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软件外包的人力资源开发创新体系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F426.672
【图文】:
图3一1:全球外包市场格局图2、行业特点在全球的金融服务领域,尤其是一些大的银行和保险公司,他们在全球的外包市场方面,占有非常重要的一席之地。为全球上千家发包企业做技术咨询的美国TPI公司2003年和2005年的统计数据表明,服务领域比如金融占据了全球外包市场的主要优势、接下来就是电信领域和制造业领域或者其它的制造业,而外包的主要买家是一些跨国公司。同时,BOP外包技术性的外包相比,已经慢慢占上风,服务业务的外包,己经成为外包的一种主流。原来仅仅是基于那种技术层面的外包,现在己经进入到服务领域的外包,把整个的一些核心的服务业务进行外包,这已经成为一个很有潜力的投资方向。①3、发展趋势其一,客户越来越喜欢把信息技术的外包和服务项目的外包,捆绑在一起。也就是说不光是做单纯的技术性外包,也包括一些服务性外包,把它捆绑在一起,这是一些需求的新的动向。其二,在岸的以及离岸的一些公司业务越来越集中化。
在软件科学特点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软件外包的特殊性,可以构建一个合理的软件外包人才个体能力结构:除了从事软件工作所必需具备的相应专业能力与软件外包人才个体应具备的能力结构如图3一7所示:强鬓多赫渺.赶图3一7:软件外包人才个体能力
我国软件人才结构合理的软件人才结构图3一10:软件人才结构转换图同样,从来自前程无忧网站发布的《2005年2月IT类职位TOPIO))(见图3一11)和《2006年5月IT类职位TOP10》的排行(见图3一12)①,也不难看出我国软件人才的结构性短缺及各类软件人才(特别是高级软件人才)需求的快速增加。丁llllJl一一一一一网管网络工程师软件测试工程师硬件工程师系统工程师网页设计(美术、用户界面)项目经理技术支持工程师高级软件工程师软件工程师 020(X)4(X)0600080()010000l2(X)0图3一11:2005年2月IT类职位T0P10所以,造成我国软件人才短缺的不仅仅是数量问题,软件人才的结构性缺失比人才数量的短缺更令人担扰。根据国际经验,按从事工作的层次来看,合理的软件人才高、中、低端结构比例应为1:4:7。按从事工作性质的不同来看,各种工作的人员比例如表3一7所示。从2003年的情况看,我国软件培训人员和从业人员与印度基本差不多,但我们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人才结构的不合理。我国大专院校每年有几万软件专业毕业生,但很多人找不到工作,说明我国现实的软件人才队伍存在严重的结构性问题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江娜;;浅谈图书馆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机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1年11期
2 任超;蔡茂森;;上海承接软件外包的经济效应研究[J];经济论坛;2011年05期
3 崔利娜;田兆福;刘畅;田悦;;沈阳市软件外包承接能力评价[J];商业经济;2011年12期
4 曹健;;对产业园区二次创业的思考[J];IT时代周刊;2011年14期
5 王彦堂;;强震带给大连软件外包的危与机[J];东北之窗;2011年Z4期
6 杨东;;双元能力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对软件接包企业的实证研究[J];软科学;2011年07期
7 李剑;叶媛媛;章姗姗;彭建良;;杭州市软件外包产业SWOT分析与发展对策[J];科技创业月刊;2011年10期
8 孙辉;;软件外包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年23期
9 邢波涛;;电子商务外包,外包企业下一站[J];程序员;2010年11期
10 荣宁宁;;探究高职英语专业软件外包欧美方向的英语课程教学[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年2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许衡;汪进生;唐晖;周策;;新疆人力资源开发之思考[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2 韩静;;民办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开发的实现机制[A];拓展与深化——全国民办高校图书馆与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蔡家琪;章卫民;;国内外高科技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成功经验初探[A];上海科技系统思想政治工作和人才管理研究会论文选编第八辑[C];2000年
4 黄卫东;;员工潜能开发与价值提升系统——入世后中国医院人力资源开发的对策[A];全国医院院长高峰论坛暨《中国医院》首届编委会议专题报告材料[C];2002年
5 李仲生;;日本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A];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谈松华;;人力资源开发与人才强国战略[A];第三届中国教育家大会论文集[C];2006年
7 曾仕鹏;;建立统一开放的人力资源市场[A];区域人才开发的理论与实践——港澳台大陆人才论坛暨2008年中华人力资源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史来平;任静;李晓霞;;银桥集团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战略分析[A];陕西省经济学学会会员代表会议暨第22次年会论文集[C];2002年
9 祝建国;;知识经济与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开发[A];2002中国未来与发展研究报告[C];2002年
10 王晋卿;;永续企业家的事业——人力资源[A];走进新世纪的中国商业[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元鹏;国际公司争先绘制重庆软件外包蓝图[N];消费日报;2009年
2 张伟;软件外包利好 人才培训落地开花[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8年
3 记者 孙永杰;软件外包 中国将成全球最大基地[N];中国电子报;2005年
4 本版搞件除署名外由记者 何敏 采写;软件外包引发生源争夺战[N];重庆日报;2005年
5 谢立三 作者单位:湖南省直机关工委;美国人力资源开发中的“引导制”探究[N];中国人事报;2005年
6 本报记者 杨国强;软件外包企业应对规模困局 数公司遥看2007年冲刺纳市[N];第一财经日报;2005年
7 杨国强;软件外包企业直面规模困局[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5年
8 米兰;中国将在美国软件外包市场占据重要位置[N];国际商报;2005年
9 郑作广(作者系自治区教育厅副厅长);重视人力资源开发[N];广西日报;2005年
10 张晓梅;人力资源开发与农业可持续发展[N];黑龙江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群;基于软件外包的人力资源开发创新体系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2 陆愚;软件外包接包商绩效的影响因素[D];复旦大学;2010年
3 周涛;人力资源开发专业人员持续专业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欧阳忠明;跨溪建屋:学科互涉视阈下人力资源开发学科构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秦燕;异质性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6 李俊霞;知识经济时代的人口素质与人力资源开发[D];西南财经大学;2003年
7 张志新;民族地区人力资源开发法律保障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8 张笑楠;软件外包企业技术能力成长机制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9 贾建锋;基于能力的知识型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东北大学;2007年
10 邵昱;宏观人力资源开发与配置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闫治国;山东软件外包产业人力资源开发创新体系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2 杨蕊;面向中小型企业的对日软件外包项目管理系统[D];天津大学;2010年
3 夏冰;软件外包中的著作权法律问题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4 高惠萍;某企业软件外包战略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5 曾臻;南京市软件外包产业综合竞争力评价[D];江苏大学;2010年
6 刘昱含;中印软件服务外包产业的比较分析[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0年
7 许嘉豪;中国软件外包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
8 朱锦宁;电信企业网管软件外包项目风险管理[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9 李伯森;基于交互记忆的软件外包知识转移与绩效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10 刘晓敏;对日软件外包项目规模影响因素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7743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ongshangguanlilunwen/27743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