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工商管理论文 >

需求侧管理视角下的电动汽车充放电定价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19 14:14
【摘要】:随着石油资源的日渐枯竭以及全球气候变暖的日趋加剧,发展新能源汽车已是大势所趋,而电动汽车正以其在节能、环保方面的优势,成为新能源汽车研究的热点。作为未来电力系统中比重庞大的负荷,电动汽车接入电网的随机性和间歇性将使电力系统运行的复杂程度大大增加。对此学者们多从技术层面分析电动汽车充电行为对电力系统的影响或将V2G技术考虑在内,衡量电动汽车向电网放电时可能给电力系统带来的效益,缺少对电动汽车充放电管理层面的研究,更缺乏对电动汽车充、放电价制定方面的系统论述。 合理的充放电价体系既是实现电动汽车充放电控制与管理的主要手段,也是维系电动汽车用户和电网运营商利益关系的纽带。如何将两者关系考虑在内,制定合理地电动汽车充放电电价,使电力系统在为电动汽车用户提供可靠、便利服务的同时,兼顾自身的利益诉求,是电动汽车普及前应该关注和研究的问题。鉴于此本文选定“需求侧管理视角下的电动汽车充放电定价策略研究”这一课题进行系统研究。将电动汽车充、放电电能视为特殊商品,以协调电力系统与电动汽车用户两大群体的利益为出发点,系统地分析了影响电动汽车充、放电的定价的因素,借助电力需求侧管理理论和电力价格理论,设计相应的电动汽车充、放电价和二者的协调方案,使电动汽车用户在与电网利益达到激励相容的前提下,在恰当的时间进行充放电选择,实现电力系统运营成本最小化的目的。本文的创新性工作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建立考虑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投资的充电电价模型。文章从综合资源规划思维视角出发,借鉴动态交通网络思想,在判断决定电动汽车充电电价的主要因素后,将未来电动汽车用户的利益计入在充电站建设规划内(主要是充电的便利程度和充电电价),并考虑电动汽车充电带来的购电成本和电网运行成本,建立了统筹不同地点电动汽车动态充电需求和充电站投资者投入成本的多目标充电电价模型。最后将充电者充电时间限制在一硬时间窗内,提出了一个可行的两阶段启发式算法。该项研究为电动汽车充电站的布局与规模确定提供了思路,同时也明确了电动汽车充电电价确定的着眼点。 ②探讨了考虑电动汽车用户风险态度的放电电价策略。文章借助于需求侧响应理论思想,以构建合理的电动汽车放电响应价格为目标,首先分别建立并分析了具有风险规避特性的电动汽车用户和电力公司的收益函数,进而引入金融学CVaR准则对电动汽车用户面对电能回购不确定性时的风险进行估值。研究发现电动汽车用户的V2G备用电能预留量与其风险规避度成正比;在分散决策情景下,整个V2G电能反向供应链中存在双边际效应,电动汽车用户的最优电能预存小于整体最优预存量。最终确定了使电力系统收益最大化的电动汽车用户激励性回购电价策略:“回购补贴+市场保证金”协调契约策略。继而构建了电动汽车参与备用服务市场的交易模式。该研究对电动汽车普及后,电力公司借助V2G技术调动电动汽车电能作为系统备用的激励措施和手段进行了前期探索性研究,为未来电力公司对电动汽车放电协议的设计提供了参考。 ③探讨了电动汽车充、放电电价间的协调策略。文章引入峰谷分时电价理论,以协调电动汽车用户的充放电行为来优化电网负荷为目的,分析对比了电力公司采取不同充电电价策略时电动汽车用户的V2G市场响应程度。研究结果表明:电力公司采取峰谷分时电价策略时,可以以较采用统一售电电价时低的反向购电价格获得更高的V2G市场响应度,在不损失电动汽车用户效益的前提下,使电力公司获得更高的总收益。这主要因为当电力公司采取分时售电电价策略时,参与V2G市场电动汽车拥有者的边际成本降低,备用服务曲线也因此变得平缓。以此为基础构建了电动汽车充放电电价协调模型,以求实现电动汽车充、放电价对电动汽车用户影响的协调统一。该研究成果为考虑充、放电价间协调关系下的充放电价制定提供了思路。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F274;F426.471
【图文】:

