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工商管理论文 >

中国石油安全的经济学分析

发布时间:2020-07-13 09:25
【摘要】:能源安全是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基石,其核心是石油安全。中国自1993年再次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以来,进口石油依存度持续提高,至2005年,已达40%,并仍将继续提高。面对竞争激烈、影响因素复杂多变的国际石油市场,中国石油安全问题面临严峻挑战,迫切需要对中国石油安全问题进行研究。 本文主要采用矛盾分析的方法,在经济矛盾体系框架下,研究中国石油安全问题。主要结构如下: 第一章分析了中国石油安全问题的矛盾形成。从石油需求、生产和资源状况两方面进行分析,指出,我国石油消费量因经济高速增长而持续迅速提高,而石油生产能力受资源条件和生产技术水平的限制而徘徊不前,石油供需缺口逐年拉大,进口石油依存度越来越高。依靠大量进口石油满足国内需求的状况,使得我国经济体系中与石油相关的经济矛盾激化,因此形成了以石油供求矛盾为主要矛盾的石油安全矛盾体系,使我国石油安全面临严峻考验。 第二章对中国石油安全矛盾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对社会问题进行矛盾分析,首先要确立矛盾分析的主体和出发点,由此明确所探讨主题的内涵和目的,这是进行矛盾分析的前提。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因此石油安全问题的主体是劳动者,其内涵是劳动者在石油的消费、生产和贸易方面的利益与权利的确立与实现。石油安全的目的是通过确保劳动者相关利益与权利,为劳动者的素质技能提高与全面发展提供能源物质条件方面的保障。在明确了石油安全的主体、内涵和目的之后,本文突破了现有关于石油安全概念仅在石油供给与价格稳定层面进行界定的理论局限,从经济利益与权利层面对石油安全进行了重新界定:石油安全,是在经济矛盾系统中,经济主体与石油的生产、消费、贸易有关的经济利益和权利关系获得确立和实现的状态。继而,以新的石油安全概念,分析了影响中国石油供求矛盾双方力量对比的主要因素,指出能源利用效率低是威胁我国石油安全的首要因素。我国石油市场机制缺陷、进口石油来源单一、运输安全缺乏保障、没有石油储备体系,以及国际政治军事因素等,也是威胁我国石油安全的主要因素。对此,确立“节流开源”为保障我国石油安全的总体战略,即,提高石油利用效率和开发新能源替代石油,以降低石油需求增长速度,并采取加强石油勘探开发、提高国内石油生产能力与拓展稳定安全的进口石油来源相结合的方式增加石油供给量,以此解决我国石油安全主要矛盾,保障石油安全。 从第三章至第六章,分别阐述“节流开源”总体战略下的各具体战略。第三章介绍能源节约与石油替代战略。我国能源利用效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能源浪费严重。基于此,不计成本地设法提高石油供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F426.22
【图文】:

消费状况,表数据


11198888929977776.22217.0002.1114.77711198999969344476.00017.1112.0004.99911199000987033376.22216.6662.1115.111111991111037833376.11117,1112.0004.888111992221091700075.77717.5551.9994,999111993331159933374.77718.2221.9995.222111994441227377775.00017.4441.9995.777111995551311766674.66617.5551.8886.111111996661389488874.77718.0001.8885.555111997771377988871.55520.4441.7776.222111998881322144469.66621.5552.2226.777111999991301199968.00023.2222.2226.666222000001302977766.11124.6662.5556.888222001111349144465.33324.3332.7777.777222002221482222265.66624.0002.6667.888222003331678000067.11122.7772.8887.444注:由国家统计局1985一2003年《中国统计年鉴》“能源消费总量及构成”表数据综合制表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温明;陈志帅;;我国的石油安全简析[J];东方企业文化;2011年04期

2 杨睿娟;;低碳经济是保障石油生态安全的现实选择[J];企业经济;2011年06期

3 刘晓凤;;“金砖四国”石油税制比较研究[J];财会研究;2011年12期

4 张纪海;李婷;鄂继明;;石油动员模式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5 侯瑞宁;;渤海漏油 “漏”出弊端[J];中国石油石化;2011年14期

