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工商管理论文 >

武汉近代工业发展与城市形态变迁研究(1861-1937)

发布时间:2020-03-28 09:18
【摘要】:在近代中国的文明转型变奏中,武汉的近代工业发展与城市的空间形态变迁具有代表性。本文基于空间维度下工业史和产业维度下城市史的双重视角,以武汉近代工业发展与城市发展为研究对象,探讨近代工业的发展对武汉三镇城市形态演变的作用机制和影响方式。除绪论外,全文分为七个部分:第一章介绍了工业发展推动城市近代化进程的一般规律,主要梳理了武汉近代工业发展概况。第二章整理了近代武汉城市规划的有关内容,提出了工业布局推动城市功能转换的路径,以及武汉城市形态在工业发展推动下形成的特征。第三章讨论了工业发展主导下的近代汉阳城市独特的发展轨迹,提出汉阳是产业型城市形态变迁的典型代表。即在工业化迅速发展的情况下出现新城区建造,汉阳的城市空间进行跳跃式发展与扩张,形成以工厂为中心的城市布局特征,迥异于传统以政治为中心的城市功能模式。第四章探讨了在传统-工业双重主导下,近代武昌形成叠加型城市空间形态的演进历程。近代武昌从传统城市格局与形态,到城市扩张,在旧城外构成带状松散布局,工业区和老城共生发展,并形成逐渐融合的趋势,受到了行政力量和发展近代工业需求的双重制约。但行政中心和文化中心的功能定位一直是武昌的基本特征,并对武昌的城市结构和功能布局形成长期的影响。第五章探讨了在商业、工业协同推动下近代汉口城市空间形态的变迁轨迹。汉口作为国内传统城市的另类样本,凭借其深厚的商贸传统,形成了自然生长式的水运岸线布局形态。开埠后,汉口城市形态由沿河到沿江发展,形成了三镇最为密集的工业布局;其浓厚的商业氛围和快速发展的工业,商业与工业相互促进,共同推动形成了近代汉口集聚型城市形态。第六章以武汉三镇为样本,分析了近代工业发展与城市空间形态差异化发展背后蕴含的内在逻辑,提出了近代工业发展影响城市空间形态的三种轨迹。结语对全文进行了总结,并对下一步深化研究提出了展望。
【图文】:

铁路,火车站


图1-1修建中的卢巧铁路?逡逑铁路对武汉城区建设的拉动效应也非常显著。早期铁路的走向都是从相对荒逡逑僻的城郊经过,从图1-1可见,铁路修建途经之处相当空旷。没口江岸地区的刘逡逑家庙地区因为卢汉铁路设火车站,在1920年前后形成lil铁路各工种配套、铁路逡逑工人聚居的区域;再如玉带口火车站、徐家棚火车站原本属于城外荒郊,建成后逡逑吸引人口摆摊设点,新兴工厂纷纷布点,迅速成为繁华热闹之所;闹市区不再局逡逑限于沿河沿江的区域,铁路沿线的迅速发展成为新的繁华区,就连"草庐茅店,逡逑H五零星"的巧口、湛家抓一带,也变得"王十里几比室直连矣"。@京汉铁路邋难'逡逑通车后,化口铁路边的各类棚子巧然增《。河南、江西、黄阪、孝感、大悟等地逡逑的"铁道游ill'队"化火车米到议口,在铁路两边搭建一个个简易的棚子安家。老逡逑汉口人有"铁路内"和"铁路外"的记忆巧情结

中国棉,民国初期,指示图,资料


一次世界大战的外国列强,无暇顾及中国,从而使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获得了逡逑极好的发展机遇。W棉纺织业为例,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进口棉纱、棉布显著减逡逑少(见图1邋一2),1912—1920年间,全国棉纱业新开纱厂数量较为平稳(除了逡逑1919、1920年大幅攀升),吸引资本进入的总量快速上升,与之此消彼长的是逡逑同类产品进口指数的持续下滑,,充分反映了这段时间的中国棉纱业发展的总体态逡逑势良好。清末张之洞督鄂期间移植了新式的纺织工业,为武汉的棉纺业打下一定逡逑基础;民国初年,W棉纺织业为主体的中国纺织工业开始起飞,并成为中国最重逡逑要的主导产业之一。逡逑I逡逑.《方装;;,......两逡逑馨妵wm[x'm鷼Z{F'藏悐k g逦堒§逡逑作}恪襄迕溴澹幔恚停簦粚牵辏∏桑殄义先畏冢玻ュ濉鰙妇I■娩tsii谢6乐娩?ub巧巧琢逡逑I邋Z邋媒教.*9^祖..逡逑*邋口逦'邋妨。.逦伊逡逑图1-2民国初期中国棉妙发展综合指示图(根据资料自绘)?逡逑民国成立后的千余年时间,武汉的工业投资较踊跃,至20年代中后期,民逡逑?周&让:《武没H镇之现在及巧将来》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F429;K2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涵;;西欧贵族政体与近代工业的开端[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2 李俊娜;;20世纪早期安阳近代工业发展[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3年03期

