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工商管理论文 >

西部工业园区引资竞争力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24 19:01
【摘要】: 由于建设资金缺口的存在,西部地区急需引进国内外直接投资,但长期以来,作为西部引资主要平台的西部工业园区,在我国的引资竞争中始终处于外资鲜至、内资少移的弱势境况。西部工业园区引资究竟难在哪里?如何解决这一难题?在亟待扩大内需、减少东西差距、协调区域发展的今天,这些问题就显得格外重要和紧迫,本文的写作就是想在这方面做出初步的探索。 国内对引资问题的研究一直以来都集中在投资环境研究上,并且多把西部工业园区引资弱势的原因归结为其投资环境不好。实际上,随着引资竞争由优惠政策引资阶段发展到投资环境引资阶段再到竞争优势引资阶段,仅靠“投资环境说”已经不足以解释西部工业园区引资竞争弱势的真正原因。竞争的基础和源泉是竞争力,引资竞争的基础和源泉就应该是引资竞争力,西部工业园区引资难的深层次原因在于其引资竞争力弱。 基于此,本文运用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国际经济学和企业管理经济学的原理与方法,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与投资环境及投资环境竞争力的比较,系统分析了引资竞争力的内涵、特征与类型,并借鉴他人关于区位涵义的新阐释,阐明了西部工业园区引资竞争力是一种与区域引资竞争力不同的区位引资竞争力。在此基础上,本文运用规范与实证相结合、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西部工业园区引资竞争力的要素系统,构建了西部工业园区引资竞争力评价的指标体系,再结合西部工业园区的实际情况,对其引资竞争力进行了基于东西部工业园区对照比较的综合评价,并提出了西部工业园区引资竞争力的提升策略。 全文分五个部分,其结构和内容如下: 第一部分指出工业园区是西部地区引资的主要平台。引资是指资金需求方利用各种资源、通过各种方式对直接投资的引进和吸收活动。由于直接投资具有资本形成效应、产业结构效应、贸易创造效应、就业扩大效应等宏观经济效应和技术进步效应、制度促进效应等微观效应,引进直接投资成为急需建设资金的西部地区发展的必由之路。而作为具有突出引资功能的最佳引资平台——西部工业园区,在东部地区的示范效应和产业转移的推动作用影响下,成为西部地区引进直接投资的主要平台。 第二部分阐明了西部工业园区引资竞争力的内涵及其区位属性。由于直接投资的相对稀缺性,我国工业园区的引资活动从一开始就处于一种竞争状态,并经历了从优惠政策引资、到投资环境引资、再到竞争优势引资等三个阶段的演化。引资竞争力与投资环境(及投资环境竞争力)具有竞争对象、竞争场所、竞争目的相同和构成要素部分相同性的联系,但它们的差别更大,表现在内涵不同、外延有别、主客两分、视角各异四个方面,特别是主体性和客体性的不同使他们对引资竞争力的解释力出现不同,实际上投资环境(或投资环境竞争力)从本质上只是引资竞争力的一部分,是引资竞争力中作为客观要素的资源和环境部分,而不具备主体性所特有的能力。因为工业园区具有区位的特质,即是由内源、通道和外部影响构成的经济空间场,所以工业园区引资竞争力是一种与区域引资竞争力不同的区位引资竞争力,由引资内源吸引力和引资区域支撑力构成,具有外部性、关联性和集成性的特征。 第三部分分析了西部工业园区引资竞争力的要素组成。由于引资竞争力的竞争对象是直接投资,受直接投资区位选择因素的影响,西部工业园区引资竞争力中引资内源吸引力的组成要素可以分为产业集聚能力、技术创新能力、企业辅佐能力、园区基础设施、园区人力资本和园区管理机制等六个部分,而引资区域支撑力则由市场承载力、要素支持力、基础设施与产业配套能力和制度政策支持力四部分组成。 第四部分是西部工业园区引资竞争力的综合评价。在构建了相应的指标体系后,本文首先对西部工业园区引资竞争力进行了等级评定和类型划分,然后从总体特点、优势与劣势三方面对其进行了综合评价。西部工业园区引资竞争力可以划分为三个等级、四种类型,从总体上看,具有总体水平偏低、要素资源型特征明显、各工业园区之间引资竞争力水平相差悬殊和引资区域支撑力影响较弱四个特点,其优势表现在三个方面:支撑区域人力资源丰富,园区劳动力素质相对较高;园区经营成本较低,‘经济效益较好;园区管理机制良好,办事效率较高。但也有五方面的劣势:园区技术创新能力过低;园区基础设施薄弱,区域基础设施配套能力欠佳;园区产业集聚能力不足,区域产业配套能力水平不高;区域市场承载能力弱小;区域制度政策支持力度不强。 第五部分提出了西部工业园区引资竞争力的提升策略。西部工业园区引资竞争力的提升基础包括了三个方面:一是园区企业共生网络的稳固发展,二是引资区域综合实力的整体提高,三是自组织机制与他组织机制的综合作用。其提升路径包括特色产业集聚的内源路径和地方政府主推的外部路径,内外路径的融合有赖于园区管理机构的统筹协调。具体来说,西部工业园区引资竞争力的提升应从四个方面着手:强化科技服务,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拓展融资渠道,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立足特色产业,提升产业集聚能力;密切区域联系,增强引资区域支撑力。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F42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梁发栋;;关于工业园区环境监测的探析[J];华章;2011年13期

