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业产业结构演进的区域分异与环境效应
本文关键词:中国制造业产业结构演进的区域分异与环境效应 出处:《经济地理》2017年10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产业空间分布 产业集聚 产业转移 环境效应 中国
【摘要】:文章应用全局主成分分析方法(GPCA),基于地级行政单元数据分析了2001—2008年中国制造业产业空间分布演进趋势,结果表明:东南沿海核心区率先推进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结构向深加工化和技术密集化发展;北部沿海核心区的产业结构优化滞后于东南沿海核心区;中部地区的产业结构演进处于从重化工化向加工化过渡的阶段;西部地区产业发展主要集中于重点开发区域,产业结构演进尚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文章进一步检验了制造业产业结构演进和产业转移对各地区环境污染的影响,发现制造业转入会加剧地区环境污染。不同类型的产业转移对环境污染的影响不同,日用消费品产业、农业资源型产业、重化工业的转入会显著加剧地区污染物排放,而技术密集型产业和耐用消费品产业的转入则会减缓本地污染排放的增加,但作用在统计上并不显著。
[Abstract]:The paper applies the global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method ( GPCA ) to analyze the evolution trend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industry in China from 2001 to 2008 based on the ground level administrative unit .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中化集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503241)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3AZD082);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5ZDC006)
【分类号】:F424.1
【正文快照】: 产业空间分布变化与区域产业结构演进密切相关。产业结构演进会推动产业空间分布变化,产业空间分布变化又会重塑各地区的产业结构[1]。21世纪前10年,中国制造业的空间分布直接影响了产业集聚和区域发展。“十五”和十一五”期间,中国的GDP年均增速在10%以上,产业也得到了快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春艳;我国产业结构演进的实证分析[J];财经研究;1997年08期
2 王海燕;美、日、中三国产业结构演进过程的比较及启示[J];甘肃理论学刊;1998年02期
3 蒋文定;;我国产业结构演进与成品油消费关系的实证检验[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6期
4 刘颖;加速沈阳老工业基地的产业结构演进[J];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学报;1998年04期
5 屈耀辉;浅析居民收入分配不均等对中国产业结构演进的影响[J];经济师;2001年02期
6 宋慧玲;;宁波市水消耗与工业增长协整分析[J];浙江统计;2009年08期
7 尹华;祁娜;;外商投资湖南省制造行业的环境效应实证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2年03期
8 肖野;;石油资源流动特征与环境效应分析[J];化工管理;2014年23期
9 黄文杰;傅砾;张宇波;;基于数据包络模型的电力市场中环境效应分析[J];华东电力;2009年12期
10 李廷;李赢;郑洁;;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环境效应的实证分析[J];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林汉川;郭巍;;国内外先进制造业界定研究与评述[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2 刘海燕;;振兴现代制造业是首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A];制造业与未来中国——2002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2年
3 方茜;;四川省制造业产业竞争力量化分析[A];中国企业运筹学[C];2006年
4 阎质杰;徐敏捷;陈岩;;要围绕建设世界级装备制造业基地的目标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B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5 王晓芳;;现代制造业是北京奥运景气后经济新的增长点[A];北京学研究文集2007[C];2007年
6 王守信;韩丹;;山西省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路径研究[A];创新装备技术 给力地方经济——第三届全国地方机械工程学会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机械科技论坛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马仲良 赵弘;北京制造业要占据产业链高端[N];北京日报;2004年
2 主持人:本报记者 沈耘;亡羊补牢犹未晚 振兴装备制造业正逢时[N];中国工业报;2005年
3 李寿生(国家经贸委综合司副司长);新世纪我国制造业之路将如何铺设[N];中国企业报;2001年
4 主持人:冷德熙;关注我国制造业信息化现状 问题与对策[N];科技日报;2003年
5 丛笙 董筱宇;甘肃广州提出装备制造业发展重点[N];中国工业报;2006年
6 刘恩良;做好人才建设工作 振兴装备制造业[N];甘肃日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初霞;整合资源合理规划装备制造业布局[N];哈尔滨日报;2006年
8 郭重庆(作者系中国工程院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院士);生产性服务业:中国制造业能级提升的契机[N];机电商报;2006年
9 市委政研室课题组;着力培育特色装备制造业[N];酒泉日报;2007年
10 记者 唐成选;我省绘就“十一五”装备制造业发展蓝图[N];辽宁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申亮;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经济机理及影响因素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2 戚宇;装备制造业配套能力评价方法及应用[D];东北大学;2013年
3 张侃;基于金融发展的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升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4 李慧燕;中国制造业工序分工地位提升路径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4年
5 刘相锋;环境与资源双重约束下的中国制造业产业结构优化研究[D];辽宁大学;2016年
6 李森;辽宁省制造业循环经济效率及影响因素研究[D];辽宁大学;2016年
7 于娇;产业集聚对制造业企业生存的影响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8 孙汉杰;东北地区制造业升级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6年
9 杨立卓;贸易投资推动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路径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6年
10 崔纯;中国生产性服务业促进装备制造业发展研究[D];辽宁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碧花;东莞工业化进程中的产业结构演进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2 徐成亮;中俄油气能源合作对中国的环境效应影响研究[D];湖北大学;2015年
3 苑蓓;石油资源流动特征与环境效应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4 方涛;新工业革命对湖北制造业的升级影响与对策[D];武汉理工大学;2014年
5 金和林;延边州和韩国部分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带动作用比较研究[D];延边大学;2015年
6 王武凤;基于投入产出表的中、美、日、德装备制造业产业关联比较分析[D];辽宁大学;2015年
7 陈阳;基于双重特征的中国装备制造业发展水平实证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8 顾加同;辽宁省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度实证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9 杨雪;中间产品贸易对中国制造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5年
10 李琪;武汉市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3898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ongshangguanlilunwen/13898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