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工业物质代谢及生态化转型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F426.71;F205;F223
【图文】:
但目前产业生态化的研究成果对不断涌现的新思想、新内容和新方法等缺乏系统的梳理,尚未建立完整的结构和理论体系。本章从物质代谢和生态化的概念出发,对产业生态化的理论基础和思想渊源进行了系统的梳理,提出水泥工业生态化的概念,并对其内涵进行了界定。Equation Section 22.1 基本概念2.1.1 工业代谢代谢的概念最早起源于生物学领域,是由 Jokob Moleschott 在 1857 年提出的,指的是生物体从外界环境不断吸收物质和能量,维持自身的生存、发挥各项功能,并将废弃物排入环境的过程[131]。模仿生物体的物质代谢功能,Ayres 等在1988 年提出了工业代谢(Industrial Metabolism,IM)的概念:认为工业生产与生物代谢一样,都是一个把原料和能源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最终产品和废物的所有物理过程的完整集合[132]。工业代谢的概念模型如图 2-1 所示。
第二章 水泥工业生态化的理论基础的开发等。二是清洁的生产过程,包括尽量少用、不用对人体和环境有毒有害的原材料;减少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危险因素,如高温、高压、低温、低压、易燃、易爆、强噪声、强振动等;采用少废、无废的生产工艺;采用先进高效的生产设备;改善操作步骤;回收、再利用原料、燃料及中间产品;完善生产管理,不断提高科学管理水平等。三是清洁的产品包括产品在使过程中以以及使用后不会危害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在使用寿命结束后,应易于回收、拆卸和再生;减少不必要的功能;强调使用寿命等。2.2.3 清洁生产的特点清洁生产是对传统发展模式的根本变革,传统的“末端”治理比较,清洁生产具有图 2-2 所示的三个显著特点。
产和消费过程中;只有当源头和过程控制都不能实现时,运用再循环原则,采用相应的技术,对废物进行处理,使其进入循环生产过程[162]。2.4.3 循环经济的实施循环经济的具体实践主要体现在小循环(企业)、中循环(园区)、大循环(社会)三个层面的物质闭环流动。这三个层次由小到大依次递进的,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平台[163]。(1)企业层面小循环小循环是指在单个企业内部通过废物交换建立物料循环体系使得企业上游工序产生的废料,成为下游工序的原材料。一般来说在企业内部的循环包括以下三种情况:一是将生产过程中流失的物料回收后作为原料直接返回原来的工序中;二是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料经过适当处理后作为原料返回原工艺流程中;三是将生产过程中生成的废料经过适当处理后作为原料用于企业内其他工艺过程。企业层面小循环模式如图 2-4 所示。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春元;江苏省石灰石矿产资源状况与水泥工业的可持续发展[J];水泥工程;1998年04期
2 高长明;试论新经济时代的水泥工业[J];中国建材科技;2000年03期
3 ;1990~1998拉美水泥工业发展概况[J];中国建材;2000年04期
4 高长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 构建节约型水泥工业体系——兼析我国水泥工业的“三高”问题[J];中国建材;2005年12期
5 ;2011年泰国水泥工业将年比增长5%[J];建材发展导向;2011年02期
6 吴洪业;山东水泥工业跨世纪发展探讨[J];中国建材;1996年10期
7 董洪涛;马来西亚水泥工业发展态势强劲[J];建材工业信息;1997年06期
8 黄书谋;认真贯彻“八字”方针 引导地方水泥工业健康发展——在全国地方水泥工业技术进步会议上的报告(摘要)[J];中国建材;1997年03期
9 陈全德,兰明章,崔素萍,陈晶;德国水泥工业及洪堡公司技术发展、现状与启示(二)[J];新世纪水泥导报;1999年06期
10 佟晓冬;适应入世 理清思路 加速我省水泥工业的战略调整[J];辽宁建材;200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崔星太;姜亦民;;新世纪大型水泥集团战略探讨[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2 隋同波;文寨军;;我国水泥工业的绿色化发展方向[A];中国硅酸盐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水泥基材料论文集(上册)[C];2003年
3 隋同波;文寨军;;我国水泥工业的绿色化发展方向[A];中国硅酸盐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水泥基材料论文集(上册)[C];2003年
4 隋同波;文寨军;;我国水泥工业的绿色化发展方向[A];中国硅酸盐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5 高长明;;我国水泥工业绿色GDP初探[A];中国硅酸盐学会环保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高长明;;关于我国水泥工业高污染的反思[A];中国硅酸盐学会环保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福建省水泥工业现状及发展概况[A];第三届泛珠三角水泥峰会文集[C];2011年
8 曹伟;陈章水;袁文献;;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防治现状及标准修订的必要性[A];中国硅酸盐学会环保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袁文献;毛志伟;;水泥工业利用废物前景广阔[A];中国硅酸盐学会环保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韩仲琦;;生态水泥与粉体技术[A];中国颗粒学会2002年年会暨海峡两岸颗粒技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姚季鑫;解析宏观调控对水泥工业的影响[N];中国企业报;2004年
