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工商管理论文 >

我国铜资源供需相互间影响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8-08-05 12:21
【摘要】:选取1953—2014年我国铜精矿产量、精炼铜消费量两项指标数据,通过构建VAR模型研究我国铜资源产量与消费量相互间影响关系。研究发现我国铜资源供需存在着4~5a的脉冲响应关系。分析后认为,当产量受自身及需求量正向冲击而上升时,应建立完善铜资源战略储备及收购机制并控制生产规模;当产量下降时应扩大铜资源的进口,投放铜资源储备以满足需求。当消费量受自身正向冲击上升时应利用国内外市场以满足需求,当因铜资源价格上升而使得消费量下滑时应通过资源储备的投放来稳定价格以带动消费;当消费量受产量正向冲击而下降时一方面应及时约束需求量的盲目增加,另一方面通过资源储备平稳价格,稳定消费量。
[Abstract]:Based on the data of China's copper concentrate production and refined copper consumption from 1953 to 2014,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pper resource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in China was studied by constructing VAR model. It is found that there is a pulse response relationship of 4 ~ 5 years between supply and demand of copper resources in China. After analysis, it is concluded that when the output is positively impacted by itself and demand, the strategic reserve and purchasing mechanism of copper resources should be established and the scale of production should be controlled, and the import of copper resources should be expanded when the output decreases. Invest copper reserves to meet demand.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markets should be used to meet the demand when the consumption is affected by its own positive impact, and the consumption should be stabilized by the investment of resources reserve to drive consumption when the price of copper resources increases. When the consumption is affected by the positive impact of output, on the one hand, the blind increase of demand should be restrained in time, on the other hand, the consumption should be stabilized through the steady price of resource reserve.
【作者单位】: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人文经管学院;北京交通大学中国产业安全研究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国土资源规划所;
【基金】:国土资源部地质调查项目(12120113093000)
【分类号】:F426.3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吉祥;;中铝公司巨资开发秘鲁铜资源[J];上海金属;2009年06期

2 于润沧,唐建,李有余;铜资源的危机和对策[J];有色金属工业;2002年08期

3 张健,邹乔,杨勇强;海外铜资源的开发[J];有色金属工业;2003年01期

4 黄仲权;云南铜资源发展建言[J];有色金属工业;2004年01期

5 孙学森,左治兴;中国铜资源供应保障分析[J];国土资源;2005年07期

6 孙学森 ,左治兴;中国铜资源供应保障分析[J];河南国土资源;2005年10期

7 陈甲斌;梁振杰;高鹏;;中国铜资源现状与发展战略研究[J];世界有色金属;2005年12期

8 刘广龙;铜资源的紧迫性与再生利用建议[J];有色金属再生与利用;2005年02期

9 刘广龙;;铜资源的短缺与再生利用建议[J];南方金属;2006年02期

10 刘斯仁;;我国铜资源现状与“走出去”战略思考[J];国际经济合作;2006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王京彬;;寻找大型-超大型铜矿床是缓解我国铜资源紧缺的主要途径[A];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第三届学术会议论文集——科学技术论文部分[C];1997年

2 叶锦华;芮宗瑶;孙延绵;张莓;孟祥金;;我国铜资源形势分析与铜矿资源勘查评价宏观部署建议[A];地质工作战略问题研究——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青年分会2005年年会学术论文集[C];2005年

3 蒋开喜;李岚;;浅谈中国铜工业现状与西部铜资源开发技术[A];西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4 ;推广铜包铝母线年节约用铜50万t[A];第九届全国采矿学术会议暨矿山技术设备展示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李林旭;金、铜资源仍是投资热点[N];中国黄金报;2013年

2 刘京青;程水根:海外铜资源开发亟需资金支持[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7年

3 李兴文邋罗宇凡;71亿元收购开发海内外资源[N];经理日报;2008年

4 房婷婷 吴新慧;我国需尽快建立铜资源“话语权”[N];中国工业报;2013年

5 南方证券 唐志昂;谋求铜资源短板突围之路[N];中国证券报;2005年

6 记者 孙开远 实习记者 根秋曲珍 刘仙飞;我地区已具备成为国家级铜资源基地条件[N];日喀则报(汉);2012年

7 周匀;铜资源开发面临的窘境[N];中国有色金属报;2013年

8 欣华;我国新增铜资源2678万吨[N];中国贸易报;2007年

9 付少华;日本境外铜资源利用模式[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5年

10 记者 刘新海;合作开发铜资源深加工项目[N];阿勒泰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于伟军;中国铜资源供应安全评价与可持续发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年

2 周平;新常态下中国铜资源供需前景分析与预测[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3 陈立铭;铜资源风险投资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王俊博;循环经济视角下的中国铜资源可供性结构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6年

2 贺华;中国铜资源的供给安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3 张崇;中国铜矿资源可持续发展分析[D];天津大学;2014年

4 李鹏远;我国铜供需形势及市场机制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5 刘莎;全球铜供需格局及中国供应构想[D];中国地质科学院;2010年



本文编号:21657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ongshangguanlilunwen/21657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68b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