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工商管理论文 >

我国制造业区域产业结构的收敛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14 20:00
【摘要】: 本文以我国20个两位数制造业1992-2007年分地区数据为样本,实证检验了市场一体化过程中我国制造业区域产业结构收敛过程的演化规律及其背后的形成机理。首先,在对以往文献回顾和评述的基础上提出本文的研究问题,以新古典和新经济地理学有关区域产业分工的理论为基础,对产业结构收敛过程的演化规律和形成机理进行了理论分析。其次,在对全国经济区域进行划分的基础上,采用产业结构差异指数对各大区域总体制造业结构的收敛性特征和演化过程进行刻画和分析,通过变系数面板数据模型估计出我国各地区市场一体化系数,验证了市场一体化过程中我国制造业产业结构的收敛过程是否沿着倒U型路径演化。再次,利用经济增长领域的σ收敛和β收敛检验方法对1992-2007年我国20个两位数制造业结构的收敛性分别进行了检验,回归模型显示近年来制造业各行业地区间结构演变没有呈现出一致的收敛性趋势,制造业产业结构的敛散过程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均衡性具有显著的影响。最后,选取重要的行业和地区特征因素,利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对20个两位数制造业产业结构敛散过程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各行业初始的相对集中程度和交通运输条件在产业结构收敛过程中作用显著,而产业关联效应和政策性合并重组则诱发了集聚化趋势,使得地区间产业结构差异扩大。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F424
【图文】:

贸易成本,产业区位


图 2.2 贸易成本中等时的产业区位分布( t =1.35) 2.2 给出贸易成本中等时的案例, t =1.35(中),系统中有五个均衡,图中还有两个是完全对称的(即av 、bv 的取值恰好相反)。前面所说的发=1b仍然是稳定的均衡,仍然用 S 表示。系统有多重均衡,另外一种是稳定=0 , (,,)bbbbbv = fρηt处,此时上游产业 a 已全部集聚在地区 1( av 在地区 2 的产值为 0),由于贸易成本降低,减少了公司靠近最终需求的必要b 有强烈的向地区 1 集中的趋势,尽管并没有完全集中于地区 1(最终需求的着下游产业的集聚力弱于上游产业的集聚力),这个均衡点为图 2.2 中左下角地经济对称,集聚也可能发生在地区 2,这就是另外两个没有在图中显示的均们是对称的。在两个稳定均衡S 之间还存在一个不稳定均衡,用点U 表示。示的分布下公司运作有不同的利润,利润的差别驱使公司重新定位自动调节到稳定均衡。即当贸易成本中等时,系统有多重均衡,稳定均衡状况是,要产业均衡的分布在两个地区,产业结构完全相同,要么都集中在一个地区,不同。

贸易成本,产业区位


图 2.3 较低贸易成本下的产业区位分布( t =1.25).3 提供的是贸易成本低,即 t =1.25(低)时的情景。这里也有三个均衡,另一个也是对称的(没有画出)。足够低的贸易成本降低了公司接近最增加了集聚的相对重要性,使对称发散均衡成为不稳定均衡,即点U 。 表明,所有的生产都集聚在一个地区,所有单个运作在其他地方的公司贸易成本很低时,系统也有多重均衡,但稳定均衡状况是:上游和下游地区,或者地区 1,或者是地区 2,此时两个地区的产业结构也完全不同

贸易成本,产业区位,下游产业,区位


图 2.3 较低贸易成本下的产业区位分布( t =1.25)供的是贸易成本低,即 t =1.25(低)时的情景。这里也有三个均衡另一个也是对称的(没有画出)。足够低的贸易成本降低了公司接近最加了集聚的相对重要性,使对称发散均衡成为不稳定均衡,即点U 。而明,所有的生产都集聚在一个地区,所有单个运作在其他地方的公司均易成本很低时,系统也有多重均衡,但稳定均衡状况是:上游和下游产区,或者地区 1,或者是地区 2,此时两个地区的产业结构也完全不同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高新才;周一欣;;基于α和β趋同检验的西北五省区产业结构趋同分析[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周一欣;西北地区工业产业结构趋同问题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7934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ongshangguanlilunwen/27934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883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