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工商管理论文 >

区域生态工业系统运行机制与生态效率评价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11 10:23
【摘要】: 自18世纪工业革命后,工业化成为了人类社会主导的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和经济发展模式。然而,传统的工业生产在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的同时,也给人类造成了全球生态的严重破坏。人们逐渐认识到传统的工业系统“线性”生产模式已经很难继续维持,必须寻找一种新的生产模式,以满足人类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工业生态化为改变传统线性生产方式找到了一个新的方向。目前,生态化模式已经为各国工业发展的迫切需求,在区域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目前正处于工业化中期,企业大多采用的还是以大量消耗资源粗放型生产为特征的传统线性生产模式,由此造成的工业污染和资源浪费现象十分严重,这种现象极大地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因此,改变我国传统工业粗放式的经营发展模式,转向绿色化、生态化模式已经为我国工业发展的迫切需求,发展生态工业也是我国实现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和必由之路。本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以系统研究方法贯彻始终,结合能值分析方法、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等方法,以区域生态工业系统为对象展开研究,以期为加强工业生态化进程、提高区域工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借鉴。 本文回顾了国内外有关工业生态系统的研究,在介绍生态学、工业生态学和循环经济学的主要理论和思想的基础上,分析了上述理论与区域生态工业系统的之间的关系,以此作为区域生态工业系统理论框架的基本构成关系,构建了一个较为系统和完整的区域生态工业系统理论框架,奠定了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 为了更加全面系统地分析区域生态工业系统的运行机制与效率,本文在界定区域生态工业系统定义并指出其特征的基础上,研究了区域生态工业系统的整体结构、产业链结构和空间结构,并从生产、聚集、扩散、生态四个角度分析了区域生态工业系统的功能。 在分析了区域生态工业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础上,本文对更深层次的区域生态工业系统运行机制进行了研究。从内部耦合和外部耦合两个层面分析了区域生态工业系统的耦合机制;从企业内在需求、政府行为、资源的枯竭和技术的可行四个方面分析了区域生态工业系统的动力要素,并建立区域生态工业系统发展的动力机制模型;揭示了区域生态工业系统演化的非线性特征,建立了区域生态工业系统演化机制的Logistic模型;从共生网络生成过程的成本推动机理、效益拉动机理、环境取向机理和内生机理四个方面研究了区域生态工业系统的共生机制。 此外,本文运用能值分析方法对区域生态工业系统的生态效率进行评价研究。在介绍能值评价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构建和分析区域生态工业系统的能值流系统,并设计区域生态工业系统生态效率评价指标体系。 最后,本文对区域生态工业系统生态效率评价进行案例应用研究。以哈尔滨市生态工业系统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本文所设计的区域生态工业系统生态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对哈尔滨市生态工业系统的生态效率进行分析和评价,并从企业、工业系统和支持环境三个层面上提出了促进区域生态工业系统生态效率的相关对策和建议。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F427;F205
【图文】:

技术路线图,技术路线,绪论,全文数据库


本文的技术路线

模式图,生态工业系统,模式,工业系统


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博士学位论文系统与其周围的自然生态系统视为一个更大的生态系统,如果工“废物”能够被这个更大的生态系统的其他成员利用为资源,并的原料,这样就可以维持工业系统与环境的相容性,实现人类社。陶阳:区域生态工业系统运行机制与生态效率评价研究

工业系统,区域生态,理论框架,生态产业链


图 2-5 区域生态工业系统的理论框架Fig.2-5 Construction of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regional industrial ecosystem(1)食物链(网)理论在区域生态工业系统中的应用 在生态工业系统设中,借鉴自然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与食物网原理,依据工业系统中物质量、信息流动的规律和各企业之间在类别、规模、方位上的匹配关系,构态产业链,纵向进行产品供应、副产品交换,横向连结第一、三产业,形业“食物网”,实现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不断完善各条生态系统产业质循环,提高资源利用率,最终达到提升生态工业系统整体竞争实力之目的构筑生态产业链即建立物质循环生态产业链、能量梯级利用生态产业链循环利用生态产业链和信息链。物质循环生态产业链指生态工业系统中的员之间的进行物质传递、供应、副产品交换建立的生态产业链。水如同能样,存在不同等级。通过构筑水循环利用生态产业链,循环利用、分级使- 30 -

【引证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周志刚;水泥工业物质代谢及生态化转型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7889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ongshangguanlilunwen/27889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0c6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