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工商管理论文 >

发电商的持留及默契串谋行为分析

发布时间:2020-06-06 00:08
【摘要】: 为打破垄断、鼓励竞争、提高电力工业生产效率而进行的电力市场改革已形成全球的浪潮,电价机制是电力市场改革的核心问题,科学合理的电价能引导市场的供需平衡,达到电力资源的有效利用。由于电力工业的特殊性,在实际的电力市场中,发电商从自身利益出发,往往会通过策略行为获取超额利润,甚至暴利,这将损害市场效率和用户利益,最终也会损害发电商利益。本文针对发电市场定价机制与发电商策略行为两大基础核心问题展开研究。 首先,建立了统一出清电价机制纵容发电商‘持留容量的博弈模型’,提出了用博弈均衡解分级预警电力危机的方法。其特点一是:该模型是一个两层优化的模型,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得出发电商容量持留达到均衡的解析解;二是:提出了监管电力市场持留风险的分级预警负荷水平;三是:在考虑市场剩余容量被完全持留的情况下,指出市场出现默契串谋不可避免。四是:进一步考虑了电力供应弹性、负荷需求弹性等扩展了该模型,最后分析了影响发电商采取持留容量策略的若干因素。 其次,建立了统一出清定价机制下不对称发电商通过混合策略‘默契串谋的博弈模型’。其特点一是:通常每个发电商的容量都不足以单独满足市场负荷需求时,分析了容量不等的发电商采用混合策略形成默契串谋的可能性,通过建模,获得了达到高价的概率、发电商的期望收益和单位容量下的期望收益;二是:分析了发电商的容量差异对形成默契串谋的影响,指出容量规模“相当”的发电商更容易进行串谋。 第三,建立了发电商‘分段报价的默契串谋模型’,指出:在长期重复报价时,统一出清分段报价体制将助长发电商默契串谋,分析了有关因素、形成机理和稳定条件。其特点一是:使用了Forehheimer模型框架,构造了发电商不尽相同时分段报价的发电商默契串谋的模型;二是:提出了形成默契串谋的必要条件;三是:运用默契串谋的‘内稳定’和‘外稳定’的概念分析默契串谋集合的稳定条件。四是:分析了默契串谋发电商的利润与市场剩余容量、串谋发电商的容量、串谋发电商个数等的关系。五是:在给出了形成默契串谋‘内稳定’和‘外稳定’的条件后指出,市场最终会形成两种局面:或是一个大发电商实施市场力,或是满足一定条件的多个厂商稳定的默契串谋联合实施市场力。六是:用某电力市场的实例验证了理论的合理性。 第四,对按报价支付和当量电价下发电商持留容量和默契串谋的激励进行了探索和分析。表面上看,按报价支付不会持留容量,但分析表明在按报价支付下存在默契串谋的囚徒困境式的三步曲。第一步是陷入打价格战困境;第二步是为走出困境而双管齐下,即先持留,使持留的总容量几乎等于剩余容量,也即使剩余容量几乎为零而形成短缺局势,然后报高价,但这还可能是不稳定的;第三步是发电商之间大体上按相同比例均摊了持留容量之后,逐步达到稳定的默契串谋。其特点二是:对上海电力市场从统一出清向按报价支付机制转换的前后记录进行了对比分析,上海电力市场电价转换的记录部分验证了这一‘猜想’,进而指出:按报价支付定价体制不可能遏制发电商持留容量和默契串谋策略,甚至比
【图文】:

最高限价,市价,概率,厂商


3-1 市价达到最高限价的概率 P 与串谋厂商数 N 的关Fig.3-3 The relation of P & N到最高限价的概率P随着市场上参与默契串谋图 3-2 市价达到最高限价的概率 P 与 c 的关系Fig.3-2 The relation of P & c到最高限价的概率P依赖于和未被购买容量有

最高限价,市价,概率,厂商


文 3-1 市价达到最高限价的概率 P 与串谋厂商数 N 的关Fig.3-3 The relation of P & N到最高限价的概率P随着市场上参与默契串谋的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F407.6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简讯[J];四川水力发电;2011年03期

