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技术创新与制造业结构调整互动的机理与实证
本文选题:技术创新 + 制造业 ; 参考:《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7年08期
【摘要】:技术创新与制造业结构调整之间会形成"激励—反馈"回路,从微观层面来看,技术创新推动制造业结构调整是市场经济的必然结果,而制造业结构调整会使技术创新生命周期得以延续。文章构建向量自回归模型(VAR),并通过Johansen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对我国1995-2004年期间的技术创新与制造业结构调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创新投入对制造业结构调整具有单向的推动作用,创新产出未能发挥出应有作用,而制造业结构调整也没有对技术创新形成反馈作用。总体上,我国技术创新与制造业结构调整并没有形成良好的互动机制,通过进一步分析其原因并就推动两者的深度融合提出相应的建议。
[Abstract]:Between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structural adjustment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y, there will be a "motivation-feedback" loop. From the micro level,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promotes the adjustment of manufacturing structure is the inevitable result of market economy. The structural adjustment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y will make the life cycle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continue. In this paper, a vector autoregressive model is constructed, and an empirical analysis is made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structural adjustment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 China during 1995-2004 by Johansen cointegration test and Granger causality test. The results show that innovation input has a unidirectional effect on the adjustment of manufacturing structure, innovation output fails to play its due role, and the adjustment of manufacturing structure has no feedback effect on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On the whole, China's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the adjustment of manufacturing structure have not formed a good interactive mechanism, through further analysis of the reasons and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to promote the deep integration of the two.
【作者单位】: 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基金】:2014年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4CKS013) 2015年福建师范大学竞争力研究中心重大项目(FJ2015JDZ017)
【分类号】:F124.3;F4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曾繁华;何启祥;冯儒;吴阳芬;;创新驱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机理及演化路径研究——基于全球价值链治理视角[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5年24期
2 洪银兴;;产业化创新及其驱动产业结构转向中高端的机制研究[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5年11期
3 易信;刘凤良;;金融发展、技术创新与产业结构转型——多部门内生增长理论分析框架[J];管理世界;2015年10期
4 覃成林;熊雪如;;我国制造业产业转移动态演变及特征分析——基于相对净流量指标的测度[J];产业经济研究;2013年01期
5 金碚;吕铁;邓洲;;中国工业结构转型升级:进展、问题与趋势[J];中国工业经济;2011年02期
6 李从容;祝翠华;王玉婷;;技术创新、产业结构调整对就业弹性影响研究——以中国为例的经验分析[J];科学学研究;2010年09期
7 黄茂兴;李军军;;技术选择、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增长[J];经济研究;2009年07期
8 刘凤朝;孙玉涛;;技术创新、产业结构调整对能源消费影响的实证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年03期
9 马强,远德玉;技术创新与产业结构的演化[J];社会科学辑刊;2004年02期
10 吴丰华;刘瑞明;;产业升级与自主创新能力构建——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3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叶琪;;我国技术创新与制造业结构调整互动的机理与实证[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7年08期
2 尹来盛;张淑敏;;新型工业化背景下专业镇的转型升级路径研究——以东莞市大朗镇“机器换人”为例[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17年04期
3 袁嘉琪;卜伟;;环境规制对北京市产业升级的影响[J];城市问题;2017年07期
4 邢育松;安烨;李健;;产权结构变动和中国创新效率[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04期
5 郑鸿;;供给侧改革视角下金融支持与产业结构升级的耦合机制研究[J];吉林金融研究;2017年07期
6 张艳芳;付一夫;夏宜君;曲直;;能源消费困境:促进工业增长与阻碍结构调整并存——生产要素贡献和能源强度分解双重视角的实证分析[J];西部论坛;2017年04期
7 汪梓健;杜娟;;新常态下经济增长与三大产业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7年12期
8 孟浩;王仲智;李建豹;周艳;肖智;;基于加工产业链的泛长三角纺织业空间格局演化[J];经济地理;2017年06期
9 万小凤;毛莉莹;;新常态下加速鹰潭工业转型升级的对策研究[J];时代金融;2017年17期
10 程钦良;刘明;李哲;;产业承接、结构调整与西部地区制造业发展——从西部大开发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文献综述[J];兰州财经大学学报;2017年03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泗泉;叶琪;;创新驱动制造业转型的作用机理与战略选择[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年02期
2 唐光海;;互联网思维下制造业产业升级路径与对策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5年03期
3 龚强;张一林;林毅夫;;产业结构、风险特性与最优金融结构[J];经济研究;2014年04期
4 蔡瑞林;陈万明;陈圻;;低成本创新驱动制造业高端化的路径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4年03期
5 史本叶;李泽润;;基于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的中国制造业产业升级研究[J];商业研究;2014年01期
6 葛秋萍;李梅;;我国创新驱动型产业升级政策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年16期
7 王勋;Anders Johansson;;金融抑制与经济结构转型[J];经济研究;2013年01期
8 郭伟锋;王汉斌;李春鹏;;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协同机理研究——以泉州制造业转型升级为例[J];科技管理研究;2012年23期
9 顾元媛;沈坤荣;;地方政府行为与企业研发投入——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12年10期
10 谭洪波;郑江淮;;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与服务业滞后并存之谜——基于部门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2年09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柯冬兰;;香港制造业向高科技发展障碍重重[J];国际科技交流;1989年04期
2 徐根兴;制造业振兴与国家经济安全[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3 王绪苓;;迅速发展的拉丁美洲制造业[J];拉丁美洲丛刊;1982年02期
4 黄汉生;;新加坡制造业的发展及有关政策措施[J];南洋资料译丛;1984年01期
5 李小建;论澳大利亚制造业结构变化与结构调整[J];南开经济研究;1991年01期
6 陈燕;香港制造业的困扰与出路[J];亚太经济;1999年06期
7 朱高峰;要现代化就要大力发展制造业[J];首都经济;2003年03期
8 张鹏,韩景阳;日本经济转型与半岛制造业基地建设[J];山东经济;2004年01期
9 雷鹏;;上海经济增长与制造业结构变动的统计研究[J];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10 吴仁洪,邹正青;中国制造业动态与经济发展:现实与假说[J];管理世界;1990年0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早报记者 黄武锋;“两个中心”临时追加先进制造业“前缀”[N];东方早报;2009年
2 张蕾;关注东亚制造业重组后的影响[N];光明日报;2005年
3 王晓红 陈红;外商投资区域集中 增长迅猛 中国制造业企业竞争力萎缩 [N];中国工业报;2005年
4 东莞市统计局局长 吕琦元;以解放思想破解制造业升级转型难题[N];东莞日报;2008年
5 北京社科院管理所 施昌奎 张耘 刘平 赵江山 孟华;五大城市制造业运营成本比较 北京高居榜首[N];中国工业报;2005年
6 本报记者 叶健;以结构调整为产业振兴转折点[N];辽宁日报;2006年
7 本报见习记者 任一龙;中国新制造的现实[N];人民政协报;2003年
8 张茉楠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研究员;实施“中国式马歇尔计划”化解产能过剩[N];中国建材报;2009年
9 黄范章;中国在世界经济分工体系中将扮演什么角色[N];中国经济时报;2003年
10 正言;中国离“世界工厂”还有距离[N];中国商报;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程冬冬;江苏省制造业结构优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2 沈霞云;低工资国家出口对美国制造业结构变动的影响分析:1990~2005[D];厦门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8881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ongshangguanlilunwen/18881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