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规制主体行为与规制有效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25 12:07
【摘要】:食品安全问题不仅能够影响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还会影响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同时对国家以及政府的形象产生影响。有关数据显示,2014年最受关注的十大焦点问题中,食品安全处于第一位,这已经是连续3年内食品安全成为最受关注的焦点问题,2009年食品安全问题排在第二位、2010年排在第四位、2011年排在第三位,可见,食品安全问题近些年来一直是人们关心的重要的焦点问题,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已经非常严重,需要各方努力确保食品安全,促进经济发展。所以,研究食品安全规制中的主体行为与规制有效性以确保食品安全和对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没有一个更好的方法解决我国目前食品安全频发的问题,以及无法摆脱食品安全规制低效的现状下,本文突破原有框架的局限,从社会网络这个全新的视角研究食品安全规制中的主体行为与规制有效性,运用政治经济学、经济社会学、规制经济学以及信息经济学等理论成果,结合社会网络分析的方法,对食品安全问题进行重新认识和探究,丰富食品安全规制已有的研究成果,提升了理论研究水平,本文的研究是探索性的,试图为食品安全规制主体行为和规制有效性研究提供一个新视角,将关系数据引入食品安全规制主体行为和规制有效性的研究中,丰富了食品安全研究的数据形式和规制经济学。通过对中国食品安全规制的政府、食品厂商、消费者、第三方力量等主要主体的行为进行深层次的剖析,找出影响中国食品安全规制低效的内在原因,更加有利于理解中国食品安全规制低效的现状。同时,还可以找出符合食品安全规制的社会合意的网络结构,为中国食品安全规制体制改革提供参考,为政府制定规制政策、为企业制定经营战略、为消费者做出合理的购买决策、第三方力量合理配合市场和政府等提供借鉴,可以更好地解决我国食品安全问题,提高食品安全规制的有效性。 本文主要以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研究中国食品安全规制中的主体行为与规制有效性,是从“多元共治”的角度确定食品安全规制中的主体为政府、食品厂商、消费者和第三方力量,分析不同主体形成的网络中的行为与规制有效性。首先,提出中国食品安全规制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原因进行说明,说明本文研究的具体意义。同时对与本文有关的文献进行研究,为下文的分析提供基础。其次,以信息不对称理论、外部性理论等为基础对我国食品安全规制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为下文网络中研究食品安全规制主体行为与规制有效性打好理论基础,接下来是在各个规制主体形成的网络中研究其行为与规制有效性。再次,针对食品安全规制中最重要的主体(政府)的规制行为与规制有效性进行实证研究。最后,提出确保中国食品安全以及提高规制有效性的政策建议,得出本文研究的结论。本文要解决的总体问题如下:(1)政府、食品厂商、消费者、第三方力量组成的网络中各主体在不同的网络位置会产生什么样的效应?如,密度高的部门是否规制效果更好?(2)政府、食品厂商、消费者、第三方力量各规制主体的行为和状态对于网络变化会做出什么回应?如,网络中联接的增加或重新分布对规制主体行为产生的影响。(3)某些网络结构是否更能获得规制的社会合意的结果,如果确实存在这样的网络,是否可以描述规制的社会合意的网络特征?本文的主体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 第一章为绪论部分。主要介绍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的必要性,中国食品安全规制中存在问题,以及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引出本文研究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确定论文研究的目的等。 第二章为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部分。理论基础部分包括信息不对称理论,外部性理论,私益理论以及公益理论,以及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中的食品安全观等,接下来对食品安全规制问题的研究脉络进行综述,包括食品安全规制的提出与食品安全规制的有效性研究;食品安全规制的主体行为研究综述,包括政府行为研究、食品厂商行为研究、消费者行为研究以及第三方力量行为研究等。 第三章为食品厂商、消费者行为与规制有效性研究部分。分别确定各自在食品安全规制中的主体地位、形成的网络架构以及应该承担的责任,对食品厂商的研究是在食品厂商网中分析食品厂商生产不安全食品彼此之间进行的协作行为,通过模型求解,分析不同条件下的食品厂商的不同行为,通过行为影响确定食品厂商网络中食品安全规制的有效性。对消费者的研究同样是在消费者形成的网络中分析消费者掌握的食品安全信息在彼此之间的分享行为,正常情况下消费者会随着连接的增加获得更高的效用,但是在特定网络结构中的消费者进行连接时,效用会在一定的条件下降低。 第四章为政府、第三方力量的行为与规制有效性研究部分。本部分首先确定政府与第三方力量在食品安全规制中的主体地位、形成的网络架构以及应该承担的责任,第三方力量包括消费者协会、食品行业协会、新闻媒体以及独立的检验检测机构,对这两个主体的研究主要是在网络中应用博弈论的基本模型,以及社会网络的测量指标研究各自的行为与规制有效性。 第五章为政府行为与规制有效性实证研究部分。该部分利用中国食品工业1993-2011年的面板数据来测量食品工业生产率的变化以确定规制效率的变化,首先通过聚类分析识别出食品工业生产率变化的几个阶段与现实中国食品规制强度的变化阶段基本相符,然后对食品工业的TFP进行分解来分析规制强度对生产率的影响,最后研究结论发现食品安全规制强度增加可以提高生产率(食品安全规制效率提高),然而当规制加强到一定程度后,如果继续增加规制的强度,则会使生产效率降低(食品安全规制效率降低),食品安全规制效率随规制强度增加表现为倒U型变化趋势。 第六章为确保中国食品安全以及提高食品安全规制有效性的政策建议部分。本部分主要从改革食品安全规制体制,完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构建政府、食品厂商、消费者以及第三方力量的多元规制模式,完善食品安全规制的激励约束机制,增加消费者食品安全知识以及加强食品安全信息规制等几个方面提出确保中国食品安全以及提高食品安全规制有效性的政策建议。 最后为结论部分。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426.82;F203
