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工商管理论文 >

FTL公司生产管理的改进方案研究

发布时间:2018-08-17 11:13
【摘要】:FTL公司成立已近20年,为中日合资企业,但企业管理大多仍沿续国营企业体制,受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和“官僚主义”的思想影响,大部分生产仍按旧的生产方式运营,存在效率低下、市场索赔额大、交付不及时、成本高的问题,致使企业在国内市场的竞争力日趋低下。而目前国内减振器生产市场竞争异常激烈,仅在中国的世界著名减振器独资或合资公司就达10余家,而知名的国内减振器民营企业也有几十家,其他国内小减振器公司多达几百家。随着全球汽车整体需求量的减缓以及对汽车的性能要求提升,整车厂为提高市场占有率,缩短交付期以及降价几乎成为必需措施,这个重任最终也必然由减振器供应商来承担。在全国减振器行业竞争如此激烈的环境下,要想获取优势,最重要的就是质量好、交付快、成本低,这样才能使顾客满意度提高。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才能有效地提高竞争力。所以针对公司目前效率低下、成本高等问题进行研究,并推行新的管理方式是必经之路。本文首先对FTL公司目前的生产管理现状进行了详细的陈述,然后针对目前存在的欠缺之处进行彻底分析,对公司生产管理、流程、工艺等方面进行全面调查,深入剖析问题的根本原因,并对症下药,引进了丰田的精益生产系统。精益生产是丰田生产方式的精髓总结,已成为全球制造业生产模式的准则,全世界大多制造业已逐步推行这种生产方式,因为丰田生产方式以精益为基础和目的,其工具及思想促使生产更加合理,效率更高,生产方式更加柔性,符合市场对制造业的要求,尤其对生产的管理、消除浪费理念,对公司发展与壮大以及对现代生产管理理论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作用。精益生产的推广需要设立精益生产目标,建立精益生产团队,采用常用的精益生产模式,如工艺精益化、5S、杜绝7种浪费、全员TPM、拉动式生产等,提出了符合目前现状的改进措施以及管理方式与理念,最后并对改进的方案在质量、交付、成本方面进行评估,确保改进行之有效,达到预期目标。
[Abstract]:FTL has been established for nearly 20 years and is a joint venture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However, most of the enterprise management continues along the state enterprise system.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traditional planned economy system and the thought of "bureaucracy", most of the production is still operated according to the old mode of production.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such as low efficiency, large amount of market claim, untimely delivery and high cost, which makes the competitiveness of enterprises in the domestic market increasingly low. At present, competition in the domestic production market for shock absorbers is extremely fierce. In China alone, there are more than 10 world-famous wholly owned or joint-venture shock absorbers, and dozens of well-known private enterprises in China are also engaged in the production of shock absorbers. Other domestic small shock absorber companies as many as several hundred. With the slowdown of global automobile demand and the improvement of vehicle performance, it is almost necessary for vehicle manufacturers to increase market share, shorten delivery period and reduce price, which will ultimately be borne by shock absorber suppliers. In the competitive environment of the national shock absorber industry,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n order to obtain the advantage is good quality, fast delivery and low cost, so that the customer satisfaction can be improved. Improve production efficiency, improve product quality, reduce costs,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competitiveness.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study the problems of low efficiency and high cost, and to carry out new management methods. In this paper, the current production management status of FTL Company is described in detail, and then the deficiencies are thoroughly analyzed, and the production management, process, process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company are investigated. Deeply analyze the root cause of the problem, and the right remedy, the introduction of Toyota lean production system. Lean production is the quintessence of Toyota production mode and has become the norm of global manufacturing mode. Most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in the world have gradually implemented this mode of production, because Toyota production mode is based on lean and its purpose. Its tools and ideas make production more reasonable, more efficient, and more flexible, in line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market for th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especially the management of production, eliminating the idea of waste, It also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and expansion of the compan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production management theory. The promotion of lean production requires the establishment of lean production objectives, the establishment of lean production teams, the use of common lean production models, such as Lean 5S, to eliminate seven kinds of waste, all-staff TPM, pull production, etc. The improvement measures and management methods and concept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esent situation are put forward. Finally, the quality, delivery and cost aspects of the improved scheme are evaluated to ensure that the improvement is effective and achieves the expected goal.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F273;F426.47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林岩 ,汪建 ,曹德弼;精益生产及其在先进制造中的地位和作用[J];航空制造技术;2003年07期

