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油田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12 10:03
【摘要】: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我国油田服务的国内市场得以逐步形成和完善。与此同时,“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为三大国有石油公司的油田服务业实现跨国经营开创了有利条件。在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油田服务业经历了有别于国外同行业发展主流的、特有的成长过程,拥有其自身的特殊性。 本文从生产服务的视角入手,借鉴国内外关于生产服务业研究的相关成果,分析了油田服务业的产业属性,认为在新的国际服务贸易格局下,将油田服务业纳入生产服务业范畴有着充分客观的依据,并具有现实意义。与其他生产服务业类似,油田服务业同样以要素流动为主要产业特征。 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政府在田服务业国际竞争环境中的作用巨大,这与纯商业环境中的西方发达国家有所区别。在借鉴波特等经济学家的产业竞争力理论分析范式的基础上,收集了详实的行业资料,绘制了丰富的图表,深入系统地分析论证了决定油田服务业的四个方面的环境因素即“要素流动”、“企业行为”、“EP需求”以及“机制条件”,并选取了量化指标,从不同侧面描述和反映上述各环境因素。指出当前国际油田服务业处于寡头竞争的市场格局。在此基础上,经分析筛选形成油田服务业国际竞争力的评价体系;通过选取国际油田服务业有代表性的企业形成30个数据采集的标准样本。经德尔菲法评价后,运用基于模式识别的支持向量机理论进行学习建模,完成了模型特征参数的赋值。 利用评价模型和实证分析的手段,针对我国油田服务业中较有代表性的6个企业样本进行了竞争力评价和国际比较研究。认为就国际油田服务业的整体而言,我国油田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基本处于中等水平;与发达国家先进水平的差距主要表现在要素及其流动、机制条件、以及经营效率和战略层次等方面。提出应将国际化经营战略的重心放在坚持专业化改制上来,同时还要与坚持规范关联交易运作、改善机制条件、推行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举措相结合,使我国油田服务业以更加显著的竞争优势立足于国际市场。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F426.22;F719
【图文】:
图2一1世界油田服务业产业市场划分情况(资料来源:2005年报统计)从图2一1可以看出,国际油田服务业务的“半壁江山”来自钻井完井板块,其余依次是工程建设、生产优化、测井和物探。应当说,钻井完井业务一直是油田服务业的重心所在,这种行业格局在油田服务业的历史上看起来并未有过大的、根本性的变化。2.2油田服务业的产业归属问题纵观世界经济发展,可以看出油田服务业在产业结构演进中不断“外部化”的趋势。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油田服务业被划入第一产业,到上世纪中叶油田服务依附于制造业,再到本世纪以来该产业逐渐被视为“能源服务业”的新动向,随着产业规模的不断发展壮大,其产业定位不断跃升,这恰恰证明了亚当·斯密的“产业分工”理论以及“配第一克拉克定律”所阐述的产业结构演进的普遍规律。油田服务诞生的一百多年来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博士学位论文使用两种要素:劳动(L)和资本(K),对应产出为Q,则两要素的等产出曲线如图2一2所示。为获得相同的产出,投入的两种不同要素,可以有不同的数量组合,这意味着投入的两种生产要素之间存在着技术替代关系。等产出的斜率小于零,表明为保持相等的产出,增加一种要素的投入量,就要减少另一种要素的投入量。从技术进步的角度来考察,一个生产部门的发展过程必定是机器不断替代劳动力的过程。随着机器替代劳动力程度的提高,资本对劳动的替代有上升的趋向。这种上升趋向是推动部门资本技术构成水平提高的物质动力。在既定的技术水平和生产规模下,不同的产业部门有相对稳定的资本替代劳动的临界点,但随着产业规模和技术条件的改变
为资金、劳动力和固定资产(如工程服务设施装备)的转移,而且表现为和技术创新(如专利)和技术信息在国际间的转移。其中技术创新作为关键的要素成分,集中反映了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图3一1是哈里伯顿(HAL)、斯伦贝谢(SLB)、贝克休斯(BHI)、
本文编号:2790392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F426.22;F719
【图文】:
图2一1世界油田服务业产业市场划分情况(资料来源:2005年报统计)从图2一1可以看出,国际油田服务业务的“半壁江山”来自钻井完井板块,其余依次是工程建设、生产优化、测井和物探。应当说,钻井完井业务一直是油田服务业的重心所在,这种行业格局在油田服务业的历史上看起来并未有过大的、根本性的变化。2.2油田服务业的产业归属问题纵观世界经济发展,可以看出油田服务业在产业结构演进中不断“外部化”的趋势。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油田服务业被划入第一产业,到上世纪中叶油田服务依附于制造业,再到本世纪以来该产业逐渐被视为“能源服务业”的新动向,随着产业规模的不断发展壮大,其产业定位不断跃升,这恰恰证明了亚当·斯密的“产业分工”理论以及“配第一克拉克定律”所阐述的产业结构演进的普遍规律。油田服务诞生的一百多年来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博士学位论文使用两种要素:劳动(L)和资本(K),对应产出为Q,则两要素的等产出曲线如图2一2所示。为获得相同的产出,投入的两种不同要素,可以有不同的数量组合,这意味着投入的两种生产要素之间存在着技术替代关系。等产出的斜率小于零,表明为保持相等的产出,增加一种要素的投入量,就要减少另一种要素的投入量。从技术进步的角度来考察,一个生产部门的发展过程必定是机器不断替代劳动力的过程。随着机器替代劳动力程度的提高,资本对劳动的替代有上升的趋向。这种上升趋向是推动部门资本技术构成水平提高的物质动力。在既定的技术水平和生产规模下,不同的产业部门有相对稳定的资本替代劳动的临界点,但随着产业规模和技术条件的改变
为资金、劳动力和固定资产(如工程服务设施装备)的转移,而且表现为和技术创新(如专利)和技术信息在国际间的转移。其中技术创新作为关键的要素成分,集中反映了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图3一1是哈里伯顿(HAL)、斯伦贝谢(SLB)、贝克休斯(BHI)、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朱轩彤;;推动我国能源服务出口刍议[J];中国能源;2010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李小双;孙慧;李苑;;后金融危机背景下西北能源管道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管理科学与工程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李品弘;大庆油田未上市企业业务结构调整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1年
2 唐海燕;油价风波下的我国油服企业竞争力评价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3 鞠茂林;油藏经营管理综合评价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1年
4 于士博;安防产品科技创新性评价体系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7903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ongshangguanlilunwen/27903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