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工商管理论文 >

融入全球价值链对中国工业行业技术进步的综合影响

发布时间:2018-02-16 16:27

  本文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 垂直专业化 全要素生产率 技术进步 出处:《吉林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全球价值链革命改变了传统的贸易模式,引起了贸易发展链、贸易竞争链和贸易治理等方面的变革。跨越边境成为二十一世纪全球化的主要特征,国际商业行为覆盖了产品、服务、专门技术、投资、培训、思想以及人才的跨界流动等各个方面。全球价值链重新定义了比较优势,发展中国家既可以通过融入全价值链来推动本国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又面临着在国际垂直生产分工中陷入“低端锁定”陷阱风险。改革开放为中国打开了拥抱世界的大门,得益于丰富低廉的劳动力资源以及相对完善的产业配套和加工装配能力,中国企业积极融入全球价值链分工,“中国制造”为世界各国提供物美价廉的优质产品,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世界工厂”正在逐步向制造业大国迈进。然而,中国企业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中的地位是否已经得到有效改善,获取增加值的能力有没有提高,怎样进一步转型升级?对这些问题还需要深入研究。在此背景下,本文对中国主要工业行业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技术进步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第1章,首先对全球价值链的相关理论以及测度方法的进行了文献梳理,之后重点介绍了国内外学者对于全球价值链技术进步效应的两种不同的观点。第2章,从理论层面分析了全球价值链分工对技术进步的影响机理以及主要途径,总结了影响全球价值链分工技术溢出效应的行业异质性因素。第3章,利用投入产出表测算了中国主要工业行业1999-2014年垂直专业化和全要素生产率指标,测算结果显示中国主要工业行业的垂直专业化指数均呈现上升趋势,各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平稳,行业间增长率差异不大,发展较为均衡。第4章,通过构建中国工业行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分工地位对技术进步效应的影响模型,考察了融入全球价值链对工业行业技术进步的综合影响,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中国工业行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分工地位对技术进步的影响呈现出先升后降的倒U型关系。此外,行业特征因素对技术溢出效果有显著影响。全球价值链背景下,研发强度、产权制度、出口密度对技术进步的影响为负,行业规模、技术水平对技术进步的影响为正。第5章,结合实证分析结果,分别对中国工业行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分工地位和行业特征因素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以求在参与全球生产分工的过程中扬长避短,尽可能地发挥全球价值链分工带来的积极影响,消除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
[Abstract]:The revolution in global value chains changed the traditional trade model and led to changes in trade development chains, trade competition chains and trade governance. In 21th century, crossing borders became a major feature of globalization, and international business practices covered products. Services, know-how, investment, training, ideas and cross-border mobility of people. GVCs redefine comparative advantages, Developing countries can not only promote their technological progress and industrial upgrading through integration into the whole value chain, but also face the risk of falling into the trap of "low end locking" in the international vertical division of production. Reform and opening up have opened the door for China to embrace the world. Thanks to abundant cheap labor resources and relatively perfect industrial matching and assembly capabilities, Chinese enterprises have actively integrated into the global value chain division of labor, "made in China" to provide high-quality products at low prices to countries around the world, and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the "world factory" is gradually developing into a large manufacturing country. However, has the position of Chinese enterprises in the global value chain system been effectively improved, and the ability to obtain added value has been improved? How to further transform and upgrade? In this context, this paper makes an empirical study on the technological progress effect of China's major industrial industries participating in the division of labor in global value chains. Firstly, the relevant theories and measurement methods of global value chain are reviewed, and then two different viewpoints of scholars at home and abroad on the technological progress effect of global value chain are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the influence mechanism and main ways of global value chain division on technological progress are analyzed theoretically, and the industry heterogeneity factors influencing technology spillover effect of global value chain division are summarized. The vertical specialization index and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index of major industrial industries in China from 1999 to 2014 are calculated by using the input-output tabl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vertical specialization indices of the major industrial industries in China are on the rise. The growth rate of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of different industries is stable, the growth rate of different industries is not different, and the development is more balanced. Chapter 4, by constructing the model of the influence of the position of division of labor in the global value chain of China's industrial industry on the technological progress effect,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comprehensive influence of integration into global value chain on the technological progress of industrial industry. The empir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position of division of labor in the global value chain of Chinese industry has a reverse U-type relationship of first rising and then descending.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global value chain, the impact of R & D intensity, property right system and export density on technological progress is negative, and the impact of industry scale and technology level on technological progress is positive. Combined with the results of empirical analysi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relevant policy recommendations on the division of labor status and industry characteristics of China's industrial industries in the global value chain, in order to promote strengths and circumvent weaknesses in the process of participating in the global division of production. To maximize the positive impact of the division of labour in global value chains and eliminate possible adverse effects.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F424.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简小鹰;农村社区中技术进步的动力机制[J];农业技术经济;2000年06期