3 陈正书;上海近代工业中心的形成[J];史林;1987年04期

4 梁晋春;山西近代工业的发端[J];晋阳学刊;1987年05期

5 万峰;中日兴办近代工业企业比较研究(19世纪50年代~90年代)[J];日本问题;1988年03期

6 郑享清;试论清末江西近代工业的兴起[J];南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1期

7 牛彩琴;;宁夏近代工业的兴衰原因及其特点[J];黑龙江史志;2013年21期

8 罗玉明;王先谦与湖南近代工业的兴起[J];船山学刊;2002年04期

9 周忍伟;传统城市近代工业发展轨迹和特征——芜湖近代工业个案研究[J];安徽史学;2004年01期

10 任庆海;李权兴;王兴业;;论李鸿章对唐山近代工业发展的贡献[J];唐山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慧娟;;武汉龟山北近代工业区再开发初探[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熊宽;殷效彩;王仁刚;;城市空间形态演变及优化机制——以青岛市为例[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09年

3 卢思佳;;1990年以来中国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蒋涤非;;双尺度城市营造——现代城市空间形态思考[A];构建和谐社会的城乡规划——2005年全省城乡规划论文竞赛获奖论文集[C];2005年

5 陈群元;尹长林;;长沙城市空间形态合理模式特征与构建[A];2007湖南省城乡规划论文集[C];2007年

6 宋聚生;盛洁;;点、线、面城市空间形态划分初探[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谢广靖;;天津城市空间形态演变:回顾、问题与对策[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0-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C];2013年

8 黄军林;邓凌云;张鸿辉;陈健;;城市空间形态的句法构成成因机制变迁研究——以株洲市历届总规为例[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徐煌;;汨罗城市空间形态演变驱动机制研究[A];规划引领下的新型城市化研究——2009年湖南省优秀城乡规划论文集[C];2009年

10 黄军林;邓凌云;张鸿辉;;城市空间形态的句法构成成因机制变迁研究——以株洲市历届总规为例[A];2010年湖南省优秀城乡规划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严运涛 彭磊 通讯员 陈国方 阮鹏;武汉将建近代工业博物馆[N];湖北日报;2009年

2 早报记者 廖阳;见证上海近代工业的“中国之最”[N];东方早报;2013年

3 钟欣;大生实业集团旧址群[N];南通日报;2010年

4 记者 汤润清;我国首座近代工业博物馆在唐山奠基[N];河北日报;2011年

5 记者 刘子烨;近代工业摇篮变身公共文化服务带[N];联合时报;2013年

6 朱厚泽;在玩物中壮志 在休闲中创新[N];中国旅游报;2001年

7 董泽民 常云亮;资源型企业转型发展的杰作[N];唐山劳动日报;2011年

8 ;长安:近代工业的拓荒者[N];重庆日报;2012年

9 早报记者 李继成;杨浦成片保护近代工业遗迹[N];东方早报;2012年

10 杨夔;准旗工业领跑我市工业发展[N];鄂尔多斯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翁春萌;武汉近代工业发展与城市形态变迁研究(1861-1937)[D];武汉大学;2017年

2 于英;城市空间形态维度的复杂循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3 李弦;基于空间句法的襄阳市城市空间形态研究[D];武汉大学;2012年

4 丁娟;基于旅游产业驱动的黄山市主城区城市空间形态演变过程及机理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5年

5 陈佐旗;基于多源夜间灯光遥感影像的多尺度城市空间形态结构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7年

6 郐艳丽;东北地区城市空间形态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7 郭广东;市场力作用下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的特征和机制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8 李包相;基于休闲理念的杭州城市空间形态整合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9 尚正永;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的多尺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10 尹长林;长沙市城市空间形态演变及动态模拟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立娟;哈尔滨近代工业建筑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2 李伟红;河南近代工业布局与影响因素分析[D];河南大学;2016年

3 谷桂秀;民国时期福建民营近代工业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4 薛雅文;山西近代工业建筑的发展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4年

5 袁欣;蚌埠市城市空间形态演变历程与规律研究[D];天津大学;2016年

6 张瑶;运城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7年

7 马继瑞;鞍山城市空间形态演进及扩展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5年

8 王桂芹;湘潭市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9 陆涵;城市空间形态发展与湖泊的关系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10 阳丹;城市空间形态与城市道路交通关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6042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ongshangguanlilunwen/26042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585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