电动汽车,充放电,能源供给


为电动汽车行驶提供直流电能供给,如图3.1 所示。能源供给是电动汽车电力供应链中的重要环节,配套完善的能源供给基础设施是电动汽车发展的必要支撑因素,而能源供给环节的利益保证是促进能源供给基础设施完善成熟的必要条件。能源供给模式与电动汽车的发展密切相关,电动汽车在不同时段选择不同的充放方式,其能源供给情况将呈现不同的特点;送电系统(主要指电网)是连接供电系统和充电系统的纽带,是统筹电动汽车功率需求和电源发电调度的重要环节;充电系统包括低压配电网和电动汽车充电设备,其建设的完善程度不仅直接关系到电动汽车充放电的便捷性,同时也关系到电动汽车接入后自身的经济运行问题;电能储存系统主要指电动汽车车载动力电池,该系统与电动汽车用户的利益直接关联,是电动汽车完成驾驶功能的保障,而当它借助 V2G 技术向电网反向供电时,其还扮演着部分分布式电源的角色。图 3.1 电动汽车充放电系统Fig. 3.1 Electric vehicle charging and discharging system① 对电源的影响电动汽车充电负荷的增长需要发电侧电能供给来平衡。当前关于电动汽车充放电对电源端影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问题上:电动汽车增加需要增建多少电厂(Stanton, H.W. ,2006;Stephan C.和 Sullivan J. ,2008);电动汽车普及是否有有助于降低汽车尾气污染,即电动汽车充电引致的电源端发电机组的温室气体排放是否低于内燃汽车(P.Denholm, W.Short,2006;C Samaras, K.Meisterling,2008;C.Silva, M.Ross, T.Farias,2009)。Yu Xiaolong (2008)分情景研究了,不同充电方式(无序、家庭充电、谷荷充电、V2G)下

用户风险,电能,预存,回购


图 5.1 最低回购电能 q 及 EV 用户风险规避度η对最优电能预存的影响ig.5.1 The minimum buy-back power q and the EV degree of risk aversion on the impact of optipower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古丽萍;前景广阔的电动汽车[J];节能与环保;2003年08期

2 王震坡;孙逢春;林程;;不一致性对动力电池组使用寿命影响的分析[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6年07期

3 杨洪明;熊脶成;刘保平;;插入式混合电动汽车充放电行为的概率分析[J];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2010年03期

4 张谦;韩维健;俞集辉;李春燕;史乐峰;;电动汽车充电站仿真模型及其对电网谐波影响[J];电工技术学报;2012年02期

5 赵新一;;新能源发展展望[J];电力技术;2009年10期

6 曾鸣;冯义;董军;;贯彻科学发展观 实施电力综合资源规划[J];电力技术经济;2007年06期

7 周篁;对我国电力行业应用综合资源规划方法的探讨[J];电力需求侧管理;2001年04期

8 胡兆光;;需求侧管理理论体系初探[J];电力需求侧管理;2008年03期

9 康继光;卫振林;程丹明;徐凡;;电动汽车充电模式与充电站建设研究[J];电力需求侧管理;2009年05期

10 牛辉,程浩忠,张焰,陈陈;电网扩展规划的可靠性和经济性研究综述[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0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马忠海;中国几种主要能源温室气体排放系数的比较评价研究[D];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2002年

2 田红云;破坏性创新与我国制造业国际竞争优势的构建[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成;电动汽车发展对能源与环境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2 冯志刚;电厂机组最优负荷分配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7209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ongshangguanlilunwen/27209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228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