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产业竞争力研究
【图文】:
大学在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产业竞争力竞争力要素和 49 个指标,系统性地对 30 个省市的9],具体构架可表示为如图 2.4 所示。综合金碚和力研究 ”课题组的分析范式不难发现,他们都不内部决定因素进行定量分析,然后再结合产业政策而达到分析的全面性。源控制成本 经营管理 企业规模技术价格 质量 品牌 结构 营销盈利能力 市场份额图 2.3 金培产业竞争力分析体系
出现顾此失彼的问题。所以,本文着眼于产业竞争力的内生要素,,解释竞争力的实现结果,并将企业影响产业竞争力的机理作为分析路线,探讨内生要素的受制缘由,从因果分析的缜密性上更具理论和逻辑的合理性。基于上述分析,为了使分析精准到位,本文首先将影响竞争力的产业内要素归纳为三大类:即规模要素,质量要素和发展要素。规模要素反映的是产业竞争力的规模效应,是从“数量”角度体现竞争力的指标集合;质量要素反映的是产业竞争力的品质效应,是从产业发展的“素质”角度构建的评价指标集合;发展因素反映的是竞争力的潜在状况,是从“动态前瞻性”角度体现的竞争力未来发展趋势[40]。然后,以产业竞争力的内生要素作为中轴,向前对竞争力结果进行原因分析,向后延伸、探讨来自企业的受制缘由,最后结合当前产业竞争力的外部影响因素,提出汽车产业竞争力提升路径,从结构和论证思路上达成统一。本文借鉴和传承了前人的理论内核,将整体分析框架构造为如图 2.5 所示。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F426.471;F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燕,齐中英;产业竞争力及其来源分析[J];商业研究;2004年08期
2 曹乾,何建敏;中国造船业国际竞争优势的培育路径——波特竞争优势理论和模型在造船业中的应用[J];船舶工程;2005年01期
3 雷林松;;关于轿车市场自主品牌份额下滑的思考[J];汽车工业研究;2008年12期
4 马永红,王静;中国汽车工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模型[J];科技和产业;2005年01期
5 裴长洪,王镭;试论国际竞争力的理论概念与分析方法[J];中国工业经济;2002年04期
6 王允贵;跨国公司的垄断优势及其对东道国的产业控制——跨国公司对我国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投资与控制[J];管理世界;1998年02期
7 符正平;新竞争经济学及其启示——评波特竞争优势理论[J];管理世界;1999年03期
8 范利国;左峰;刘吉东;牛东晓;;基于灰色关联度和理想解法的输电网规划综合决策研究[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5期
9 林忠;章爱民;;全球价值链下产业竞争力提升的内涵、形成机理及其障碍[J];黑河学刊;2008年06期
10 刘忠厚;;中国汽车工业自主品牌发展战略[J];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周煜;全球价值链下中国汽车企业的组织行为与升级路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2 涂颖清;全球价值链下我国制造业升级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乔军;跨国汽车公司的中国发展战略及其对中国汽车产业的影响[D];清华大学;2005年
2 曾娟;中印软件产业国际竞争力决定因素的比较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6041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ongshangguanlilunwen/26041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