2 罗振璧,张书桥,王志华;精益生产的竞赛(上):正确理解精益生产[J];世界制造技术与装备市场;2005年02期

3 方明;精益生产新模式[J];现代制造;2005年10期

4 陈心德;构建精益企业 实现精益生产[J];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5 ;精益生产[J];国防技术基础;2006年11期

6 罗振璧;罗杰;杜维;莫如虎;于学军;朱立强;;精益生产与管理(六):如何提升价值与消除浪费[J];世界制造技术与装备市场;2008年02期

7 田锋;;此“精益”非彼“精益”——精益研发与精益生产之比较[J];机械工业信息与网络;2008年05期

8 Volker Unruh;;精益生产使企业健康“瘦身”[J];现代制造;2009年21期

9 陈之然;;中小企业实施精益生产的探讨[J];新材料产业;2010年06期

10 王秀梅;;企业精益生产的信息化再造[J];机械制造;2010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小明;;生产现场系统化改善的应用性研究[A];人才、创新与老工业基地的振兴——2004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郑凯;;以精益生产为载体 深化南车四方车辆有限公司安全生产[A];第三届铁路安全风险管理及技术装备研讨会论文集(中册)[C];2012年

3 武淑萍;;精益生产在中国的应用现状[A];全国经济管理院校工业技术学研究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4 周大林;;浅谈精益生产基本原则[A];江苏省汽车工程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徐学光;;船舶精益生产和现代化[A];2011中国造船工程学会造船工艺学术委员会造船企业精益生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冯海明;;关于实现“精益生产”管理模式的探讨[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7 杨光薰;乔立红;张希伦;贾作辉;;从成组技术到精益生产向大规模定制方向前进[A];制造业与未来中国——2002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2年

8 王文飞;党英峰;;步入精益生产时代[A];河南省烟草学会2005年学术交流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刘礼;刘顺强;;精益生产在美利信压铸公司中的应用[A];2012(第22届)重庆市铸造年会论文集[C];2012年

10 周忠发;雒孟刚;;信息化条件下精益生产管理体系的探究与构建[A];2012年中国航空学会管理科学分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王继征;精益生产,,离我们有多远[N];中国纺织报;2005年

2 徐凤英;推进精益生产 拉动管理创新[N];中国航空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刘永;渐脱福特制阴影 广州本田与精益生产零距离[N];第一财经日报;2005年

4 何成;安大公司全面实施精益生产管理[N];中国航空报;2006年

5 郭旭之;开展精益生产 促进快速发展[N];中国航空报;2006年

6 伍晖;泛华厂实施精益生产取得阶段性成果[N];中国航空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林育智;“轴承企业远没达到精益生产”[N];机电商报;2007年

8 谭建伟;精益生产让企业降成本增效益[N];深圳特区报;2006年

9 金志良邋蒋松羊;杰克:“精益生产”出“双赢”[N];台州日报;2007年

10 曲小研;精益生产有效降低生产成本[N];消费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张洪亮;离散制造企业精益生产实施能力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2 车建国;多品种小批量下精益生产系统的改进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3 郭宏斌;基于精益生产理论的卷烟机械制造企业物流系统优化及仿真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4 周延虎;精益六西格玛集成应用的若干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5 宫伟军;流态产品的大规模定制与精益创新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涛;精益生产在海尔的应用与创新[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2 刘红军;制造业实施精益生产对策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3 陈胜;新达公司精益生产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4 张瑞兴;基于持续改善推进精益生产的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5 李登记;基于精益生产理论的换模过程改进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6 王立柱;精益生产在亚特公司的应用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7 郭志勇;Y公司精益生产方案设计与实施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8 顾啸峰;精益生产工具和测量指标在万向节生产线的应用[D];复旦大学;2009年

9 王先进;X公司信号源生产线精益生产再造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10 王建罡;精益生产在制造企业中的实施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1874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ongshangguanlilunwen/21874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518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