2 魏欣;当代技术进步的新特点[J];工业技术进步;2000年04期

3 郭红波;鹤轮技术进步再迈新阶[J];中国橡胶;2000年01期

4 岳远新;济化获得“济南市‘九五’技术进步先进企业”称号[J];山东化工;2001年02期

5 ;技术进步[J];上海工业;2003年02期

6 吴守忠;千方百计加快乡镇企业技术进步的步伐[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3年02期

7 格林;纺机技术进步亮相北京——第九届中国国际纺织机械展览会一瞥[J];丝绸;2004年11期

8 张全红;技术进步对就业的影响分析[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9 黄泽萍;;试论技术进步对就业的双重影响及政策选择[J];科技创业月刊;2006年12期

10 ;腾飞的有色[J];中国有色金属;2008年2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家骅;;试论我国技术进步的社会化和产业化[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2 孙文英;;依靠技术进步促进企业发展[A];1999年晋冀鲁豫鄂蒙六省区机械工程学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河南分册)[C];1999年

3 张永光;;技术进步的统计评估[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4 王有贵;方福康;;技术进步的经济含义及其动力学机制[A];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5卷[C];1999年

5 雷明;冯珊;;技术进步评价系统研究[A];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2卷)[C];1993年

6 陈艳莹;张国峰;;技术进步的内生性与可持续发展[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研究新进展——第6届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学术会议暨中国科协第4届青年学术年会卫星会议论文集[C];2001年

7 雷明;;评价技术进步的投入产出分析方法研究[A];复杂巨系统理论·方法·应用——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8 蔡伟毅;;全球化条件下的知识溢出与技术进步研究[A];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9 王艾敏;;外商投资对房地产技术进步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河南省的数据[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10 靳卫东;吴向鹏;;实现技术进步型经济增长的路径和策略研究[A];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经济规律[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北京大学经济学系副教授 管汉晖;技术进步服从于经济规律[N];中华读书报;2013年

2 王春生;企业是技术进步的主体[N];光明日报;2001年

3 本报记者 于都;技术进步:报业实力的引擎[N];中华新闻报;2002年

4 冯昭奎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分析技术进步[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5 记者 高家宽 通讯员 陈杰;技术进步项目挑大梁[N];嘉兴日报;2011年

6 蔡肖兵;技术进步的代价[N];人民日报;2013年

7 本报记者 冯卫东;技术进步是就业的福星还是灾难[N];科技日报;2013年

8 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金融贸易学院院长 章玉贵;内生性技术进步才是中国经济源动力[N];上海证券报;2013年

9 本报记者 陈继军;多晶硅:脱困的希望在技术进步[N];中国化工报;2013年

10 孙涤;技术进步——企业发展的动力[N];;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闫宏秀;技术进步与价值选择[D];复旦大学;2003年

2 张艳秋;基于技术进步实现指数的制造业技术进步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5年

3 何暑子;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技术进步的影响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4 刘志恒;中国进口商品结构对技术进步方向的影响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6年

5 李多;环境技术进步方向的内生化机理和政策激励效应检验[D];吉林大学;2016年

6 赵利;技术进步对劳动就业的影响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7 张育明;促进技术进步的税收理论与政策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8 郭建万;中国金融发展与技术进步:理论和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9 檀勤良;技术进步视角下中国就业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5年

10 邢宏建;网络技术进步与网络标准竞争[D];山东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晓潇;有偏技术进步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2 倪佩;知识产权保护对技术追赶的影响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3 李f,

本文编号:15159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ongshangguanlilunwen/15159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fa2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