【图文】:
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32图2.1 负的外部性图图2.1中,横坐标表示提供完全信息食品厂商生产安全食品的数量,纵坐标表示食品成本与价格。其中,假定市场处于完全竞争状态,食品的需求曲线 为具有无穷大弹性平行于横坐标轴的直线,则食品的边际私人收益 曲线与食品的需求曲线 重合。 为食品厂商生产食品所支付的边际私人成本曲线, 是提供不完全信息的食品厂商所生产的边际外部成本曲线,表现为提供不完全信息的食品厂商给提供完全信息的食品厂商及部分消费者带来的额外成本。 为生产食品的边际社会成本曲线,是边际私人成本曲线 与边际外部成本曲线 的叠加,即 = + 。对于提供完全信息的食品厂商来说
第 2 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33图2.2 正的外部性图图2.2中,各种曲线解释如图2.1,需要说明的是,提供完全信息的食品厂商对提供不完全信息的食品厂商及部分消费者会产生正的外部性,此时相对于提供不完全信息的食品厂商来讲,其边际外部成本 相当于为负。当不考虑正外部性时,提供不完全信息食品厂商的最优产量为 3,因为边际私人成本 与边际私人收益 相等。由于正外部性的存在,使得提供不完全信息的食品厂商的生产食品的实际成本降低
产品的执行成本就会较少,也就是说,对食品企业进行规制,规模较大的食品企业会创造更多的利润,而规模较小的食品企业会产生利润损失,甚至小型食品企业可能会被淘汰出市场。具体情况如图2.3所示:图2.3 私益理论图 1、 2、S分别为未对食品企业进行规制的大型食品企业的供给曲线、小型食品企业的供给曲线、食品市场达到均衡时候的总供给曲线,D 为食品市场均衡时候的总需求曲线, 1、 2分别为未对食品企业进行规制时的大、小食品企业在均衡价格 0时的供给产量。当对食品企业进行规制时,食品市场的总供给和总需求不变,相对而言,由于大型食品企业单位产品成本的减少使得 1平移到 1,小型食品企业单位产品成本的增加使得 2平移到 2,此时食品市场均衡时候的产量分别为 1和 2。则大型食品企业的收益增加 ac 1 1,小型食品企业收益减少 db 2 2
本文编号:2769808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426.82;F203
【图文】:
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32图2.1 负的外部性图图2.1中,横坐标表示提供完全信息食品厂商生产安全食品的数量,纵坐标表示食品成本与价格。其中,假定市场处于完全竞争状态,食品的需求曲线 为具有无穷大弹性平行于横坐标轴的直线,则食品的边际私人收益 曲线与食品的需求曲线 重合。 为食品厂商生产食品所支付的边际私人成本曲线, 是提供不完全信息的食品厂商所生产的边际外部成本曲线,表现为提供不完全信息的食品厂商给提供完全信息的食品厂商及部分消费者带来的额外成本。 为生产食品的边际社会成本曲线,是边际私人成本曲线 与边际外部成本曲线 的叠加,即 = + 。对于提供完全信息的食品厂商来说
第 2 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33图2.2 正的外部性图图2.2中,各种曲线解释如图2.1,需要说明的是,提供完全信息的食品厂商对提供不完全信息的食品厂商及部分消费者会产生正的外部性,此时相对于提供不完全信息的食品厂商来讲,其边际外部成本 相当于为负。当不考虑正外部性时,提供不完全信息食品厂商的最优产量为 3,因为边际私人成本 与边际私人收益 相等。由于正外部性的存在,使得提供不完全信息的食品厂商的生产食品的实际成本降低
产品的执行成本就会较少,也就是说,对食品企业进行规制,规模较大的食品企业会创造更多的利润,而规模较小的食品企业会产生利润损失,甚至小型食品企业可能会被淘汰出市场。具体情况如图2.3所示:图2.3 私益理论图 1、 2、S分别为未对食品企业进行规制的大型食品企业的供给曲线、小型食品企业的供给曲线、食品市场达到均衡时候的总供给曲线,D 为食品市场均衡时候的总需求曲线, 1、 2分别为未对食品企业进行规制时的大、小食品企业在均衡价格 0时的供给产量。当对食品企业进行规制时,食品市场的总供给和总需求不变,相对而言,由于大型食品企业单位产品成本的减少使得 1平移到 1,小型食品企业单位产品成本的增加使得 2平移到 2,此时食品市场均衡时候的产量分别为 1和 2。则大型食品企业的收益增加 ac 1 1,小型食品企业收益减少 db 2 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洵;师萍;;多主体预算配置低效与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缺失[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2 彭述辉;陈艺勤;吴则人;庄昱;;食品安全信息管理的博弈理论与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0期
3 陈亚成;赵德明;;中国食品安全现状及其监控体系的建立[J];现代农业科技;2009年09期
4 周小萍;陈百明;汪鹏;;中国未来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与粮食安全保障[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5 王能;任运河;;食品安全监管效率评估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11年12期
6 李光德;中国食品安全卫生社会性规制变迁的新制度经济学分析[J];当代财经;2004年07期
7 廖卫东;肖可生;时洪洋;;论我国食品公共安全规制的制度建设[J];当代财经;2009年11期
8 蒋海,萧松华,齐洁;金融监管效率的基石:激励相容的监管机制[J];当代经济科学;2004年04期
9 封志明,李香莲;耕地与粮食安全战略:藏粮于土,提高中国土地资源的综合生产能力[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2000年03期
10 潘黔生,方之平;HACCP食品安全预防体系及其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J];淡水渔业;2003年05期
本文编号:27698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ongshangguanlilunwen/27698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