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工商管理论文 >

中国各省区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产业竞争力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25 10:08
【摘要】: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之一,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资源。然而,落后的发展模式阻碍了中国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产业竞争力的提升,因此,加快向质量效益型的发展模式转变来提升竞争力势在必行。在此背景下,本研究以中国各省区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产业竞争力理论及其研究方法的分析,分别建立了产业竞争力研究的方法体系和理论体系,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对中国各省区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产业竞争力的产业特征、构成要素、评价模型及提升对策进行了深入的实证分析。 本研究构建了包括资源禀赋、市场基础、融资能力、企业素质、产业组织结构、支持行业及制度环境等7要素在内的中国各省区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产业竞争力影响因子概念模型。同时,在模型研究过程中,结合研究对象的行业特征,对钻石模型及相关模型展开了一定的优化与改进。构建的评价模型为开展对中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产业竞争力的横向与纵向测评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建立一个更为科学的中国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产业竞争力评价模型奠定了基础。 本研究运用了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横向比较与纵向比较等分析方法,对中国各省区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产业竞争力的特征、构成、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再根据对研究对象的实证研究,给出了提升其产业竞争力的对策,并得出了一系列重要结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中国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最为重要的4个特征分别是:劳动力密集型特征明显、原材料缺口大、人造板产业集群态势明显、产业关联度大。 (2)从理论上分析,中国各省区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产业竞争力的主要构成要素包括资源禀赋、市场基础、融资能力、企业素质、产业组织结构、支持性行业及制度环境等;其中企业素质、融资能力与产业组织结构组成了是中国各省区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3)建立了中国各省区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产业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在前文分析的基础上,参照波特的钻石模型及其产业特点分析,确立了中国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产业竞争力的25个评价指标,进而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产业竞争力的二级指标,即显性竞争力、基础竞争力、核心竞争力和环境竞争力。这些内容从不同角度、层面反映了中国各省区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产业竞争力的特征,为产业竞争力的实证测评提供了指标变量,并为制定提升中国各省区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产业竞争力的发展战略和政策提供了支持。 (4)对中国各省区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产业竞争力进行了实证测评,并根据测评结果进行排名,再对排名的结果展开聚类分析。实证测评包括横向、纵向测评两方面的内容,其中横向测评的结果显示全国28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产业竞争力存在明显差别,运用聚类分析法将其划分为5个梯队,即第1梯队的江苏、山东;第2梯队的广东、辽宁、河南、福建和浙江;第3梯队的湖南、上海、吉林、广西、湖北、四川和安徽;第4梯队的内蒙古、河北、江西、天津、黑龙江、北京、重庆和陕西;第5梯队的贵州、海南、山西、云南、新疆和甘肃。 (5)本文运用综合评价模型对2012年综合竞争力排名前10的江苏、山东、广东、辽宁、河南、福建、浙江、湖南、广西和吉林进行了纵向测评,纵向测评的结果显示2008~2012年间10省的综合竞争力水平呈现明显的分化态势,苏鲁两省在2009~2011年间的产业发展动力不足,发展速度较为缓慢;广东与河南在2009年以后呈现滑落趋势;辽宁的发展形势比较平稳,其他省份的产业发展速度集中于同一水平。 (6)给出了提升中国各省区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产业竞争力的对策及思路。基于对中国各省区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产业竞争力提升驱动力和路径的分析,本文从宏观和中观两个方面分别给出对策,宏观上是从国家大局出发制定产业协调发展的战略;在中观领域针对不同梯队的具体特点和战略定位,给出各省(直辖市、自治区)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产业竞争力提升的对策。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F426.88
【图文】:

发展阶段理论,产业竞争,阶段,生产技术


图 2-2 波特价值链理论Fig. 2-2 Michael Porter’s Value Chain Model家竞争优势发展阶段理论优势发展阶段理论将竞争力的成长过程分为四个阶段:要素创新导向阶段和富裕导向[49]。在要素导向阶段,产业竞争优和劳动力资源的数量状况[50],在此阶段的产业多是具有资源导向阶段,竞争优势的确立以国家和企业的投资意向和投资的产业开始具备不同程度的国际竞争力[51]。在创新导向阶段生产技术的双薪,技术升级成为增强国家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在生产技术、营销能力等方面居于领先地位;在富裕导向自已有的财富,企业开展实业投资的动机逐渐削弱,金融投企业兼并和收购现象是进入导向阶段的重要标志,而产业竞争

草制品,市场扩张,木竹,政策引导


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的生产能力逐渐减弱。但是 2008 年12 年受市场扩张、产业升级以及政策引导的影响,我国木材加逐渐从东部地区转移至资源相对丰富、供给基础良好、劳动力有利于拉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国东、中、西部地区划分国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的时间始于 1986 年,由全国人五”计划正式公布,期间经历了几次变化。前为止,我国东部地区具体包括 11 个省(市),北京、天津、、江苏、浙江、福建、广东、海南,湖北、湖南、山西、安徽河南[101],西部地区包括内蒙古、四川、青海、广西、宁夏、重庆藏、陕西、新疆 12 个省(自治区)。

草制品,木竹,木材加工,驱动力系统


-1 中国各省区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产业竞争力驱动力ing force system of industrial competitiveness of wood processing rattan palm grass products区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产业竞争业转移,加强产业衔接内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以及在劳动力、土地等要素价省份产业的传统优势正在逐步消失,向原材料和市场空移是必然趋势。加快东部发达省份产业的转移,不仅有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而且有利于推动中西部地区产业的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程宝栋;宋维明;;产业结构与中国木材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2 印中华;宋维明;;中国木材产业融资能力探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3 张毅,焦秀红;迈克尔·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J];商业研究;1998年03期

4 唐志红;区域层次上的产业竞争力剖析[J];财经科学;2003年06期

5 石峰;;给力低碳经济 强大中国人造板产业[J];中国人造板;2011年03期

6 钱小瑜;;世界人造板工业发展现状与趋势[J];中国人造板;2011年09期

7 刘国亮,薛欣欣;比较优势、竞争优势与区域产业竞争力评价——以山东省制造业为例[J];产业经济研究;2004年03期

8 宋之杰;谷力勇;;河北省体育产业竞争力分析与评价[J];燕山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9 刘水杏;;我国房地产业与金融保险业产业关联度的地区比较[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10 贾建莉;刘西林;费亚军;;区域软件产业竞争力实证研究[J];工业工程;2005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张霞;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发展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8年

2 张爱美;吉林省林业产业发展及产业结构调整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3 宋超智;浙江省林业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4 彭羽;中国纺织工业竞争力结构提升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0年

5 徐爱;家电产业绿色供应链定价的博弈模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6 李小平;中国木材加工产业集聚的空间格局演变及影响因素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3年

7 徐建军;我国农民工就业培训模式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7696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ongshangguanlilunwen/27696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916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