2 本报记者 李峗 通讯员 王婧;我市水泥发展规划通过评审[N];韶关日报;2009年
3 陈杰;我市水泥工业快速发展[N];商洛日报;2006年
4 方莉莉;国外最后一个水泥技术堡垒被打破[N];中国质量报;2008年
5 记者周慧敏钟文;浙江水泥工业酝酿脱胎换骨[N];中国企业报;2003年
6 沈富;广州佛山等9城市签订责任书[N];广东建设报;2008年
7 张志兴;中建材富磊公司先进安装技术服务用户[N];中国建材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朱册;我州水泥行业排污减少电耗下降[N];大理日报(汉);2009年
9 中国建筑材料集团公司董事长 宋志平 中国中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谭仲明 安徽海螺集团副总经理 余彪 中国联合水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崔星太 中国中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 隋玉民 山东山水水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张才奎 浙江三狮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总经理 姚季鑫 华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李叶青 河北冀东水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于九洲 吉林亚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 徐德复 北京金隅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姜德义 天瑞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李留法 红狮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 章小华 甘肃祁连山水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杨皓;“水泥工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暨应对金融危机保增长——海螺论坛”发言摘登[N];中国建材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姚伊乐;百余年前的生产工艺我们仍在用[N];中国环境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志刚;水泥工业物质代谢及生态化转型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2 谢燕;水泥工业协同处置生活垃圾焚烧灰渣技术及重金属离子固化机理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胡芝娟;分解炉氮氧化物转化机理及控制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4 王世杰;水泥预分解窑系统内生料分解、煤粉燃烧与NO_X控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5 雷宇;中国人为源颗粒物及关键化学组分的排放与控制研究[D];清华大学;2008年
6 Edun Adetunji Olufemi;FDI对基础设施发展的互动效应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7 杨雷;水泥工业处理含重金属的危险废物的技术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8 闻岩;蛇型运动篦冷机熟料冷却方法及流动规律研究[D];燕山大学;2009年
9 黄来;水泥分解炉内物理化学过程模拟和优化设计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10 李海滨;篦冷机熟料参数测量及控制模型研究[D];燕山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常新;山东省水泥工业低碳经济发展对策研究[D];青岛大学;2011年
2 庞翠娟;水泥工业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及数学建模[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3 李琛;水泥工业环境与经济性能的综合度量方法[D];北京工业大学;2010年
4 庄春来;我国水泥工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5 涂才平;中国水泥工业利用外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2年
6 黄勇;水泥工业清洁生产审核模式的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6年
7 吴明;现场总线技术在水泥工业控制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8 杨鹊平;水泥行业贯彻循环经济理念的途径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9 胡晶琼;循环经济视角下水泥工业和垃圾处理的“双赢”选择[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10 马建红;昆明地区水泥工业结构调整中政府作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7935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ongshangguanlilunwen/2793500.html