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工商管理论文 >

调节聚焦与心理距离对新能源汽车采用的交互影响:信息框架的视角

发布时间:2020-07-09 19:10
【摘要】:能源和环境双重危机驱动新能源汽车加速发展,而新能源汽车却始终“叫好不叫座”。作为一种承载了较多社会利益的不连续创新产品,新能源汽车的采用远不是一个瞬间行为,而是包含了从认知到决策等一系列复杂的心理变化过程。然而,目前政府和业界都未注重深入理解和把握这一过程,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尤其是其利益的认知不足,导致其采用决策过程严重受阻。如何正确引导消费者的心理认知,从而有效激发其采用新能源汽车的意愿?这成为当前新能源汽车推广迫切需要解决的战略议题之一。现有新能源汽车消费者层面的国内外研究,仅停留在对态度、偏好及采用意愿等的解释与预测,尚没有针对消费者心理变化过程的研究;以往创新采用研究虽已有提及预期结果对采用行为意愿的影响,但还没有探讨如何引导消费者对结果的心理感知来激发其采用意愿的过程机理。 鉴于此,考虑到新能源汽车核心利益可以体现为当前和将来利益、个人和社会利益、当地和全国利益等不同维度“心理距离”的特点,本研究基于其利益诉求的信息框架,同时引入调节聚焦的概念,从调节聚焦与心理距离交互的视角,着重研究了以下内容:第一,在时间距离维度下,探讨强调“当前”及“将来”利益在不同调节聚焦信息框架下如何能更有效地激发不同调节聚焦个体采用新能源汽车意愿的机理;第二,在社会距离维度下,探讨强调“利己”及“利社会”的利益在不同调节聚焦信息框架下如何能更有效地激发不同调节聚焦个体采用新能源汽车意愿的机理;第三,在空间距离维度下,探讨强调“当地”及“全国”利益在不同调节聚焦信息框架下如何能更有效地激发不同调节聚焦个体采用新能源汽车意愿的机理;第四,基于以上研究,提出推进新能源汽车采用的营销策略建议,以助于激发消费者采用新能源汽车的意愿。 本研究运用心理学实验方法,设计了三个三因素双水平析因实验验证研究假设。实验一从时间距离框架出发检验强调当前或将来利益与信息及个体调节聚焦的协同匹配效应。结果发现,强调当前利益的促进聚焦信息诉求最能激发促进聚焦消费者采用新能源汽车的意愿,而强调将来利益的预防聚焦信息诉求最能激发预防聚焦消费者的采用意愿。实验二进一步从社会距离维度检验强调利己或利社会利益与信息及个体调节聚焦的协同匹配效应。结果发现,强调利己的促进聚焦信息诉求最能激发促进聚焦消费者采用新能源汽车的意愿,而强调利社会的预防聚焦信息诉求最能激发预防聚焦消费者的采用意愿。实验三通过引入空间距离框架对新能源汽车的社会利益(主要是环境利益)进行细化和区分,检验强调对当地有利或对全国有利与信息及个体调节聚焦的协同匹配效应。结果发现,强调当地利益的促进聚焦信息诉求最能激发促进聚焦消费者采用新能源汽车的意愿,而强调全国利益的预防聚焦信息诉求最能激发预防聚焦消费者的采用意愿,而且,实验三还发现,强调全国利益的促进聚焦信息诉求也能有效激发促进聚焦消费者的采用意愿。 总体而言,本研究通过上述三个实验验证了时间、社会及空间三个维度心理距离框架与信息调节聚焦以及个体调节聚焦对增强新能源汽车采用意愿的协同作用,也揭示了不同维度心理距离框架下其影响效应大小及方向的不同之处。本文的理论贡献在于:第一,首次系统性地探讨了时间距离、社会距离及空间距离等三种不同维度心理距离框架对消费者行为反应的影响;第二,创新性地将调节聚焦信息框架及个体调节聚焦引入节能环保型创新产品采用研究,并进一步挖掘了激发不同调节聚焦个体最大采用意愿的途径;第三,首次厘清了时间距离、社会距离及空间距离等三种不同维度心理距离框架对调节关联效应的边界影响;第四,提出了一种新的、协同的调节匹配形式,即心理距离框架与信息调节聚焦及个体调节聚焦的协同匹配能更大程度地激发消费者的积极行为反应。此外,文章还提出了基于心理距离与调节聚焦推进新能源汽车采用的一系列营销策略建议,以期为新能源汽车企业的营销推广实践及政府推广新能源汽车的公共营销活动提供实践指导。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矿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F416.471;F713.55
【图文】:

可能性,交互影响,均值,间距


实验一促进聚焦个体对新能源汽车的购买可能性均值

可能性,均值


图 4-3 实验一促进聚焦个体对新能源汽车的购买可能性均值Figure 4-3 The purchase probabilities by promotion-focused participants in experiment 1

交互影响,间距


实验一促进聚焦被试的新能源汽车采用反应Figure4-5Theadoptionresponsesofpromotion-focusedparticipantsinexperiment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潘建亮;;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之分析[J];汽车工业研究;2010年03期

2 姚占辉;;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化困境分析及对策[J];汽车工业研究;2010年12期

3 朱丽叶;卢泰宏;;调节聚焦原理:动机理论的重大突破[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4 李金津;;对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思考及相关建议[J];工业技术经济;2008年01期

5 白琳;;金额/比率陈述方式和调节匹配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J];管理工程学报;2010年01期

6 邓朝华;鲁耀斌;张金隆;;基于TAM和网络外部性的移动服务使用行为研究[J];管理学报;2007年02期

7 孙剑;李崇光;黄宗煌;;绿色食品信息、价值属性对绿色购买行为影响实证研究[J];管理学报;2010年01期

8 李志宏;白雪;马倩;王娜;;基于TAM的移动证券用户采纳影响因素研究[J];管理学报;2012年01期

9 陈柳钦;;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J];环境经济;2010年11期

10 陈锟;;调整焦点对突破式创新产品购买决策影响[J];管理科学;2009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王怀勇;决策过程中的调节匹配效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许雷平;媒介最大化现象诱发消费者偏好逆转的机理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3 刘子龙;第三代移动服务用户采纳行为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4 章璇;时间距离对消费者在线冲动性购买行为的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舒首立;时间距离对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意向的影响[D];西南大学;2011年

2 林晖芸;调节定向的影响因素及调节性匹配对说服效果的影响[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3 罗少文;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4 齐庆博;基于调节点理论的冲动性购买行为机制探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5 杨婷;知觉行为控制对可持续消费行为的影响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6 王雪鹏;解释水平对后悔影响的实验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7478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ongshangguanlilunwen/27478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2d4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