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产品开发联盟稳定性机理及运行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27 08:53
【摘要】: 进入21世纪,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之间进行联盟合作已成为科技创新和产品开发的重要模式。目前,国内外产品开发联盟发展十分迅速。然而,伴随着战略联盟快速发展的是联盟的高失败率。据调查表明,全部联盟中有一半以上是失败的,而我国以产学研形式组建的汽车产品开发联盟也面临着同样问题。居高不下的失败率已经严重地挫伤了企业参加联盟的积极性。总之,产品开发联盟并不是一种“稳定的合作模式”。那么,是什么因素影响和决定着汽车产品开发联盟的稳定性呢?如何才能维持产品开发联盟的健康和高效运行呢?对这些问题做出回答,需要对汽车产品开发联盟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进行深入研究。 为此,本文进行如下研究: ①系统分析影响产品开发联盟稳定性的因素,对各影响因素的作用机理进行深入探索、分析和数量刻画。 本文基于交易费用理论、资源基础理论、博弈理论和协同理论等相关理论,结合国内外产学研合作现状和我国汽车产品开发联盟存在的现实问题,系统深入地分析影响战略联盟稳定性的因素,对影响因素的作用机理进行定量研究和数量刻画。提出产品开发联盟稳定性的影响因素:信息沟通、知识管理、资源共享、相互信任、利益分配、风险分担和监督约束。 ②从联盟成员之间的协同、相互信任、利益分配和监督防范等方面建立联盟运行机制。 针对产品设计阶段在技术开发中的重要性,基于设计协同的角度和资源约束的视角,根据协同理论与矩阵理论,研究任务总量与时间总量迭代收敛规律,据此分析面向产品设计的战略联盟稳定性影响因素的作用机理,并建立面向产品设计的联盟协同机制:以产品设计流程为核心,通过信息沟通与反馈、资源整合与共享、知识积累和持续优化等手段,对产品设计中的各个活动和环节进行组合衔接、贯通和集成,使得联盟内部的人员、工具、数据、信息、知识等相关要素和资源得以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进而增强产品协同设计能力,提高产品设计水平,缩短产品研发周期,并最终维持和提高联盟的稳定性。 基于博弈理论和制度理论,研究无信用监管下和信用监管下的联盟成员信用博弈过程。要建立起联盟成员间的相互信任关系,首当其冲的是要建立起能够促进相互信任的产生机制:过程型、特征型和规范型机制。研究认为,在联盟内部引入信用监督机构,一定程度上可以防止联盟成员的失信行为;在联盟内建立有效的失信惩罚机制,能对联盟信用建设起到重要的保障作用,使失信成本远远高于所得,从而使其改变其策略选择,自觉遵守信用;在联盟内部建立一个高效的信息传递系统,对各成员的信用记录进行公开,将成为约束失信行为,构建联盟信用的重要平台,使守信的成员受到激励而更加守信,不守信的成员受到约束。 根据纳什谈判定理与模糊综合评判法,结合战略联盟的技术风险、市场环境风险和信任风险,建立联盟利益分配的风险补偿机制。研究认为,该机制不但充分体现出联盟成员利益分配的风险补偿过程,而且避免了风险补偿过大而导致成员自身利益低于现状点,进而避免了利益分配所引起的联盟不稳定。 根据进化博弈理论,建立基于合作溢出的联盟演化博弈模型与监督防范机制,深入分析合作溢出与监督防范对联盟演化稳定性的影响。研究认为,联盟成员之间的合作溢出,可以减少机会主义行为的发生,有助于联盟内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但同时也对联盟内具有专有性资源的核心企业的收益和竞争力造成威胁。随着合作溢出量的增加,联盟成员之间相互挤压,呈现无序竞争,整个联盟系统处于不稳定状态,联盟收益随之降低。具有专有性资源的成员通过增加防范成本虽然可以保护自己在联盟中的优势地位和核心竞争力,却不利于技术创新的扩散和联盟整体技术创新水平的提高,从而不利于整个联盟的发展。 ③结合我国汽车产业产学研合作和产品开发联盟的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为提高其稳定性提出对策与建议:汽车产业自主创新模式、汽车产业自主开发体系、正确和积极发挥政府的公共职能作用、构建利益与风险共担的保障机制、建立相互信任机制、建立畅通的沟通渠道、建立监督防范机制。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F224;F407.471
本文编号:2731610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F224;F407.47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剑涛;战略联盟的稳定与战略联盟合作伙伴的选择[J];商业研究;2004年19期
2 陈宝;;动态联盟的利益分配问题研究[J];商业研究;2005年23期
3 刘浪;唐海军;陈仲君;;Shapley值在动态联盟利益分配博弈分析中的应用[J];工业工程;2006年06期
4 汪锋;;战略联盟的契约设计及其稳定治理[J];工业技术经济;2006年08期
5 郑文军,张旭梅,刘飞,陈星明,雷琦;敏捷虚拟企业利润分配机制研究[J];管理工程学报;2001年01期
6 单汨源,彭忆中;战略联盟的稳定性分析[J];管理工程学报;2000年03期
7 罗利,鲁若愚;产学研合作对策模型研究[J];管理工程学报;2000年02期
8 易余胤,肖条军,盛昭瀚;合作研发中机会主义行为的演化博弈分析[J];管理科学学报;2005年04期
9 叶建亮;知识溢出与企业集群[J];经济科学;2001年03期
10 王奕首,史彦军,滕弘飞;多学科设计优化研究进展[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2005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孔建寿;面向协同产品开发过程的集成管理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4年
2 蔡继荣;战略联盟稳定性机理及联盟治理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7316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ongshangguanlilunwen/27316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