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源发展的决策模型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F426.2
【图文】:
主要分布在东北和内蒙古东部,以褐煤为主。依据我国经济区划,煤炭资源分布可参见表3一l〔63〕、图3一l和图3一2。表3一1中国各地区煤炭储量猛猛竖竖预测储量量1995年累计探明明1995年保有储储探明率(100%)))保有率(100%)))(((((10亿吨)))储量(10亿吨)))量(10亿吨)))))))全全国总计计5059.2221034.3331001110.2044440.197888华华北北2017.999509.333501.4440.2524440.248555东东北北67.99935.22230.8880.5184440.453666华华东东225.11157.55553.7770.2554440.238666华华中中129.44431.11128.1110.2403330.217222华华南南2.8880.9990.6660.3214440.214333西西南南293.66686.33384.6660.2939990.288222西西北北2322.555304.000301.70.13090.129999
水能资源中,东部的华北、东北、华东三大区共占6.8%;西北地区占9.9%;中南地区占15.5%;西南地区占76.8%,其中四川、云南、西藏三省区占64.4%。依据我国的大经济区划,水资源的赋存与开发率见图3一3。(3)水能的开发程度截至1998年底,全国水力发电装机总容量达到6648万千瓦,占可开发水电装机总容量的17.2%;1995年水电发电量2043亿千瓦时,占可开发总量的10.6%。3.1.4.2水能工业布局〔川〔,21〔73〕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水电建设事业蓬勃发展。尤其是1987年以来,水电建设更是进入了一个兴盛的发展阶段,各方面都有长足进展,成为中国水电建设历史上发展最快的时期。1988年以来
3.2.2各种能源消费及其趋势(l)原煤消费及其变化趋势根据表3一4、图3一4可知从1952一1957年煤炭由95%下降到了92.32%;1958图3一4各能源在总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所占的比重及其变动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凯;;我国当前的能源形势与“十一五”能源发展——在中宣部等六部委联合举办的形势报告会上的报告[J];时事报告;2006年08期
2 ;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所面临的能源问题看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地位和作用[J];现代农业;2006年08期
3 古丽娜尔·玉素甫;;能源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关系研究——以新疆为例[J];求索;2008年04期
4 时思;洁净煤技术是中国能源发展的必然选择[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3期
5 陈朝兴;;催动可再生能源革命步伐 奠定绿色能源发展的基石[J];厦门科技;2006年02期
6 张世民;;我国能源发展存在的问题与三大战略措施[J];商业经济;2010年21期
7 蔡国田;张雷;;西藏能源利用现状及发展探讨[J];中国能源;2006年01期
8 秦钟;章家恩;骆世明;叶延琼;;我国能源消费与CO_2排放的系统动力学预测[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8年04期
9 本刊通讯员;;我国设定3个层次能源战略规划[J];煤气与热力;2010年11期
10 张锋;谭忠富;侯建朝;;北京能源发展中的风险及规避途径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07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讨论稿)[A];中国城市燃气协会安全管理工作会议暨典型事故案例分析交流会大会文集[C];2010年
2 杨敏英;;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能源挑战[A];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下)[C];2007年
3 王成新;蒋红花;王格芳;周玉杰;;山东省能源供求预测与集约利用对策研究[A];山东省重点学术研究成果(2008)[C];2009年
4 王迪;聂锐;龙如银;;能源消费结构的战略调整及其节能减排效应分析[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管理科学与工程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5 陈海勇;苍大强;;21世纪中国不可再生能源利用——低级能源向高级能源的转化[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6 钟杰青;;优化能源消费结构与减少煤烟污染对策之探讨[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7 陈春华;路正南;;江苏省工业废气排放强度分析[A];江苏省现场统计研究会第11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计育根;;上海高层建筑和能源发展及空调用能结构概况[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1998年学术文集[C];1998年
9 赵玉文;;光伏发电在本世纪我国能源发展中的战略地位[A];中国太阳能学会2001年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1年
10 徐志祥;;对毕节地区能源发展拉动税收增长的调查[A];2005乌蒙论坛论文集(一)[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北陵;新能源发展将成国际竞争高点[N];中国工业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范思立;在不确定性中寻求能源秩序[N];中国经济时报;2011年
3 中国产业报协会 提供;我国能源形势与“十一五”能源发展[N];中国建材报;2006年
4 记者 苏民;中宣部等六部委举办形势报告会[N];经济日报;2006年
5 记者 朱剑红;中宣部等六部委在京举办形势报告会[N];人民日报;2006年
6 孙宗胜;能源发展应锁定清洁项目[N];中国矿业报;2005年
7 施涛 本报记者 宋莉;3G通信带动新能源发展[N];科技日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黄胜利;新能源发展:一场有待加强的“战争”[N];中国经济时报;2009年
9 张金海;俄称能源发展原则是国际合作[N];中国石化报;2004年
10 周勇刚;BP高官忠告中国[N];中华工商时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常军乾;我国能源安全评价体系及对策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2 沈玉志;中国能源发展的决策模型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4年
3 罗斐;基于协同论的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优化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09年
4 邓向辉;非洲能源国际竞争与中非能源合作[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5 张艳;我国东部沿海区域能源安全评价及保障路径设计[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6 任静;中部地区能源产业发展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7 张耀;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能源合作与中国能源安全[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张涛;甘肃能源产业发展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9 李炳轩;韩国的能源战略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邢小军;区域发展中的能源约束问题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磊;浅论中国与中亚的能源合作[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年
2 陈文锴;中印能源合作的对策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3 王晋伟;俄罗斯与欧盟能源管道合作与争议[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王志浩;中国—巴西能源合作:现状、问题及解决途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5 黄静;西部地区能源可持续发展法制问题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6 李久佳;美国能源支持政策及对我国的启示[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7 贾艳萍;普京时代以来的俄罗斯能源外交[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崔健;中蒙能源合作开发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9 宋莹莹;21世纪初中日能源合作关系发展浅析[D];吉林大学;2011年
10 白玉;中国对哈萨克斯坦能源外交分析[D];新疆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7750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ongshangguanlilunwen/27750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