2 路威;;一个工业园区圈占耕地数百亩——河南省濮阳县户部寨乡征地调查[J];百姓生活;2011年07期

3 杨志浩;;政协建议促工业园区落地生花[J];乡音;2011年06期

4 刘小莉;余元春;;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工业园区人才聚集效应[J];东方企业文化;2011年14期

5 吴群力;;基于区域联动开发的工业园区发展策略研究[J];价值工程;2011年18期

6 吴志军;;我国产业集聚政策研究[J];改革;2005年10期

7 ;践行科学发展 实现强区富民[J];呼和浩特政报;2011年02期

8 ;践行科学发展 实现强区富民[J];呼和浩特政报;2011年03期

9 杨静怡;;海南省入境旅游客源市场区位研究[J];科技信息;2011年16期

10 ;发展中的贵溪工业园区[J];理论导报;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零部件工业园区还需要聚集效应[A];2006年度中国汽车摩托车配件用品行业年度报告[C];2006年

2 王登嵘;丁镇琴;;基于管治理念的区域整合新手段:跨行政边界工业园区[A];2004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上)[C];2004年

3 李春莲;;关于对南昌市建设生态工业园区的思考[A];生态学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国生态学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荟萃[C];2004年

4 张岩;李波;;生态工业园[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6年

5 白文娟;刘凤;姚立英;;工业园能源利用“低碳”发展途径研究[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0年

6 王之佐;;工业园区在格尔木工业化进程中要有新作为[A];海西工业化城镇化产业化发展问题研讨会专刊[C];2002年

7 台文献;何艳;;关于我国工业园区集约型发展问题的探讨[A];京津走廊经济崛起与工业园区产业集群研究——纪念廊坊开发区建立十五周年暨工业园区产业集群专题征文研讨活动论文集[C];2007年

8 陈荣国;;承接产业转移是广西北海工业园区的职责所在[A];坚持科学承接产业转移 促进广西又好又快发展——“广西承接产业转移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07年

9 施敏;;贵阳市“龙洞堡食品轻工业园”发展条件分析[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贵州发展——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理论研究[C];2011年

10 钟敏;董志芬;晏司;晏丹;;论工业园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及其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包晶 通讯员 王桂兰;中燃公司煤制天然气项目调研组到我市实地考察[N];巴彦淖尔日报(汉);2008年

2 陈敏;晋宁4800万建工业园区“出港大道”[N];昆明日报;2008年

3 记者 李智林 曾永洪;研和工业园区10万吨冷轧薄板项目签约[N];玉溪日报;2009年

4 尚文;梧州、苍梧两工业园区联合招商会在南海召开[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9年

5 孙健 赵大明;太平工业园区乘势打造“四个特色区”[N];大连日报;2009年

6 ;永嘉工业园区 开创发展新蓝海[N];浙江日报;2009年

7 ;诏安工业园区:海西前沿当先锋[N];福建日报;2009年

8 通讯员 吴志雄;黄梅工业园区凸显“磁场效应”[N];黄冈日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杨群;南汇工业园区:演绎“优二进三”[N];解放日报;2009年

10 特约记者 张玉宇 通讯员 王向国;两个亿元项目抢滩永清工业园区[N];廊坊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邦勤;西部工业园区引资竞争力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2 喻春光;产业集群导向的工业园区形成机理与战略设计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3 孙忠峰;制造业外资聚集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4 孙爱军;工业园区事故风险评价研究[D];南开大学;2011年

5 苏兆国;基于集聚效应的企业区位选择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6 任晓红;交通基础设施、要素流动与制造业区位[D];重庆大学;2010年

7 杨耀东;工业园区开发与经营管理若干问题研究[D];东北大学;2008年

8 鲁铭;区域技术创新的区位约束研究[D];江苏大学;2011年

9 徐锐钊;比较优势、区位优势与我国油料作物区域专业化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10 赵景海;我国资源型城市空间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晓琴;工业园区环境影响评价中若干方法的研究[D];东华大学;2005年

2 邓雪琴;试论江西工业园区发展[D];江西财经大学;2004年

3 韩t,

本文编号:26392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ongshangguanlilunwen/26392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4a1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