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工商管理论文 >

风电装备制造业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7 13:13

  本文关键词:风电装备制造业发展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风电 装备制造业 技术创新 SWOT


【摘要】:随着我国将风电产业加入到战略新兴产业以来,风电装备制造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如今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风电装机容量最大的国家,通过学习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我国风电装备制造业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发展规模。但伴随着我国风电装备制造业高速发展的同时,一些问题也渐渐显现出来。由于我国的风电装备制造业起步较晚,并且工业基础与国外先进国家相比较弱。因此风电装备制造技术水平与国外相比较差。同时,风电产业缺乏细致的整体发展规划,导致了风电装备制造业产业结构失衡。低端风电装备制造业产能过剩,而关键零部件的制造无法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并且生产的风电装备稳定性较差。对于风电装备制造业的治理已经是迫在眉睫。本文通过实证分析与比较分析,并结合产业生命周期理论,对造成此类问题的原因进行了总结:第一,由于缺乏完善的整体发展战略,导致了产业结构的混乱。第二,政府的扶植政策更新速度较慢,无法紧靠风电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步伐,进而导致了许多政策并没有被落实。第三,我国的自主研发能力较差,由于缺乏健全的风电人才培养机制,造成了风电人才缺乏。进而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风电装备制造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影响了市场占有率。第四,风电装备制造业缺乏与其相关配套产业的合作,导致了信息无法被共享,没有形成产学研的科学发展体系。根据对我国风电装备制造业发展问题的分析,并提出了以下几方面政策建议:首先,政府要强化引导作用,鼓励兼并重组,并且增强产业的聚集度。其次,要培育自主研发能力。如增强对风资源的监测、提高风电装备制造技术和风力发电并网技术等。再次,要加强对人才的培养力度。采取多样化的培养方式,积极吸纳人才到行业中来。最后,要建立健全扶植政策与发展规划,对于过时的条文要及时的修订更新。
【关键词】:风电 装备制造业 技术创新 SWOT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426.6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第1章 绪论10-16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10-11
  • 1.1.1 选题背景10
  • 1.1.2 研究意义10-11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1-14
  • 1.2.1 国外研究现状11-12
  • 1.2.2 国内研究现状12-14
  • 1.2.3 研究现状评价14
  • 1.3 研究框架和方法14-15
  • 1.4 主要创新与不足15-16
  • 1.4.1 主要创新15
  • 1.4.2 不足之处15-16
  • 第2章 风电装备制造业发展的理论分析16-24
  • 2.1 风电装备制造业的概念界定及特点16-17
  • 2.2 我国风电装备制造业SWOT分析17-19
  • 2.3 我国风电装备制造业的产业生命周期理论分析19-24
  • 第3章 风电装备制造业发展的现状及主要问题24-39
  • 3.1 风电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现状24-33
  • 3.1.1 风电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布局24-26
  • 3.1.2 风电装备制造业的市场占有率26-32
  • 3.1.3 风电装备制造业的研发能力32-33
  • 3.2 风电装备制造业存在的问题33-36
  • 3.2.1 低端装备产能过剩33-34
  • 3.2.2 自主研发能力较弱34-35
  • 3.2.3 产品质量较差35-36
  • 3.3 影响风电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成因36-39
  • 3.3.1 外部因素36-37
  • 3.3.2 内部因素37-39
  • 第4章 德国风电装备制造业发展特点及借鉴39-45
  • 4.1 德国风电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39-41
  • 4.2 德国风电装备制造业发展特点41-42
  • 4.3 德国风电装备制造业发展经验借鉴42-45
  • 第5章 风电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政策建议45-49
  • 5.1 强化引导作用45
  • 5.2 增强产业聚集度45
  • 5.3 培育自主研发能力45-46
  • 5.3.1 增加对风能资源的监测45-46
  • 5.3.2 提高风电装备制造技术46
  • 5.3.3 提高风力发电并网技术46
  • 5.4 加强对人才的培养46-47
  • 5.5 完善政策与发展规划47-49
  • 结论49-50
  • 参考文献50-55
  • 作者简介55-56
  • 致谢5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制造业信息化论坛[J];机电信息;2000年Z3期

2 朱高峰;关于发展我国制造业的几点思考[J];中国工业经济;2001年07期

3 许有健;我国石油化工设备制造业现状[J];中国机电工业;2001年14期

4 袁林忠;入世后我国东西部制造业再发展模式的思考[J];机电一体化;2002年02期

5 贾孝芬;制造业信息化的三方责任[J];现代制造;2002年17期

6 汪江龙;杨旭;;我国汽车制造业出路何在[J];改革与开放;2005年10期

7 李先涛;魏志荣;;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的调整与改造[J];北方经贸;2005年12期

8 岳子俭;;中国是否已成为“世界工厂”[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年01期

9 祝明涛;王巍;綦良群;;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发展及其结构现状分析[J];科技与管理;2007年02期

10 周必健;;浙江装备制造业现状大扫描[J];浙江经济;2007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邱海莲;姚绍文;龙华;叶愈;;云南装备制造业信息化工作分析研究[A];2011装备制造业绿色创造 节能减排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施庆华;;云南装备制造业现状及发展浅析[A];十二省区市机械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施庆华;;云南装备制造业现状及发展浅析[A];2007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董琳琳;盛春辉;刘向红;;辽宁装备制造业现状的分析与思考[A];创新沈阳文集(D)[C];2009年

5 张燕平;赵姝;;力促安徽制造业实现新跨越[A];2004“安徽制造业发展”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4年

6 ;中山市装备制造业现状及展望[A];首届珠中江科协论坛论文集[C];2011年

7 金敏力;;以信息化推动辽宁省装备制造业发展研究[A];繁荣·和谐·振兴——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首届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7年

8 王海峰;;甘肃装备制造业现状与展望[A];2008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暨甘肃省学术年会文集[C];2008年

9 柳百成;;制造业科技发展战略[A];2005年中国船舶工业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5年

10 唐兴伦;;大力振兴和发展装备制造业 促进生态文明城市建设[A];贵阳市经济社会文化大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研究[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编译 本报记者 王悠然 侯丽 赵琪;以创新促进制造业发展[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2 常云昆;加强中德合作振兴陕西装备制造业[N];陕西日报;2003年

3 记者 邱永强;明确主攻方向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N];甘肃日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卢飒;“把脉”贵阳制造业[N];贵阳日报;2006年

5 艾琳;装备制造业重振雄风[N];兰州日报;2007年

6 田洋;依托军工科技和市场竞争加快发展装备制造业[N];贵州日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孙爱民;制造业信息化 三年铺天盖地[N];中国电子报;2002年

8 本报记者 栗清振;装备制造业发展趋势整体向好[N];中国电力报;2013年

9 本报记者 姚晋平;政策呵护 振兴山西装备制造业正当时[N];山西日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杨舒 李高超;制造业三国演义 中日韩谁执牛耳[N];国际商报;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海兰;重庆市生产性服务业对汽车制造业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2 韩东钊;风电装备制造业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3 王冬梅;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双向驱动发展研究[D];辽宁大学;2014年

4 李婷婷;区域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融合发展动力机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5年

5 闫仁轶;装备制造业虚拟合作模式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6 庞紫君;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问题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2年

7 赵鑫;辽宁装备制造业企业实施跨国战略联盟的问题与策略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05年

8 杨威;装备制造业人力资源的激励问题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06年

9 刘明;面向全球环境的辽宁装备制造业发展战略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02年

10 匡雷达;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关系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0490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ongshangguanlilunwen/10490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1fe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