约19%。4)在H1(‘华柿1号’ב罗田甜柿’)、H2(‘华柿1号’×雄株3号)、H3(‘鄂柿1号’ב罗田甜柿’)等杂交群体的15个已结果单株中,H3-8为完全甜柿,且综合性状优良;H1-66、H1-67、H1-70、H1-71、H1-76为不完全甜柿;H1-68、H1-69、H1-72、H1-73、H1-74、H1-75、H1-77为不完全涩柿;H2-9、H3-2为完全涩柿。综上所述,以我国特有的雄性种质为父本,有望对我国主栽涩柿品种‘恭城水柿’进行“甜柿化”遗传改造;H3-8是一个综合性状优良的完全甜柿新种质,有望成为第一个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完全甜柿杂交新品种;准确掌握花粉采集、人工授粉及摘袋时期,可提高座果率、获得更多杂交种子,对进一步优化中国甜柿遗传改良技术体系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完全甜柿 遗传改良 优化 新种质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S665.2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9
  • 缩略词表9-10
  • 1 前言10-17
  • 1.1 课题的提出10-11
  • 1.2 前人研究进展11-16
  • 1.2.1 栽培柿种质资源11-12
  • 1.2.2 栽培柿品种育种目标12-13
  • 1.2.3 栽培柿品种育种技术研究13-16
  • 1.3 本研究的目的和内容16-17
  • 1.3.1 研究目的16
  • 1.3.2 研究内容16-17
  • 2 材料与方法17-23
  • 2.1 植物材料17-18
  • 2.1.1 最佳授粉及摘袋时间研究17
  • 2.1.2 人工授粉创制新种质17
  • 2.1.3 嫩枝高接17
  • 2.1.4 已结果杂交苗脱涩性状鉴定17-18
  • 2.2 试验方法18-23
  • 2.2.1 DNA提取及质量检测18-19
  • 2.2.2 人工授粉19-20
  • 2.2.3 胚抢救20
  • 2.2.4 RO2 标记扩增20-21
  • 2.2.5 嫩枝高接21
  • 2.2.6 已结果杂交后代甜涩性状鉴定21-23
  • 3 结果与分析23-37
  • 3.1 最佳授粉及摘袋时间研究23-26
  • 3.2 人工杂交创制新种质26-28
  • 3.3 嫩枝高接28-29
  • 3.4 结果杂交苗脱涩性状鉴定29-37
  • 3.4.1 果实脱涩特点观察29-33
  • 3.4.2 单宁细胞形状和大小观察33-35
  • 3.4.3 可溶性单宁含量测定35-36
  • 3.4.4 RO2 标记鉴定36-37
  • 4 讨论37-41
  • 4.1 中国甜柿快速遗传改良技术体系的优化37-40
  • 4.2 问题与展望40-41
  • 参考文献41-48
  • 附录48-53
  •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的科研实践53-54
  • 致谢5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潘德森,,马业萍,余秋英,易珍旺,张仕辉;罗田甜柿资源调查及优良株系选育[J];湖北林业科技;1994年02期

2 郭文武;一种将柑橘离体芽苗嫁接于温室砧木的高效方法[J];果树学报;2003年03期

3 裴_

本文编号:7939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zhishichanquanfa/7939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6c0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