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工商管理论文 >

生态视域下专用汽车设计产业链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06 09:01
【摘要】:在全球生态危机背景下,尤其是当前中国专用汽车工业正处在发展的关键时期,设计学作为涉及多学科、多层面的交叉性学科,有义务承担起一定的责任。设计创新利用交叉整合的科学方法,将“知识”与“需求”有机链接,完成从需求创意化到产品商品化的整个流程。设计创新已成为企业科学技术生产力和商品竞争市场之间起决定性作用的“润滑剂”,是产业价值链中的关键环节,也是制造型企业改变发展方式、提高效率,提升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专用汽车作为汽车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专用汽车广泛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在提供特殊功能、提高工作效率等方面贡献突出,已经成为我国国民快速发展不可缺少的交通运输和工程作业的主要装备之一。迄今为止,我国专用汽车产业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巨大进步,技术水平和制造工艺均有了较快发展,具备了一定的制造能力。但与欧洲国家以及美、日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专用汽车整车的设计创新与工程技术研发水平还有较大的差距。主要体现在基于自主研发的原创性设计创新活动、功能原理研究储备、轻量化技术、标准体系等方面。 面对全球日益严峻的资源、环境和生态压力,考虑到我国专用汽车产业尚未发展成熟的现状,可以尝试更积极的产业发展路径。即尝试吸收、利用循环经济的思想和生态化设计理论,加大专用汽车设计创新与技术创新的力度,建设大中型企业设计研发中心、集群式设计创新服务平台、社会需求及用户生活形态研究平台等创新服务平台等,支撑专用汽车产业。以此为基础,逐渐向上、下游延伸专用汽车设计的产业链,形成从策略研究—需求研究—风险资金—技术储备—应用开发—生产配套—成果转化—营销管理等一套完整的专用汽车设计产业链。与此同时,专用汽车设计链也将横向扩充、完善配套,形成从材料研究储备—原理研究储备—关键技术储备—概念设计—总布置设计—造型工程—VR评审—人机工程研究—底盘设计—车身设计—内外饰设计—电气工程—快速原型开发—样车试验—生命周期评价等一系列环节,充实设计研发的技术水平,提升专用汽车产业价值。 生态视域下专用汽车设计产业链应该是以专用汽车设计创新活动产业为主导,包含专用汽车设计、研究、开发等相关活动产业,构成的具有一定规模、带有生态意识、具备生态效益的设计产业集群。生态视域下专用汽车设计产业链创新的目的是提高专用汽车设计创新的市场化和专业化水平,并促进加快实现专用汽车服务业的产业化。 本课题通过生态视域下的专用汽车设计产业链创新研究,分析生态环境、设计研发服务业和专用汽车产业三者间的相互影响机理,探研适合我国专用汽车产业发展现状的专用汽车设计产业化路径。可为专用汽车创新园区、专用汽车设计产业链、专用汽车可持续设计等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也可为区域范围内专用汽车发展规划的研究和制定提供参照和借鉴。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F426.47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福森;;生态伦理学的困境与出路[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2 李卓;杨威;;浅谈创意产业对汽车设计的重要性[J];汽车工业研究;2008年03期

3 韩林;;我国专用汽车产业集群现象剖析[J];城市车辆;2008年01期

4 赵春雨;方觉曙;;生态城市与生态产业链——以芜湖市为例[J];城市问题;2010年02期

5 徐锭明;赖江南;;低碳发展 引领变革[J];中国科技投资;2008年07期

6 刘新;刘吉昆;;机会与挑战——产品服务系统设计的概念与实践[J];创意与设计;2011年05期

7 郑宏星;马佳;;资产专用性视角的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研究——日本汽车产业集群的分析与启示[J];东北亚论坛;2008年05期

8 张路;循环经济的生态学基础[J];东岳论丛;2005年02期

9 杨迅周;王玉霞;魏艳;任杰;;产业集群生态产业链构建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0年02期

10 初丽霞,于杰,尹建中;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与政策措施[J];山东环境;2002年05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张增毅;[N];中国汽车报;2004年

2 本报记者 王政;[N];人民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汪毅;生态设计理论与实践[D];同济大学;2006年

2 李哲;生态城市美学的理论建构与应用性前景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3 杨丽丽;汽车产业生态化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4 赵成;生态文明的兴起及其对生态环境观的变革[D];中国人民大学;2006年

5 夏凯旋;基于经济生态效率理论的汽车共享服务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6 严耕;生态危机与生态文明转向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7 李建斌;传统民居生态经验及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8 尹艳冰;面向循环经济的生态化技术创新体系构建及其测度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9 韩玉堂;生态工业园中的生态产业链系统构建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10 汤军;造物中“情”、“理”二元关系的理论构架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刘彦;视域融合与游戏[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陈英;环境问题与宪法价值取向生态化研究[D];贵州大学;2008年

3 段薇;全球价值链下的中国汽车产业转移承接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7434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ongshangguanlilunwen/27434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324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