2 刘军;;电力市场营销策略的优化探讨[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1年07期

3 杨君;;浅谈当前电力营销的现状与发展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24期

4 孙瑜;;中国电力工业市场化改革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1年13期

5 赵玉梅;陈勇军;;电力企业营销策略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年18期

6 翟鸿雁;曾晋明;曾纪霞;;基于支持向量机的电力市场价格预测中的核函数比较[J];计算技术与自动化;2011年02期

7 魏学峰;;电力企业以客户为中心的营销策略[J];民营科技;2011年08期

8 李磊;赵岩;卞韶帅;项捷;吴俊;;国外自动发电控制辅助服务交易市场的比较研究[J];华东电力;2011年08期

9 杨煦;;市场经济下电力市场营销的创新发展[J];现代经济信息;2011年14期

10 沈铁军;;电力负荷预测方法的简要思考[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2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辛耀中;;电力市场运营系统技术发展趋势[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2 刘洪波;穆钢;刘明;;费用流法在计算电网输电费中的应用[A];“电力大系统灾变防治和经济运行重大课题”部分专题暨第九届全国电工数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3 杨松;;电力市场对地区电网能量管理系统的影响[A];高效 清洁 安全 电力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吉林省电机工程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王大光;李虎军;;电力市场中的福建水电探讨[A];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第七届学术年会分会场——提高水力发电技术 促进海西经济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陈天恩;;我国电力工业市场化改革的战略思考[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6 钟宁;;节能调度与经济调度的异同分析[A];贵州省电机工程学会2010年优秀论文集[C];2010年

7 方军;张彩庆;黄元生;张竟伟;;互换交易在电力价格风险管理中的应用研究[A];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杨萌;;利用GIS的输电规划[A];第十一届全国电工数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赵永亮;刘万福;林海英;赵庆波;曾鸣;;电力营销辅助决策支持系统总体框架研究[A];2003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电力系统自动化专委会供用电管理自动化分专业委员会成立暨第一届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C];2003年

10 莫璐;杜松怀;;双边电力市场网损分摊方法的比较研究[A];农业工程科技创新与建设现代农业——2005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分册[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张翼;我国将建立三级电力市场[N];光明日报;2003年

2 新华社记者 常志鹏;引入竞争主体 形成新电价机制[N];新华每日电讯;2003年

3 本报记者 吴宜萍;推进电力改革 理顺电价机制[N];华东电力报;2004年

4 驻葡萄牙使馆经商处 靳湘辰;葡萄牙拒绝提前放开电力市场[N];国际商报;2001年

5 本报记者 赫然;电力经济前景扑朔迷离 呼吁尽快完善电价机制[N];中国电力报;2010年

6 记者 陈学婧;61%参与者支持阶梯电价机制和改革方向[N];中国电力报;2010年

7 记者 王慧峰;六成反馈意见支持阶梯电价机制[N];人民政协报;2010年

8 李庆云 彭玲;创文明单位 树电力新风[N];岳阳晚报;2010年

9 华泰长城期货 张为豪 编译;欧洲电力市场 未解之谜[N];期货日报;2011年

10 本报记者 刘洁 见习记者 尹海超;中国电力抱团闯荡俄罗斯[N];中华工商时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郁侠;电力市场边际电价预测与水电厂竞价上网模式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5年

2 童明光;我国电力市场中市场力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6年

3 方军;市场条件下抽水蓄能电站动态效益的定量评价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6年

4 李伟;基于分量理论的功率分解新方法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7年

5 李韩房;中国电力市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模型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8年

6 卢占会;电力市场稳定性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8年

7 赵儆;电力市场中的可靠性理论研究[D];清华大学;2005年

8 金广厚;电能质量市场体系及若干基础理论问题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5年

9 马瑞;考虑负荷特性的电压崩溃及其市场化预防方法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6年

10 周安石;基于市场机制的电力系统规划理论研究[D];清华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光明;发电厂最佳机组组合与保本竞价策略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5年

2 聂挺;电力期货的运用[D];南昌大学;2005年

3 杨立生;唐山供电公司电力客户信用评价体系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4 赵瑛;电力市场机制下蒙西电网日发电计划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01年

5 丁声高;大区间互供电价与网省电力市场交易关系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01年

6 刘晓飞;电力市场传输管理的研究[D];湖南大学;2002年

7 黄海波;发电企业竞价上网中的报价研究:初始与成熟电力市场的策略探讨[D];浙江大学;2003年

8 常征;河北省电力市场用电分析预测系统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3年

9 常家星;电价形成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10 聂中;关于电力市场下发电公司竞价策略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26988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ongshangguanlilunwen/26988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0b8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