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替代、安全约束和经济增长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F224;F426.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鲍云樵;集约型经济增长与能源发展策略[J];能源研究与信息;1997年01期
2 杜祥琬;;利用“今日阳光”是能源发展的必由之路[J];科技潮;2009年04期
3 宋增基;李春红;;经济增长对石油需求及石油价格影响的计量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9年05期
4 刘文星;;实现陕西经济增长与节能降耗双赢的对策研究[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7年07期
5 张伟;;加快能源发展 提高社会节能能力[J];当代经济(下半月);2008年04期
6 何小敏;;能源发展成绩斐然 节能降耗成效显著——改革开放以来江西能源发展与节能降耗成就报告[J];江西省人民政府公报;2009年20期
7 张世民;;我国能源发展存在的问题与三大战略措施[J];商业经济;2010年21期
8 侯建朝;谭忠富;;我国能源发展的国际对比及存在问题的解决途径[J];中国电力;2008年04期
9 吴元亚;;从油气储运发展看“管道经济”的形成[J];石油天然气学报;2007年03期
10 刘叶志;;经济增长中能源约束的协整分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卓成霞;;金融危机下保就业与保经济增长的博弈研究[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2)[C];2009年
2 莫文;彭运石;;主观幸福感和经济增长[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李鸿飞;于进才;孟繁一;;试析中国经济增长的环境成本[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4 姜焰生;;现代科技进步与经济增长研究[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5 刘渝琳;白艳兰;;金融深化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作用机制分析[A];第十一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吴开;夏鑫;;技术创新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刘忠文;;经济增长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浅析[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韩中豪;胡雄星;张明旭;;上海市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水平的关系[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6年
9 刘幸菡;吴国蔚;;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及其在中国的实证检验[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卷)[C];2006年
10 王维国;杨晓华;;我国国债与经济增长关系的计量分析——兼论国债负担对国债经济增长效应的影响[A];第八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北陵;新能源发展将成国际竞争高点[N];中国工业报;2009年
2 新疆职业大学商学院讲师、经济学硕士 于若冰;低碳模式中新疆能源发展的挑战与机遇[N];中国企业报;2008年
3 陈振飞 陈凯;今年上半年能源供需增幅较高[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年
4 复旦大学环境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 李志青;怎样把握新能源发展节奏[N];解放日报;2009年
5 孙宗胜;能源发展应锁定清洁项目[N];中国矿业报;2005年
6 施涛 本报记者 宋莉;3G通信带动新能源发展[N];科技日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黄胜利;新能源发展:一场有待加强的“战争”[N];中国经济时报;2009年
8 张金海;俄称能源发展原则是国际合作[N];中国石化报;2004年
9 周勇刚;BP高官忠告中国[N];中华工商时报;2004年
10 记者 吴文彪 见习记者 王平;在宁全国政协委员建言新能源发展[N];人民政协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琳;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2 程治中;论城市化与经济增长[D];西南财经大学;2002年
3 关春华;印度对外贸易政策改革绩效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4 黄菁;环境污染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及影响机制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5 张宝贵;教育科学发展管理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6 陈萍;文化软实力的经济学分析[D];吉林大学;2010年
7 王然;市场化进程、企业家职能配置与经济增长[D];暨南大学;2011年
8 吴明明;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9 曾祥炎;基于宏观产权制度分析框架的中国经济增长研究[D];辽宁大学;2009年
10 刘畅;中国益贫式增长中的经济政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鹏;能源对我国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D];江苏大学;2008年
2 邹博;江苏省能源消耗、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3 刘磊;浅论中国与中亚的能源合作[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年
4 陈文锴;中印能源合作的对策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5 王晋伟;俄罗斯与欧盟能源管道合作与争议[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王志浩;中国—巴西能源合作:现状、问题及解决途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黄静;西部地区能源可持续发展法制问题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8 李久佳;美国能源支持政策及对我国的启示[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9 贾艳萍;普京时代以来的俄罗斯能源外交[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刘波;基于对经济增长影响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健全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6358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ongshangguanlilunwen/26358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