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工商管理论文 >

中国人为源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排放现状及未来趋势

发布时间:2020-05-18 12:25
【摘要】: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是大气臭氧和二次有机气溶胶污染的关键前体物,准确描述其排放特征是研究我国区域复合大气污染的前提,对我国未来大气污染综合控制决策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建立我国高分辨率VOC排放清单,对我国人为源VOC排放的部门、时空、物种分布及大气环境性质进行全面分析。 研究首先针对130余种排放源,建立了4级污染源分类系统;基于VOC物理结构和化学性质特征,建立了VOC物种分类系统。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可以映射到第4级排放源的活动水平、排放因子、化学组分数据库;开发了排放清单不确定性定量分析模型。由此构建了我国高分辨率VOC排放清单的编制技术方法。 生物质家庭炉灶燃烧和溶剂产品使用是重要的、与发达国家存在典型差异的VOC排放源,其VOC排放因子和化学组成存在着较大的不确定性。因此,本研究针对这两类污染源进行了测试与调研,补充完善了我国VOC排放因子数据库。一方面,建立了固定燃烧源VOC采样分析系统,通过现场测试获得了典型生物质炉灶燃烧过程的VOC排放因子和化学组成。同时,针对10类重要溶剂产品,基于系统调研计算其在不同行业、不同技术条件下的VOC排放水平和特征。 基于上述工作,建立了中国当前及2020年的人为源VOC排放清单。结果表明,2005年我国VOC排放量为19,406 kt。其中,固定燃烧源、道路移动源、溶剂产品使用源和工业过程源是主要的排放部门,分别贡献了总排放的28.3%、24.2%、17.6%和15.8%。VOC排放的空间分布很不平衡,江苏、山东、广东是排放最高的省份,排放量均超过了1,500 kt。化学组分方面,主要由烷烃(20%)、不饱和烃(21%)、苯系物(30%)构成,表现出了较高的大气氧化活性和毒性,其平均光化学臭氧生成潜势(POCP)为53.7,毒性VOC的排放比重约占30%。 预测结果表明,至2020年,在现有控制政策下,我国人为源VOC排放量将增至26,523 kt;若参考发达国家的法规标准,针对工业过程源和溶解产品使用源采取更为严格控制措施,有可能将VOC排放量维持在19,943 kt。
【图文】:

示意图,原油储运,分配系统,管线运输


原油储运分配系统示意图

固定燃烧源,机化,采样系统,甲烷


Method25固定燃烧源非甲烷总有机化合物采样系统
【学位授予单位】:清华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F426.72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远东;蔡瑜tD;侯瑞光;;电子行业VOCs污染问题的探究[J];广东化工;2015年21期

2 王静f^;曹国良;韩蕾;胡渭平;;关中地区人为源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研究[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5年05期

3 吴同杰;赵立欣;姚宗路;丛宏斌;郭占斌;王冠;;生物质燃烧VOCs排放特性与测试方法研究进展[J];环境工程;2015年S1期

4 姚宗路;吴同杰;赵立欣;郭占斌;丛宏斌;;生物质成型燃料燃烧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特性试验[J];农业机械学报;2015年10期

5 杨薇桦;姚志良;曹鑫悦;易玉龙;贺克斌;;典型砖窑烟气污染物排放特征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5年08期

6 李长浩;巫先坤;王志祥;张锋;张志炳;;咪唑类离子液体吸收低压苯蒸汽的热力学研究[J];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15年04期

7 耿雪松;张春林;王伯光;;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工艺对VOCs挥发特征影响[J];中国环境科学;2015年07期

8 王艳英;王成;董建华;董建文;傅伟聪;;福州市夏季绿植广场VOCs变化特征研究[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5年04期

9 毛攀;吴秀才;赵瑜;;南京市化工行业非甲烷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清单研究[J];中国科技论文;2015年12期

10 毛宇;;低浓度大风量工业废气(VOCs)处理趋势[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5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张长平;曹自青;;工业源VOCs的排放特征[A];第六届全国恶臭污染测试与控制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6年

2 伯鑫;高锡章;杨景朝;;污染源清单模型基础数据预处理研究[A];2015年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5年

3 邓嘉辉;刘盈智;马乔;段炼;朱蓉;刘立鹏;韩双来;;便携式气质联用法检测固定污染源中挥发性有机物[A];2014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第十、十一章)[C];2014年

4 郭森;童莉;周学双;;VOCs污染控制管理对策建议[A];2014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第十、十一章)[C];2014年

5 田倩瑶;蔡瑜萱;苏华轲;张远东;曾建伟;;探索重点行业VOCs排放量估算方法及监控管理办法——珠江三角洲石油加工业为例[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3年

6 谭冰;王铁宇;庞博;朱朝云;王道涵;吕永龙;;农药企业场地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的污染特征及健康风险[A];第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第24分会场:贵州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生态环境保护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贾晨辉;中国西部兰州盆地非甲烷烃大气污染特征及其化学行为[D];兰州大学;2018年

2 邱雄辉;呼包鄂地区臭氧污染特征及对前体物排放的非线性响应[D];清华大学;2017年

3 闫雨龙;环境空气中典型异构烷烩类组成及其来源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7年

4 李成;中国非道路移动源排放及未来趋势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7年

5 潘冠福;低阶不饱和烃和均三甲苯的氧化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16年

6 黄荣;有序硅铝基催化剂协同低温等离子体氧化甲苯[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7 王向前;介质阻挡放电耦合生物滴滤净化多组分VOCs的关键技术及工艺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8 肖潇;液体吸收法资源化处理工业甲苯废气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15年

9 李一倬;低温等离子体耦合催化去除挥发性有机物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10 姜楠;沿面—填充床复合放电等离子体及其协同催化降解苯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伍鹏程;临沂市主要大气污染物人群健康效应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8年

2 吴菲;大气挥发性有机物样品连续快速捕获、富集关键技术研究[D];南昌大学;2018年

3 林雪婷;以金属有机骨架为牺牲模板制备锰铈复合氧化物催化氧化甲苯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8年

4 袁琪;二次有机气溶胶分子标志物特征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8年

5 陈小方;集装箱制造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特征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8年

6 耿唯唯;离子液体与含卤素VOCs的构效关系及过程模拟计算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8年

7 何丽;成都城区大气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特征及来源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8年

8 黄生华;蚯蚓粪吸附剂的制备及其对VOCs吸附特性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8年

9 郝国朝;陕西省民用燃煤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的建立[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8年

10 石铁伟;基于卫星遥感的中国污染气体时空分布及减排措施分析[D];中国矿业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6697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ongshangguanlilunwen/26697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98a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