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侧管理(DSM)激励机制理论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30 09:53
【摘要】: 近年来我国的电力需求侧管理(DSM)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开展这项工作较好的国家相比,与我国巨大的终端节电潜力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根据国际经验,要想成功实施DSM,必须建立起对DSM实施主体的激励机制才行。我国目前实施DSM的主体是电网公司,而对电网公司实施DSM的激励机制基本上是空白,激励机制的缺乏已经严重影响了我国DSM的实施。因此,如何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调动电网公司实施DSM的积极性已成为目前我国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前沿问题。研究探讨对我国电网公司实施DSM的激励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 论文在系统分析评估国外电力公司DSM激励机制的基础上,着重研究了我国电网公司实施DSM的激励机制,提出了我国电网公司的脱离机制模式、DSM投资成本回收机制模式及DSM奖励机制模式。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为: 1.运用市场细分原理对电力用户进行了细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电网公司的售电收入与售电量相脱离的脱离机制模式。对如何调整电网公司每年的允许收入作了探讨,并进行了算例分析。 2.研究了我国电网公司DSM投资成本回收机制。重点探讨了DSM成本资本化机制,给出了建议的回报率和摊提期。 3.对于以获取最大社会效益为目的的DSM项目,运用经济学中的委托-代理人理论,论证了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监管机构对电网公司采取的最优的奖励机制是分享效益机制。 4.分析了电网公司实施DSM的潜在成本。由于潜在成本观察不到,监管机构往往忽略了对其补偿,忽略对潜在成本补偿的结果会导致电网公司不愿实施DSM。描述了各种可能的潜在成本曲线,提出了潜在成本的度量方法,并对潜在成本与DSM的净效益的关系进行了深入地分析。 5.比较分析了实施分享效益机制的电力公司的边际奖励比(MIR),讨论了MIR对DSM效果的影响。论证了最优边际奖励比应为100%。为消除人们担心100%MIR会使得向电力公司的净转移支付太高,造成社会不公平问题,提出引入固定项使边际奖励比与奖励总量相脱离的办法。对DSM奖励机制风险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风险的防范办法。
【学位授予单位】: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F426.61;F272
【图文】:
-1有和没有ERAM情形下平均零售电价的变化
引言在第四章中探讨了为鼓励电网公司实施 DSM 而采取的脱离机制模式。脱离扫除电网公司实施 DSM 的根本性障碍,但仅仅做到这一点还不足以刺激电积极实施 DSM,因为电网公司还未得到实施 DSM 的好处。以美国加利福电力公司为例,加利福尼亚州的电力公司在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实施 ER机制后,节电投资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并不断攀升。但是由于没有进一SM 激励措施,仅仅几年电力公司在投资 DSM 上的兴趣和花费就明显减退图 7-1 给出了加利福尼亚州主要电力公司在 1980 年至 1988 年期间的 D资状况。从图中能明显看出在 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电力公司减少了对 DSM资。ERAM 脱离制度已经开始实施,但是由于没有针对 DSM 效果提出进一励措施,电力公司的节电投资急剧下降,电力公司在满足用户电力需求时转向采取供应侧措施[97]。
本文编号:2735181
【学位授予单位】: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F426.61;F272
【图文】:
-1有和没有ERAM情形下平均零售电价的变化
引言在第四章中探讨了为鼓励电网公司实施 DSM 而采取的脱离机制模式。脱离扫除电网公司实施 DSM 的根本性障碍,但仅仅做到这一点还不足以刺激电积极实施 DSM,因为电网公司还未得到实施 DSM 的好处。以美国加利福电力公司为例,加利福尼亚州的电力公司在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实施 ER机制后,节电投资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并不断攀升。但是由于没有进一SM 激励措施,仅仅几年电力公司在投资 DSM 上的兴趣和花费就明显减退图 7-1 给出了加利福尼亚州主要电力公司在 1980 年至 1988 年期间的 D资状况。从图中能明显看出在 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电力公司减少了对 DSM资。ERAM 脱离制度已经开始实施,但是由于没有针对 DSM 效果提出进一励措施,电力公司的节电投资急剧下降,电力公司在满足用户电力需求时转向采取供应侧措施[9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井志忠,宋宝锋;俄罗斯电力市场化改革解析[J];东北亚论坛;2005年03期
2 王斌,江健健,康重庆,夏清;美国标准电力市场的主要设计思想及其对我国电力市场设计的启迪[J];电网技术;2004年16期
3 鲁顺,李灿,魏庆海,王珂,陈晓东,范东春,王洪波;纽约电力市场探析[J];电网技术;2004年17期
4 曾次玲,张步涵,谢培元;澳大利亚国家电力市场的最新发展状况[J];电网技术;2004年24期
5 傅霞飞,狄丹;俄罗斯的电力工业改革历程[J];电网技术;2004年22期
6 周明,李庚银,倪以信;电力市场下电力需求侧管理实施机制初探[J];电网技术;2005年05期
7 宋永华,孙锦鑫;英国电力市场面临新的改革——现行模式比较及其问题[J];电网技术;1999年07期
8 何大愚;浅析若干国外电力市场的失败和成功[J];电网技术;2001年09期
9 王治华,李扬,卢毅;DSM项目的风险及其决策探讨[J];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2001年05期
10 任丽;电力市场模式评述[J];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2004年03期
本文编号:27351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ongshangguanlilunwen/27351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