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工商管理论文 >

大兴安岭有色金属基地建设的资源环境条件分析

发布时间:2020-05-05 22:25
【摘要】:矿业经济是东北各省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近年来东北地区主要有色金属矿山后备资源严重不足,一批依托矿业的资源型城市相继出现“矿竭城衰”的困境。因此,寻找具有直接辐射和支撑作用的有色金属资源基地,成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急需。 大兴安岭地区作为我国主要的成矿带之一,业界对其成矿地质背景的优越性具有广泛的共识。但是,要创建国家级的有色金属资源基地,必须综合考虑到大兴安岭地区的区位条件、资源基础、找矿前景、环境承载力等因素的影响。为了对此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本文从东北地区矿产资源供需形势、大兴安岭地区的地质工作现状、已查明资源现状和开发利用程度及其对基地建设的资源满足程度、找矿潜力分析及预测、矿产勘查开发的环境影响等方面,尽可能深入地论证了建设大兴安岭有色金属基地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应采取的措施建议。 1、通过了解和分析大兴安岭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经济与社会发展现状、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东北地区矿业经济的基本情况及其矿产资源供需形势,从满足国家资源安全的战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带动内蒙古东部地区经济发展、利用“两种资源”的需要等方面阐述了大兴安岭有色金属基地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2、通过系统分析区域基础地质工作现状、矿产资源勘查工作程度、矿产勘查技术手段应用现状,说明大兴安岭地区矿产勘查工作程度很低,远远低于全国矿产勘查工作程度的平均水平,也远远落后于毗邻的俄罗斯和蒙古。 3、通过分析已查明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发现区内已有的有色金属产能明显低于全国9大有色金属基地产能的平均水平,而且由于品位低、难选冶和勘探程度低等原因,致使目前保有可采储量严重不足,已查明的资源尚不具备建设有色金属基地的必要条件。 4、通过对区域成矿地质条件、找矿线索、近年来找矿工作进展、周边国家类比等方面的研究,对大兴安岭地区进行了成矿预测及资源潜力评估,表明资源潜力很大,具备大规模开展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勘查的有利条件。 5、通过大兴安岭生态环境现状和地质环境背景的分析以及资源基地建设的环境影响分析预测,认为大兴安岭地区总体上生态环境比较脆弱,有色金属资源勘查开发对生态环境影响不大,但在勘查开发过程中应采取相应避让措施。 6、探讨了创建有色金属资源基地的总体工作思路及建设模式,提出了有色金属矿山基地布局的初步设想。 论文是在大兴安岭有色金属资源潜力及环境影响评估研究成果基础上,经过进一步补充、提炼和深化后完成,本人作为主要成员全程参与了研究和论证工作。
【图文】:

自然地理图,大兴安岭


6图 1.1 大兴安岭自然地理图大兴安岭是我国最大的林区,森林资源丰富,被称作“绿色的宝库”,既是嫩江和松花江的水源涵养区,也是松辽平原的生态屏障。大兴安岭山地是我国北方最大的针叶林区,有久享盛名的兴安落叶松、樟子松、白桦、云杉、杨树等多种针、阔叶林木。葱葱郁郁的森林中,古松参天,幼林茁壮,被誉为“林海”。大兴安岭生长着各种灌木、草类、菌类、地衣 720 余种;有各种哺乳动物 50 余种,包括马鹿、驼鹿、黑熊、猞猁、雪兔等野兽;有各种鸟类 100 余种;还有爬行、两栖、鱼类数十种。

分布图,主要金属,矿山,危机


15图 2 东北地区主要金属矿山危机程度分布图.3.4 矿产资源供需形势分析除个别矿种可自给外,东北三省矿产品产量均不能满足本省经济发展的需求(.4),且缺口较大。东北三省主要矿产资源供需情况如下:1.3.4.1 黑龙江省现有矿山多数保有储量不足,尤其是一些关系国计民生的大宗矿产,,保有资源储年下降,供给缺口较大,能源矿产和金属矿产多数矿种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F426.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邵军,王世称,马晓龙,付秀友,张炯飞,赵震宇,祝洪臣;大兴安岭北段金、多金属矿床区域成矿特征[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3年01期

2 张寿庭,赵鹏大,陈建平,徐旃章;多目标矿产预测评价及其研究意义[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5期

3 宋国范,张战勇,马春红;大兴安岭地区地质灾害概况及防治建议[J];中国地质;1998年08期

4 朱群,武广,张炯飞,邵军,祝洪臣;得尔布干成矿带成矿区划与勘查技术研究进展[J];中国地质;2001年05期

5 汪明启,任萍,严光生;美国矿床环境研究动态及建议[J];地球科学进展;2004年04期

6 赵鹏大,陈建平,张寿庭;“三联式”成矿预测新进展[J];地学前缘;2003年02期

7 王守光,黄占起,苏新旭,沈存利,胡凤翔;一条值得重视的跨国境成矿带——南戈壁—东乌旗铜多金属成矿带[J];地学前缘;2004年01期

8 刘建明,张锐,张庆洲;大兴安岭地区的区域成矿特征[J];地学前缘;2004年01期

9 陈建平;矿产资源勘查与评价学科发展动态──记第五届国际矿产资源学术讨论会[J];地质科技情报;1999年03期

10 朱裕生,王全明,张晓华,方一平,肖克炎;中国成矿区带划分及有关问题[J];地质与勘探;1999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全明;我国铜矿勘查程度及资源潜力预测[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肖利梅;内蒙古赤峰拜仁达坝银多金属矿矿床特征及成因探讨[D];吉林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6508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ongshangguanlilunwen/26508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4d1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