6 陈柳钦;;石油金融:融合态势与中国发展战略[J];金融管理与研究;2011年07期

7 ;信息传真[J];中国石油石化;2011年15期

8 陈柳钦;;石油金融化背景下中国石油金融战略研究[J];石油化工技术与经济;2011年03期

9 王建;;危机浮现,“十一五”前景诡谲[J];董事会;2005年08期

10 陈柳钦;;新形势下中国石油金融战略研究[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振平;王波;;陕西省经济增长分析[A];陕西省发展计划委员会经济研究所二○○二年度调研文集[C];2003年

2 王述洋国;谭文英;;发展生物燃油产业 确保国家石油安全[A];林木机械装备与循环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8年

3 甄冠楠;;浅析我国的石油战略储备制度[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二)[C];2006年

4 王涌;王桂军;张志强;王书晓;;海上石油供应安全研究[A];中国航海学会2006年度学术交流会优秀论文集[C];2007年

5 杨睿娟;;低碳经济是保障石油生态安全的现实选择[A];低碳陕西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林玲;毛在丽;;论世界石油秩序及其对美国的影响[A];21世纪初世界经济格局与中美经贸关系:全国美国经济学会会长扩大会议暨“21世纪初世界经济格局与中美经贸关系高级论坛”论文集[C];2004年

7 曾麟;王革华;;中国能源农林业的现状、意义及发展战略[A];中国农村能源行业协会第四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新农村、新能源、新产业论坛生物质开发与利用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俞凯;;浅析2020年我国石油能源需求及对策[A];地球科学与社会可持续发展——2005年华东六省一市地学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5年

9 陈丽君;;加强香港与中国内地经济合作是香港经济走出困境的最好选择[A];“区域经济整合:模式、策略与可持续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10 ;能源安全与发展研究报告[A];2005-2006中国生产力发展研究报告(上)[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石平;我国应建立石油安全体系[N];厂长经理日报;2001年

2 孙艳莉;中缅输油管道:为石油安全再加码[N];中国经济导报;2009年

3 韩宝亮 高江涛 延长石油销售公司榆林销售处;延长石油安全文化的人文价值[N];延安日报;2009年

4 宋晓晖;海南石油安全应对“康森”[N];中国石化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杨雯;油管爆炸暴露中石油安全管理漏洞[N];中国能源报;2010年

6 中央党校经济学教研部教授、博士 曹新;用市场机制化解石油安全瓶颈[N];中华工商时报;2011年

7 特派记者 李关云;“杀鸡儆猴”推民主变革 美国维稳中东石油安全[N];21世纪经济报道;2011年

8 中央党校经济学部教授 博士 曹新;保障石油安全应两翼齐飞[N];中国石油报;2011年

9 特约专家 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副研究员 张茉楠;石油安全呼唤“国家战略”[N];中国石油报;2011年

10 本报记者 金江山;演练,保海上石油安全[N];中国石油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晶;中国石油安全的经济学分析[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2 陈海涛;基于供应链的中国石油资源安全保障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3 于延庆;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研究国家石油安全[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年

4 赵庆寺;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与美国石油安全体系:结构、进程与变革[D];复旦大学;2003年

5 杨中强;中东石油与21世纪的中国石油安全[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庞丽霞;经济全球化中的中国政府职责[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7 熊韶辉;论中国实现石油安全的贸易战略和策略[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8 范秋芳;中国石油安全预警及对策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9 王桂英;中国石油环境分析和石油安全战略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3年

10 王甲山;基于我国油气资源战略的税费问题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磊;影响我国石油安全的经济因素分析[D];河北大学;2010年

2 戴秀芝;油价波动下我国石油安全策略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3 刘博;东北亚石油安全与合作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4 罗磊;关于我国石油安全的进口贸易战略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5 尧楚楚;中国拓展石油安全领域国际多边合作研究[D];中共广东省委党校;2012年

6 徐圣陶;21世纪中国石油安全的现状与对策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许倩;基于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视角的中国石油安全探索[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8 高闯;新形势下中国石油安全预警及对策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9 高全友;能源金融一体化趋势下我国石油安全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10 张夫灿;借鉴日本经验优化中国石油安全供需战略的研究[D];青岛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7532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ongshangguanlilunwen/27532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c46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