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工商管理论文 >

山东省人造板产业集群竞争力分析及战略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06 07:01
【摘要】:与经济全球化、市场一体化现象相伴而生的产业集群,自产生后就一直备受理论界和实践界的关注。山东省人造板产业在经过若干年发展后,在菏泽、临沂等地已形成了相当规模的产业集群,日益发挥着重要作用。近些年,国家对林业生态功能的重视程度日益增加,使得人造板加工所需的木材供应较为紧张,特别是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更是给人造板产业造成重大影响,那么,山东省人造板产业集群如何更好的立足于本地,得到更好发展,是摆在当前和今后一定时期内急需解决的问题所在;如何保持和提升产业集群竞争力并巩固和加强山东省人造板产业集群产品在国内及国际市场的地位,已成为学术界和政府部门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为此,需深入分析山东省人造板产业集群所具有的优势、劣势及所面临的机遇、挑战情况,如此可以明确哪些要素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哪些要素不具有竞争力,前者需在今后进一步加强,后者则需在未来应力求得到提升,从而有力的提升人造板产业集群的整体竞争实力。 目前,国内学者对我国产业集群的研究主要从区域经济、产业结构、非正式制度、制度变迁、企业网络或者企业家网络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探讨,而对产业集群竞争力的量化研究工作较少,对如何构建产业集群竞争力指标体系仍有很大争论。因此,本研究在总结国内外学者对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的研究成果基础上,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首先通过对国内外众多学者关于产业集群研究的成果进行总结分析,并以产业集群及其竞争力相关理论、生命周期理论作为基本的理论依据,为进一步进行山东省人造板产业集群竞争力的评价研究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其次,通过对山东省人造板产业集群发展现状的分析,明确了其发展特点及发展趋势,并对菏泽、临沂两地数十家人造板生产企业进行实地调研,通过调研问卷以及座谈的形式获取到生产企业管理者对人造板产业集群发展现状以及竞争力情况的认知情况,并对其发展现状进行SWOT分析,从而明确其所具有的优势、劣势以及所面临的机遇与威胁。再次,根据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相关原则,借鉴其他学者关于集群竞争力评价的研究成果构建出用于评价山东省人造板产业集群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基本上涵盖了影响产业集群竞争力的所有重要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对调查问卷结果进行汇总、分析,最终确定指标体系中各评价要素的权重;同时,着重阐述了评价人造板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分析框架,明确了人造板产业竞争力的主要特征。最后,本研究针对山东省人造板产业集群所存在的优势、劣势以及机遇和挑战进行总结,并基于调查问卷的分析结果,对未来山东省人造板产业集群发展的目标、战略思想以及对策进行分析;从而提出一系列有利于提升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具体实施措施。 通过以上研究分析,本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山东省人造板产业集群具有明显的地区区位优势以及便利的交通环境,目前基本上建立起了“以龙头企业为依托带动众多中小企业发展”的良性循环模式;同时该产业集群在自我创新、自我保护的管理水平上具有众多劣势,将来应当采取SO战略更好的发展产业集群,以更好的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2)山东省人造板产业集群带来的集聚效益能够提升当地区域经济的竞争力,其集群竞争力主要表现为企业自身层面、产业集群层面以及管理部门层面,而尤以企业自身层面的发展对产业集群的竞争力影响较大,其中生产制造能力所占的权重较大;产业集群层面中,外部效益所占权重明显高于网络效益以及创新效益;政府管理部门层面中,环境建设所起的作用最大。(3)面对后金融危机时代的挑战,无论是政府层面、企业层面、还是产业集群层面,均需进一步就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相应的改变,努力增加产业集群竞争力,研究中所提出的一系列建议和意见对提升山东省人造板产业集群竞争力将会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图文】:

人造板,产业集群,案例,竞争力


集中在山东、江苏和河南三省(表1一1),而山东省人造板产业集群又主要集中分布在青岛、德州、菏泽和临沂等地。通过对山东省各地人造板产业集群的基本情况的对比分析(表1一2),本研究选择山东省的菏泽及临沂两市作为深入实证调研的案例点(图1一3)。在对山东省菏泽市、临沂市两地具有典型性人造板产业集群企业进行实证调研过程中,根据理论研究,整理、归纳出人造板产业集群发展所涉及的相关内容,参考有关行业产业集群研究的调查问卷,设计出适合本研究的调研问卷,并列出有关案例点地区人造板产业集群整体发展情况所需内容的资料清单,到案例点企业所处的市林业局、市统计局、市档案局以及市经贸委中小企业办等政府部门广泛搜集材料,其中包括省、市林业统计年鉴、林业年鉴、人造板产业集群方面的政策法规以及相关数据等。此外,,通过互联网中的搜索引擎(谷歌、百度)以及山东省、市、区人民政府网(菏泽市人民政府网httP:刀wWW,heze.gov.cn、菏泽市统计信息网httP:刀wWW.hztj.gov.cn)和中国中小企业山东网 (httP://~smesd.gov.cn)、山东中小企业全程电子商务平台 (http://iec.smesd.gov.e可channeFms_17412.html)、中国中小企业山东省临沂网(http://l丫smesd.gov.cn)、中国中小企业山东省蓬莱网 (http://Pl.smesd.gov.en)等搜集并整理关于山东省人造板产业集群的发展情况以及相关企业网站、中国人造板产业协会官方网站等基本信息

评价模型,产业集群,文献,竞争力评价


而定量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定性研究在明确集群竞争力评价不足方面的缺陷。Padmore等 (1998)在钻石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的GEM(GrondingEnde甲 riseMarkets)模型(王锦绣,2007)(图2一7),该模型能够较好地把握集群的关键症结,并提供解决的分析框架,在加拿大、美国和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实践有效的表明,这33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林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F426.8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安徽省林业产业考察团;;山东省林业产业发展对我们的启示[J];安徽林业;2008年03期

2 张俐俐;周丽丽;庞华;;基于GEM模型的广州会展产业集群竞争力研究[J];商业研究;2010年05期

3 赵峰;;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制度创新安排——以江苏城市群为例[J];财贸经济;2007年11期

4 公茂华;;临沂板材产业现状以及发展对策[J];中国人造板;2006年12期

5 ;山东 依靠市场,加强人造板行业整体实力——访山东省林业局局长 贾崇福[J];中国人造板;2009年02期

6 潘慧明;李荣华;李必强;;产业集群竞争力综合评价模型的设计[J];当代经济;2006年03期

7 徐康宁;开放经济中的产业集群与竞争力[J];中国工业经济;2001年11期

8 魏守华,石碧华;论企业集群的竞争优势[J];中国工业经济;2002年01期

9 姚先国,朱海就;产业区“灵活专业化”的两种不同模式比较——兼论“特质交易”观点[J];中国工业经济;2002年06期

10 金碚;企业竞争力测评的理论与方法[J];中国工业经济;2003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耿玉德;林业产业化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2年

2 苏江明;产业集群生态相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3 陈旭;基于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4 赵红专;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产业集群与竞争力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6年

5 曹邦英;产业集群成长与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6 顾志刚;产业集群共享性资源动态演化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7 牟绍波;产业集群持续成长机制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8 罗伟;汽车产业集群的机理与实证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9 陈秀琼;旅游产业集群形成与竞争力评价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10 颜炳祥;中国汽车产业集群理论及实证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爱雄;产业集群竞争力的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D];福州大学;2006年

2 张秋莉;浙江产业集群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06年

3 齐志峰;产业集群竞争力理论与评价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4 高永辉;产业集群与山东省区域经济的发展[D];山东大学;2006年

5 王锦秀;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广东省社会科学院;2007年

6 刘泮印;产业集群背景下中小企业战略联盟模式与运行机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7 刘立涛;基于产业集群的高新区竞争力定量评价及提升机制[D];湖南大学;2008年

8 李柳;地方政府在产业集群发展中的作用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08年

9 陈国金;安吉县竹加工产业集群竞争力研究[D];浙江林学院;2008年

10 王莹;长沙工程机械产业集群区域品牌竞争力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6508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ongshangguanlilunwen/26508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f5d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